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真爱互动     
真诚的爱是双向互动,在体验中产生,在互动中发展。父母和孩子之间应加强情感交流。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期望中的深情,激发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爸爸妈妈买了蛋糕、蜡烛给他过生日,这个小男孩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没见过爸爸妈妈过生日呀?”“爸爸妈妈的生日当然应该由儿子操办,你还小嘛!”爸爸回答说,“你爸的生日是下星期三……”到了爸爸生日那天,小男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不断地跑到窗前,向楼下张望。原来,他把幼儿园发的两粒糖果…  相似文献   

2.
家族大爆料     
公交车上,前面座位上的孩子突然回过头来,问售票员:“阿姨,我要去中关村,怎么还没到呀?”售票员说:“孩子,你坐反了。”“哦。”孩子艰难地翻过身,把下巴搁在椅背上嘟着嘴,问:“阿姨,你现在能告诉我了吗?中关村怎么还没到呀?”  相似文献   

3.
朱莉  木制墙 《家庭教育》2009,(10):32-33
经常有不少年轻的父母问我:“张老师,你认为什么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我的回答是:“健康、快乐。”也就是说,父母要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孩子健康不健康,快乐不快乐?”  相似文献   

4.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5.
吴玉琴 《宁夏教育》2003,(10):60-60
首先,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来体验快乐。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衣  相似文献   

6.
梁小桥 《家长》2013,(2):65-66
几乎每一个妈妈都会有控制不住情绪伸出手打孩子的时候,也几乎所有的妈妈在打过孩子之后非常内疚和后悔。常常有妈妈问我:“小桥姐,你打过铁锤吗?你还打吗?”在我肯定的回答过后,对方往往非常惊讶地说:“小桥姐也会打孩子?”是呀,我也打过孩子,  相似文献   

7.
请您签名德辉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作业本上罚写了100遍“我既懒惰又顽皮”后,便带着本子来到爸爸面前,说:“爸爸,老师让你在上面签名。”可笑程度☆☆☆☆☆山东省即墨市第四实验小学六(3)班姜寿鹏供稿父母的工作朋友是小儿科医生,他的妻子是助产士。老师问他们的儿子:“你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儿子回答:“妈妈生产孩子,爸爸修理孩子。”可笑程度☆☆☆☆☆什么叫动物园“哥哥,你说什么叫动物园呀?”“动物园就是有动物,但又不让打猎的地方。”可笑程度☆☆☆☆☆以上两则刘军摘第一名老师:现在公布考试成绩,只有亮亮考…  相似文献   

8.
冠豸 《小读者》2012,(7):17-20
我从小就比同龄孩子笨.别的孩子会说话时.我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别的孩子会唱歌跳舞时,我还趴在地上玩:别的孩子能够思维敏捷地回答父母出的算术题时,我只会咬着指头,一脸迷茫地望着父母……这些都是妈妈告诉我的,她说:“你呀,笨死了!我的聪明怎么一点都没遗传给你呢?”她又是摇头又是叹气,一点也不在乎会不会伤害我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9.
先来看两则例子.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后.父母要问孩子:“你今天把问题问老师了没有。老师回答如何?”中国的孩子呢,父母总喜欢问:“你今天考了多少分.老师表扬了没有?”从中看.美国重视培养孩子的问题教育,中国培养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使教育畸形发展.出现“以分论人”“高分低能”“高分录取”等一系列不完善的教育弊端。  相似文献   

10.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老母鸡。”黄鼠狼带着一份礼物,哼着歌去给老母鸡拜年。“丁冬,丁冬丁冬”门铃响了。“谁呀?”老母鸡问。“我呀!”黄鼠狼回答。“你是谁呀?”老母鸡问。黄鼠狼回答:“我是黄鼠狼呀!”老母鸡问:“你来干嘛呀?”  相似文献   

11.
王其晋 《宁夏教育》2013,(10):73-74
平日里,我们随便问问年轻的父母:“你家谁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大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孩子。”这种思想在时间上一直延续,从孩子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在范围上一直扩展,从夫妻到双方父母。这一现象的愈演愈烈,使得孩子的成长问题越来越多。为此,我特告诫父母:你们才是家庭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宝宝长大后,好奇心爆发,从早到晚追着问"为什么",有些问题不是随口就能答上来的;还有些问题,你甚至不知道用何种恰当的方式来回答。当孩子问出无穷的为什么,你想好该如何应对了吗?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你有没有被孩子问烦过?这熊孩子哪里找来这么多问题呀!是的,孩子就是有很多、很多、很多问题,我们称之为"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世事洞明皆学问,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观察,在思考,在联想。太多问题他还想不明白,于是就去问父母。  相似文献   

13.
5岁时,我问妈,爸爸呢?妈说,他是个海员,去了很远的地方,要很久才能回来。 海员的故事抗不过成长的脚步。第一天上学,老师问我:“你叫什么名字?父母都是做什么的呀?”我大声回答:“我叫李远哲,我爸是海员。”邻座的孩子高举着手说:“老师,他撒谎,我爸说他爸是坏人,被抓进监狱了!”  相似文献   

14.
我家孩子是男孩,而今读初二了。我把孩子“穷”着养,是我的养儿经。 在他上小学时,有一天,我就拉住他的手,语气郑重地问:“儿子,你出生在我们这个家庭后悔吗?”儿子眨眨眼,表情惊讶:“爸爸,你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呀,问题是,我能有后悔的机会吗?”儿子聪明,他知道,任何一个孩子,都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只有一次,我听见他说,他想出生在丹麦,那是他看了丹麦的童话故事,知道丹麦是一个童话王国。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如果问孩子:“你最烦父母什么?”最普遍的回答一定是:“最烦爸爸妈妈唠叨。”的确,唠叨是中国许多父母教育孩子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不仅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7.
☆压制儿童的好奇心摇儿童提出诸如“我是谁生的?”“我是怎么生出来的?”问题时,不是直接对“性”感兴趣,而仅仅是一种好奇的反应。家长如果不正面回答反而斥责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还造成一种印象,孩子会觉得有些问题是“很坏”,问了要挨骂,这样就会使他们从小对性有一种神秘感、罪恶感、肮脏感,从而影响他们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怀疑父母做事的真实性摇采取哄骗的手法,如告诉孩子他们“是拣来的”“石头里跳出来的”也是不明智的。因为真相总是会被孩子们识破的,一旦孩子明白了真相,就会认为父母欺骗了他们,甚至怀疑父母做事…  相似文献   

18.
吴万紫 《小读者》2010,(12):21-21
有人问孔子怎么孝顺父母。孔子反问:“你是怎么孝顺的呢?”来人回答:“我把我赚的钱分一半给父母。”孔子问:“你把你赚的钱分一半给父母.是不是保证父母一日三餐有吃的呢?”来人说:“是。”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突然问我:“爸爸,同学要抄我的作业怎么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一时感到很难回答。于是,我反问女儿:“老师知道同学抄作业的事吗?”“不知道”。“那他们父母知道吗?”“我哪儿知道?”孩子还告诉我,如果不让同学抄作业,有些同学就会不和自己玩儿;如果让他们抄作业又怕老师发现挨批评。看到孩子进退两难,本着“两弊相比取其轻”的态度,我教给女儿这样一个办法:别人抄作业你可以不管(不是这样的问题不该管,而是小孩子还不具备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你自己绝对不能抄同学的作业,因为抄作业就像…  相似文献   

20.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