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人均GDP为主要指标,通过运用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珠江三角洲1994-2010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差异明显,整体上呈扩大趋势,其中县域经济空间集聚差异较大;(2)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空间集聚性日趋显著;(3)区域经济差异呈现显著的圈层结构,区域中心城市的涓滴效应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SO2过量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实证研究表明:(1)该地区工业SO2排放空间格局呈现正的空间集聚效应;(2)工业产业比重的变动对空间集聚效应的影响呈现倒"U"型模式;(3)工业产业比重是工业SO2排放空间格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4)工业SO2排放空间集聚效应的降低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地理视角和截面分析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误差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呈现城市数字治理能力的空间格局,借助TOE框架检验其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影响因素空间异质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数字治理能力的空间集聚特征为:南北分异特征明显,东西分异格局逐步被打破,虽东部沿海“强强集聚”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弱弱集聚”的对比依然鲜明,但内陆城市开始涌现“新热区”;(2)城市数字治理能力的空间邻近效应显著,且会跨省域发挥影响,组织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甚至是制约城市数字治理能力的主因,技术因素对其影响有限,同时,数字治理服务倾向的群体差异影响显著;(3)数字治理能力影响因素空间异质特征突出,南方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东北地区的财政资源、城市化水平,华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对其数字治理能力的正向影响最强。鉴于此,建议正视数字治理的区域间数字鸿沟,警惕数字治理建设的技术供给导向和功利主义导向,力求数字治理能力提升政策的在地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13-2019年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构建了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支持度、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贯彻互联网经济发展战略效果好,电商经济薄弱中心正在向中部地区转移;(2)电子商务支持度出现明显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同时电子商务支持度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3)电子商务支持度会因各省经济发展的差异而继续拉大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商务支持度对本省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正在向负向效应转变,特大级城市正在减缓电子商务支持度增速与经济占比增速。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是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以成绵乐高铁以及成绵乐高速公路为纽带,将高铁和高速公路辐射的川西经济带中的47个县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经济发展水平9项指标,运用PCA和Moran’s I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川西经济带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川西经济带呈现单极核模式和"点-轴结构"的空间特征,川西经济带上成都为极核点,成绵乐高铁为轴线,空间差异十分显著,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性,辐射带动周边县区经济发展。基于川西经济带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现状,其转型发展政策是构建"点-轴结构"中次级点,加强带内县域合作,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效应能够有效扩大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基于2010-2019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镇化率、旅游收入、旅游资源等相关面板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定量研究了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湖南省旅游经济和城镇化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效应.如果忽视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将会高估其对本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2)城镇化水平对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城镇化水平每提升1%,将会直接带动本地区旅游经济提升1.631%,间接促进临近市州旅游经济增长0.548%.(3)在城镇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对本地区旅游经济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为理解湖南省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深入挖掘其对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取1999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收入的数据,通过Arcgis、Geoda计算莫兰指数,分析Lisa图、选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发展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特点,进而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999年-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2)对粤港澳大湾区2000年、2006年、2012年、2018年的数据进行局部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经历"显著集聚-不显著集聚"的演化; 3)选取宾馆住宿设施、科技创新、开放程度、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宾馆住宿设施和开放程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正向促进作用较大; 2006年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会对周围其他城市的旅游收入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2012年,城市宾馆住宿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会显著地带动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而城市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的提升,对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起抑制作用; 2018年,城市开放程度的提升会对其他城市旅游收入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宏观分布的点网性、中观布局的圈层性、微观选址的节点性特征。自然条件与旅游资源的禀赋、区位因素与集聚效益、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业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未来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将呈现由资源禀赋地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向客源市场地靠近、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互动性增强、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和城市成为产业的核心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湘南空间开发格局与经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地处我国长江经济带与华南经济的结合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基础。湘南空间开发应采取点轴布局模式,以衡阳、郴州、永川三市为核心增长极,以京广铁路沿线和湘桂铁路沿线为主要开发轴线,形成倒“V”字型格局。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是:加大开放力度,对接两广,呼应港澳;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开发优势农产品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交通、商贸、旅游设施建设,形成大流通、大商贸格局。  相似文献   

10.
分析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在捕捉房价空间自相关性时的局限性,基于高斯核函数针对截面数据提出非对称复合空间权重矩阵,使用这两种矩阵对比分析我国城际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非对称复合空间权重矩阵比地理空间权重矩阵揭示的住宅价格全局空间正相关性显著,住宅价格总体上存在空间集聚格局,集聚程度呈递减趋势;大部分城市住宅价格的局部空间同质性显著,"高—高"型显著性集聚位于东部沿海城市且范围变化不大,"低—低"型显著性集聚由中西部城市扩大至东北部城市,少数城市存在局部空间异质性格局但不显著,住宅价格呈现局部空间二元结构,并解析住宅价格空间分布格局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0—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4市的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剖析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并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厘清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二者之间是如何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广西各市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2)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3)在区域旅游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与消费水平约束下,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异质性冲击.本研究分析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及影响机理,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驱动新时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山西省2009-2018年旅游数据为样本,运用首位度、旅游经济联系度、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对山西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等级规模分布和空间演变过程进行了对照分析。研究发现:山西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大市场的分布格局表现为入境旅游分布集中,国内旅游分布均衡;两大市场空间演化阶段及演化路径方面,国内旅游已经实现了全域发展,空间联系已从线拓展到网,而入境旅游尚处于核心极化阶段,空间联系仅仅是城市之间的点联系。造成两大市场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入境市场规模狭小、追求优质旅游资源、倾向于选择区域经济发达的旅游目的地且选择航空交通便利的城市,而国内旅游本地市场广阔、旅游资源选择偏休闲、不重视旅游目的地的区域经济水平且交通全域可达。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安徽省2006-2013年16个地级市入境旅游数据,对全省城市入境旅游空间差异以及规模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间入境旅游业发展总体不平衡,入境旅游差距仍然较大,空间上呈现"皖南高、皖中次之、皖北低"格局,入境旅游流有由皖南区域相对集中向皖中、皖北区域渐次规模扩散趋势。影响城市入境旅游流空间差异及其规模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设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等。要加强国际营销宣传力度,树立"大旅游、泛营销、全产品"理念,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如何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新时代经济实践中的研究难点。为此,利用CEADs数据库中的城市间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03个城市参与国内国际循环强度,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法探讨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内循环的主体地位有所提升,但城市的“本地依赖”程度较大;省会城市的中介中心性对城市国内循环地位的提升影响较大。各城市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流向均具有明显的“邻近性”;长江经济带国内国际双循环存在耦合协调关系,大部分城市的耦合水平在0.3-0.7之间。基于此,得出了因地制宜推动长江经济带及所在城市的国内国际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有效发挥省会城市的中介中心优势以提升国内循环主体地位,加强省内城市间协调治理和深挖阻碍城市经济双循环发展的现实困难,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耦合协调水平等启示,为畅通长江经济带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期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动。文章通过对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呈多中心结构分布,主要可分为国家高等教育中心、国家高等教育次中心、区域高等教育中心、省域高等教育中心和地方高等教育中心五个等级;在样本期内,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整体向西南、西北地区扩散,其中高等教育主体性资源主要向西南地区的省域及以上中心城市扩散,成果资源以华东地区为核心,向西南、西北地区的国家次中心城市扩散,品牌资源空间差异变化较小,路径依赖特征明显;此外,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格局仍处于初级的中心城市极化阶段,要素的外溢效应不明显,一体化的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体系尚未形成,属于典型的"寡头型"集聚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北省2007—2018年12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湖北技术创新水平在市际尺度具有显著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考虑空间相关性后,无论使用相邻矩阵还是地理反距离矩阵,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及其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城市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城市发明创造类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此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投入和产业结构也是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激发基础产业技术创新水平,鼓励跨区域人才合作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三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显现出沿长江两岸显线状集聚化分布,沿江两岸的景点分布密度和资源禀赋特质由西向三峡地区递增,腹地旅游资源沿支流溪河集聚化分布以及区域性块状化和临城镇集聚化分布的特点。从三峡地区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的特征与自然条件的相互关系上来看,要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潜力,必须整合旅游资源生产力要素,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化,构建“一线三点四区”的旅游生产力布局支撑框架,由点连线、由线拓面(区),由沿江向腹地拓展,从而构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是区域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外在表现。本文对安徽省2002年至2012年城市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演变、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影响范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旅游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大大提高了1小时圈的地域范围,且1小时可到达地域由分散独立发展呈廊状整体;根据城市旅游经济影响区的演化将各城市划分为5种类型:急剧扩张型、稳健扩张型、基本稳定型、抗拒收缩型和急剧收缩型并提出发展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集2004—2018年黄河流域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由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相结合构建了嵌套式空间权重矩阵,采用偏微分分解法下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各影响因素间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间存在紧密的空间联系并呈现较强的集聚特征,第二、三产业占比和人力资源对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影响;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地理集中度、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80个区县2000年和2013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进行空间分布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县域人口、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部成都平原及川中丘陵集聚度高,西部高原高山区集聚度低的格局,东部集聚西部分散的特点.2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以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型为主,目前正朝人口经济协调型的区域类型发展.3四川省各区县的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在空间上趋于集聚且集聚程度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