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酒店的流失现象日益凸现,通过对大学生、酒店、高职院校三方面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分析,文章认为解决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流失的重点应放在:端正大学生就业思想、完善酒店人事管理体系、更新高等院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为了适应国际酒店集团对于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国内很多已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开始研究并学习国外知名酒店管理学院的教育模式,并开始与国外知名酒店管理学院进行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国际化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酒店管理专业合作办学兴盛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办学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注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左右,最近五年的毕业生当年就业率甚至达到了98%左右。世界500强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国内知名的中钢集团、中冶集团等一些大型企业,每年都要到该院招聘毕业生。全院40余个专业中,近30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落实了工作岗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数人都在较短的时间里成为企业的骨干。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盛,酒店行业越来越彰显魅力,成为企业投资的热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酒店工作人才,促进了酒店行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更要注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能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为酒店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前各地酒店企业数量呈裂变式增长、酒店用人需求缺口巨大,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趋势却不容乐观,尤其是2017年开始,浙江省作为"专业+学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省份的背景下,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已出现酒店管理专业停招或缩减招生计划的现象。文章基于现代学徒制为酒店管理专业提出"四维立体"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期破解酒店管理专业招生困境,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酒店专业对口就业率,为酒店行业的良性循环提供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以赛代考"方式非常适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以赛代考"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提升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酒店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此专业工作的人却很少,人才浪费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普遍缺乏对酒店企业的职业认同感。通过调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总结多年专业教学和实践经验,认识到学生职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期是实习阶段。鉴于此,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把握学生实习,形成职业认同"对策,以解决学生的认同感问题。。  相似文献   

8.
于辉 《教育与职业》2012,(18):157-158
在校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完成一定必修理论课程后,以学生身份到企业相关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即顶替企业员工的具体工作岗位,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工作。其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校顶岗实习区别于毕业顶岗实习的关键在于:顶岗实习的学生是以学生身份,实习期间由学校全程管理。在校顶岗实习克服了毕业顶岗实习的弊端,能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  相似文献   

9.
我院开设酒店管理专业93年我院新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在河南招生84名学员,全日制学习,将于95年毕业。据悉,郑州市旅游总公司表示,只要学员愿意,毕业后都可以接收到该公司工作。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外语(含专业外语)、微积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经...  相似文献   

10.
酒店管理(藏汉双语)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教学要贴近酒店业学科前沿,了解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求提高藏汉双语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在校教师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培养"双师型""双语类"教学人才。文章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酒店管理(藏汉双语)专业为例,阐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并加以实践,以期达到该专业本科生顺利毕业并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直接面临的是企业的工作和生活。因此作为第一步了解企业的通道——企业管理课程不仅是工商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专业的普选课程。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课程的抽象性导致实践教学内容的缺失,很多中专生都觉得将来毕业到企业是被管理者,管理离他很远,上课没有兴趣。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情境教学法在中专企业管理课程用的应用,旨在弥补此课程的实践环节的缺失,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毕业后走向企业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酒店管理专业与技术开发类的专业不同,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的深度配合与参与,但在开展校企合作时,酒店管理专业更容易陷入囚徒困境。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合作博弈的方法分析,某旅游职业学院的"零学费"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是酒店管理专业突破校企合作困境的有效路径,能够有效的保障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旅游酒店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新洛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学结合课程设置思想,构建以职业岗位发展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形成由酒店服务实务、酒店督导实务、酒店经理实务和企业实践构成的层次化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认识实习、酒店服务技能、企业实践、酒店管理技能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形成"SC-SMP"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酒店人才流失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更具生命力.近年来,我国酒店行业陷入一个怪圈:一边是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或跳槽,一边是饭店业人力资源的短缺.在高星级酒店数量逐年增加的形势下,而每年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均未过半数,并有不断降低的趋势.通过分析酒店人才流失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存在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结合星级酒店的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进行构建,作为星级酒店重要营业收入来源,康乐部门在酒店的地位日益体现,因此康乐课程也逐步转变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文章以康乐课程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项目教学为主要研究视角,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项目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饮食文化"作为高职酒店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应紧跟改革主流,围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进行项目课程的改革与开发。笔者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和知名专家,在对酒店管理及相关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模拟酒店工作流程设置课程项目和任务,通过开展项目训练、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酒店业持续扩张,提供巨大就业市场岗位份额的同时,也着意味着专业人才的大量紧缺。由此,我国许多本科院校都相继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本文基于酒店企业需求的视角,对当下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及酒店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状况进行探讨,并结合某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提出人才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时期酒店的人才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与酒店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应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多元实习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在高职院校尤其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能够一毕业就上岗,做到学校与就业岗位之间"零距离"。为此,酒店管理专业在安排一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应根据培养目标,突出动手能力训练和服务意识培养,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多元实习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李伟慰 《高教论坛》2008,(2):129-131
本文结合本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工作经验,论述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及类型、酒店管理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