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光 《家庭教育》2009,(5):29-29
经常听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不激动,穿衣服,买名牌,不激动;穿鞋,买名牌,不激动;馋了,上饭店撮一顿,也不激动,要啥就给买啥还不感到快乐和满足,孩子为什么变得如此麻木?怎么才能让孩子激动、知足,并感到幸福呢?”  相似文献   

2.
吕赟 《中国德育》2010,(10):80-80
近日,笔者到一位朋友家串门,正巧朋友外出,只有其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小烨在家。本想下次再来拜访,正巧小烨有一道题目不会做,于是乎便对其进行了相关指导。指导完之后,我便和小烨聊了一会天,真没想到,现在的孩子看待问题竟然如此灰暗!  相似文献   

3.
正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也许会说,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些什么,甚至能直接把天聊死。是时候get一些和孩子愉快聊天的新技能了。我发现很多父母是不跟或者很少跟孩子聊天的。日常的对话,通常聊的就是生活和学习,很少"扯开了"聊点什么。就像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一起玩,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聊天。但其实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网聊天,走进的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让你看不见、猜不透。而我喜欢和幼儿园的孩子们聊天,因为孩子们的童言趣语、奇特幻想能带你真正走进一个童心世界。日常生活中我常寻找机会和孩子们聊天,有时集体聊,有时个别聊,有时带着目的,有时随机自由地聊。跟孩子聊天,我感觉自己更像他们的妈妈,孩子们的大朋友。和孩子们聊一聊还常带给我惊喜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   中班的茜茜 (系化名 )小朋友参加了幼儿园的表演队,那天我跟她聊:“茜茜表演得最好,是吗 ?”茜茜说:“不是的,是你的孩子跳得最好。”我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  相似文献   

5.
苹果也疯狂     
李肖肖 《初中生》2011,(13):44-47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聊聊苹果。吃都吃腻了,苹果有什么好聊的!可不是,这个天天见吃不腻爱不完的"苹果大人",还真是个有故事的果呢!  相似文献   

6.
王楠 《下一代》2012,(10):21-21
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名叫小雨。刚入学时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特别不爱说话,和同学们也不怎么有交流,如果不是我主动和她说话,或者叫她发言,她可以一天不说一句话,倒是成了守纪律的小模范了。我把她的表现和家长聊了聊,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很开  相似文献   

7.
正17:00,我看了一下手机,赶紧匆匆收拾一下包离开幼儿园,家中吃晚饭时间到了,又来催了。吃完晚饭,就往沙发一躺,女儿要默写,我说:"找老爸去吧。"老公看我疲惫的样子实在看不过去,忍不住质问我:"怎么你们幼儿园老有那么多事情忙啊!忙不完了!"是啊,回想自己一天的工作,总有做不完的事,忙不完的活,每天从早忙到晚,到底在忙点啥?于是,我试着记录了自己的一天:7:00出家门上班;7:15到达幼儿园;7:15———7:18开电脑、看一下备课本,了解今天上课的内容;7:18———7:45接待孩子进班,与个别家长聊一下孩子的情况,陪同孩子一起玩桌面玩具;7:45———7:50指导孩子收玩具,提醒孩子入厕;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班级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他们的言行走上正轨,就会有理不完的班务,生不完的气,班级也很难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相似文献   

9.
一、手机Q聊严重影响孩子自身的注意力水平,降低学习效率。频繁的手机短信往来和互动,导致孩予们在学习时很不专心。  相似文献   

10.
魏居芬 《家长》2024,(4):17-18
<正>时间飞逝,又是一年春节即将来到。每年春节都是孩子学习成绩受亲朋好友检阅、家长钱包受聚餐聚会检阅的重要时候。另外,还有一个让家长和孩子灵魂备受拷问的问题:我们该和孩子聊什么?近年来流行一个词——尬聊。我发现当孩子长到一定岁数,在和家长对话时,往往就会进入这个阶段,越聊越尬,越尬越聊。家长要想知道孩子平时想什么、喜欢什么,不跟孩子聊天是不会了解的,但有时家长和孩子的审美和关注点并不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家长会发现孩子喜欢的偶像、常说的口头语、向往的生活方式往往是自己难以认同和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中途转来我校就读.跟学生聊了一会儿,我发现他其实非常聪慧,也很懂礼貌.单独跟他妈妈交流,妈妈说出来的竟然全是孩子的不是:作业完不成、午夜才睡觉、早晨不起床、房间一团糟……好不容易等他妈妈说完.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能否说出孩子的三个优点?这位妈妈想了半天,说:在我的眼里,他一点优点也没有.这位妈妈,像是雕刻家在"雕琢"孩子,手里始终拿着一把锥子,眼睛始终不离孩子左右,一旦发现问题,就马上用锥子凿一下.他妈妈解释说:我要不提醒他,问题会越来越多,他还怎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吃完了中午饭。我像往常一样检查了一下班级所有的餐桌。山山的位置上依然布满了饭粒、剩菜,地面上也有大量的食物残渣。我为孩子的这种浪费感到痛心。要知道我昨天刚刚在班级中讲过节约粮食的故事。下午来到教室,我就把山山叫到了身旁。不管怎样给他讲道理,孩子总是懂事地点头,但就是好像没听进去。我觉得有必要和他的家长聊一聊。  相似文献   

13.
曾以为自己已经过了感动的年龄,不会再像情窦初开时看见凋零的落叶而感伤,为了一部经典爱情电影或一本煽情小说而流泪,也不会再像学生时代一样见到深邃的大海而欢呼,听一句赞美而激动。偶然一次机会,和一位家长一起聊天,一起聊生活、聊孩子,没想到她却对我说“: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妈妈,在学校你是孩子的妈妈,你这位妈妈比我更了不起,你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可比我们长多了,除了要管孩子的学习,还得管他们的吃饭、睡觉等琐事(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听了她的话,我心里狠狠地一动,我明白是那种久违的感动。联想到平日里经常看到的一幕:当孩子…  相似文献   

14.
东东妈妈,您稍等我一下,我先把孩子送完然后和您聊几句."每当接园时,东东妈妈听到老师这样的话,心里都会咯噔一下:东东不会又打人了吧?!是不是又被小朋友投诉了?除了向老师、同学、父母道歉外,东东妈很苦恼,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改掉打人的坏习惯?为了帮助东东妈妈解决问题,我们专门请到了幼儿园的老师分享他们是如何帮助这些打人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家长》2011,(2):6-6
放寒假本是孩子向往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患上了“恐寒症”。寒假中,许多孩子仍有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补习班。“孩子,你一定要珍惜寒假时间,我再给你报一个补习班……”这是父母常说的话,可对孩子来说,他们好容易盼来的寒假往往比上学还忙。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还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寒假。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人人网上出现了一则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热帖,短短几天浏览量破万,众多学生纷纷讨伐“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帖子写道:“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不让人操心。”“我在我妈嘴里是最差劲的。好像她恨不得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则广泛流传于网络和微博的热帖引发众多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正老师的困惑园长的尴尬情景一:又是一年开学季,在某幼儿园座谈会上,园长邀请了某小学教师,聊一聊孩子们入学后的要求,以方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小学教师主要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幼儿园教的拼音、字母少且不规范,识字多但不按正确笔画书写,也不会拼,只是认识;孩子只会10以内的加减,跟不上其他幼儿园毕业孩子的进度。二是孩子没有规则意识,上课说话、摆弄玩具,还有的孩子要上厕所。三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做,比如:来上学没带文具或忘记带书等。  相似文献   

18.
关爱     
作为教师,我最常接触到的是孩子那天真烂漫、纯真无瑕的眼睛。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可孩子也不总是可爱的,也有很多令人头痛的时候。我们班有59名学生,光是独生子女就有48人,不少独生子女整天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捧在手心,什么活儿也不干,要什么有什么,可谓有求必应。从小就生活在溺爱中的孩  相似文献   

19.
幼儿教师──我的自豪中国工运学院幼儿园张乃佳一提起幼儿教师,就会让人联想到孩子王,联想到唱唱跳跳,联想到细致周到。也许我们在孩子面前必须充当一个始终面带微笑,拥有怎么玩也玩不完的游戏,怎么唱也唱不完的歌的孩子王,必须充当一位感情细腻,能够周到入微地照...  相似文献   

20.
王楠 《下一代》2012,(4):35-35
我们班有个小女孩,名叫小雨。刚入学时我就发现,这个孩子特别不爱说话,和同学们也不怎么有交流,如果不是我主动和她说话,或者叫她发言,她可以一天不说一句话,倒是成了守纪律的小模范了。我把她的表现和家长聊了聊,了解到孩子在家里很开朗,也很爱说话,是个典型的“窝里横”。我决定和家长配合,帮她度过新环境和新朋友给她带来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