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即爱,爱即教育,给孩子创造一个爱的氛围,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追求。我们会把"爱"倾注到孩子身上,但我们的"爱"中,有时也存在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幼儿年龄特点和成长现象,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用心付出,以爱教育总能让孩子在 春风拂面中成长,总能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突飞猛进的飞跃。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也是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信在家校共同的配合之下,在素质教育的大方针下,孩子们 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从事校外教育工作。我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朋友报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领情,任凭家长对他(她)怎么好,他(她)也不以为然;相反,孩子对成年人却极少关心,显得很冷漠。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归根结蒂是孩子不太懂得什么是爱,也不懂、不知道如何爱别人。由此建议: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加一门德育“基础课”,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懂爱、会爱。  相似文献   

4.
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很多家长深陷家庭教育的误区。在家长的眼里,子女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希望能够掌控孩子的一切,无法容忍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希望子女今后能够成龙成凤。为了孩子,家长可以牺牲一切,但是过分过度的爱就会走向爱的反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都聘请老师或大学生对自己孩子进行家教辅导。应该说这样做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也促进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6.
袁英 《山东教育》2005,(27):61-61
教育专家提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会剥夺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7.
有些独生子女家长寒心地问道:“我对孩子这么爱,孩子长大了却对我冷漠无情,这是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多半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受到家人过分的宠爱。家长只是一个劲儿地爱,却没有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爱的种子。孩子虽然沉浸在爱河之中,但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爱,反而认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差一点儿也不行,更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这是个值得引起当今家长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好比是植物需要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如果仅凭着本能来爱孩子,父母很容易走入各种爱的误区,出现令人痛心的后果。在我们的周围,在爱的名义下,每天都在发生着太多爱不得法的失败案例。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的真正的“爱”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真正的爱,其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为人父母者要想成为合格的家长,首先要从学习正确的爱孩子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爱得科学,爱得理性,才能在爱的氛圈中培养起孩子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本期“特别关注”编发牛琳同志的文章《做合格父母要科学、理智的爱孩子》,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糊涂的爱     
人类的无私之爱在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中体现得最为鲜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这种无私的爱却常常结出苫涩的果实,令他们深感痛心和失望。细品这些家长对孩子的爱,不难发现他们的爱走入了误区,是糊涂的爱。那么这种糊涂的爱具有哪些特征呢?1.爱的狭隘性爱的狭隘性主要是指家长的爱只投射在孩子身上,而排斥其他人。将爱聚焦于孩子身上的情况在许多家庭中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在许多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有的母亲乘车时为孩子抢位子,而置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材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不自觉地走入了小孩不能太野,听话才是好孩子;过度溺爱,过分宠爱等教育思想意识上的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材。通过整理分析得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希望能给家长们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吴秀蓓 《文教资料》2008,(30):118-119
现在一些家长对子女进行的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本文指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家长,使孩子身心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在如何教育子女成材的问题上,许多家长都不自觉地走入了小孩不能太野,听话才是好孩子;过度溺爱,过分宠爱等教育思想意识上的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材。通过整理分析得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希望能给家长们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已有二十五年了,但是充分理解做好家长工作的意义,摆正其出发点,那还是近几年的事。过去我与家长联系,告状多,目的是方便自已,使自已在带班教课时不至于太吃力。现在和家长联系,商谈多,帮助指导多,目的是为了孩子,让孩子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促使孩子在家庭这个小集体和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一致的熏陶教育下,健康地全面地成长。筱英小朋友刚来幼儿园时,胆小孤僻,沉默寡言,走路、做事总是慢吞吞的。后来,她变得活泼了,大胆了,无论什么时候,总能看见她笑眯眯地与同伴说  相似文献   

14.
王晓燕 《班主任》2014,(10):36-36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留心了解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做法,并在家长会上把这些做法展示出来。因为一些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好做法,对其他家长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刚开学时,小芳的妈妈就对我说:"老师,有什么活你就让小芳去干,她会干。  相似文献   

15.
因为爱你     
小琴因为妈妈是哑巴而不想让她参加家长会,可是妈妈后来还是来了,因为她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她要把爱撒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天放学时,班主任朱老师说本周星期六上午开家长会,每位家长都必须到会。每次期中考试之后,朱老师都要召开一次家长会。  相似文献   

16.
李军 《学周刊C版》2010,(3):121-121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与希望,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然而,这种迫切的愿望,往往会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下面我就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做一些粗浅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家长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读者》2012,(2):72-74
孩子优秀只是因为教育方法更优秀。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长、老师常常因为孩子进步缓慢而着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给孩子戴上“脑子笨”、“性格难以改变”之类的帽子,或者自认为学识浅、水平低,不会教育孩子。实际上,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些由于家长太爱孩子而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家长要对孩子正确的关爱,不要因为家长的爱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19.
调查中发现,如果家里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家长会倍感轻松;反之,家长则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了避免或甩开这沉重的包袱,更为了孩子光明的前途,许多家长费尽心思地帮助孩子学习,可效果却经常不如人愿,因为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时,会不经意地走进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0.
冯永平 《家长》2012,(12):32-33
关心孩子、理智地爱孩子也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案例一:女孩糖糖出生后,她受到了家长的过分宠爱。早晨起床,妈妈会替糖糖穿衣、洗脸;吃饭时,妈妈会把她的碗筷提前摆好;糖糖要出门上学,妈妈会替她系鞋带,替她背书包。有一天,糖糖回到家带着哭腔对妈妈嚷道:"坏妈妈,坏妈妈,都是你,让我在同学面前出丑,让同学嘲笑我!"妈妈一头雾水,仔细一问才知道,下午上体育课的时候,糖糖的鞋子掉了,她因为不会系鞋带,遭到了同学的嘲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