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李煜是我国词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他的词以其率真、本色和“粗服乱头”式的自然为主要特征,但并非不讲艺术美。李煜的词结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各臻其妙一本文将李煜词的结句分为五类进行赏析:一、以景作结,情在其中;二、情语作结,荡气回肠;三、情状作结,形神兼备;四、以梦作结,虚中见情;五、比兴作结,意蕴无穷。  相似文献   

2.
诗歌创作是由字而句,由句成章的,所以,诗法分字法、句法和章法。三者中,章法为重,次为句法、字法。章法着眼于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它是灵活多变的,没有固定的程式。凡诗不论古今体、五七言,总不离起承转合四字,而千变万化,出于其中;所谓起承转合,就是起联道破题意,次联承其意,第三联用开笔,结旬收转,与起联相应,以成章法;但“以事不错综,则不成文章”。所以章法的变化又尤为重要。李东阳说:“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纵观古诗词,章法的灵动中逆挽句法可占首位。  相似文献   

3.
姜夔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其词章法有其独特性。章法的中心为起、结、过片三者,而其过片尤具特色。姜词过片有碍而实通——承转自然、深化递进——词旨更深、融为一体——紧密连接及发起别意——异军突起等四类,从姜夔词章法结构就可以看出他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4.
杜甫律诗的章法,因题材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格局。大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种格局:一种是以每联为一个意段的“四节式”(点题→写景→言事→结情);一种是以四句为一个意段的“二节式”(描绘物象→寄托情志)。登临、咏怀之作多用“四节式”,咏物之作多用“二节式”。  相似文献   

5.
章法,就是段法,节法,是介乎句法与篇法之中的.刘勰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古人因而有句法、章法、篇法的称谓.句法是对字词的结构、组织、色彩的考察,篇法是对整篇起、承、转、结等结构的考察,而章法则是对某一节段内部或节段之间关系的考察.但汉代以来,章句并称,有所谓分章析句之学,是着重讲字法、句法、章法的.故刘勰又云:“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章法与字法句法相关,也与篇法相联,只有“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不妄也”,(以上刘勰语,均《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6.
章法,就是段法,节法,是介乎句法与篇法之中的。刘勰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古人因而有句法、章法、篇法的称谓。句法是对字词的结构、组织、色彩的考察,篇法是对整篇起、承、转、结等结构的考察,而章法则是对某一节段内部或节段之间关系的考察。但汉代以来,章句并称,有所谓分章析句之学,是着重讲字法、句法、章法的。故刘勰又云:“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章法与字法句法相关,也与篇法相联,只有“篇  相似文献   

7.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的确,好的结课要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课,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  相似文献   

8.
诗词收束如同文章结尾,无固定程式,但都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我们从新编高中语文课本所选入的古代诗词中,可看出结句的不同方式。一,以反问作结。反诘是无疑而问,目的在于加强所肯定的意思。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反问更强调了诗人不“事权贵”的高风亮节,显示了李白反抗的性格。又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正说明诗人壮志不已,深刻地抒发了作者以廉颇自况而不为重用的愤慨之情。二,以设问作结。诗词收尾,以设问增强跌宕起伏,留下深思的伏笔。如白居易《琵琶行》结尾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用设问句从侧面表现诗人  相似文献   

9.
<正> “名著一时,栖息一尉”的唐代诗人王昌龄,终生沉沦下僚,又屡遭贬黜,晚年还远谪遐荒的龙标(今黔阳县),最后又遇难而亡。但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特别是七言绝句达八十首之多,将近他的诗歌总数的一半。 元代范椁曾用“起、承、转、合”四字对近体诗进行结构剖析,就绝句而言,则第一句为起,次句为承,第三句为转,末句为合。杨载对此又做过进一步的诠释:“绝句之法要婉转回  相似文献   

10.
文有章法,诗也有章法。所谓章法,即诗文的组织结构。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因此,懂得一点近代诗的章法,有利于提高近代诗的阅读欣赏能力。元代人曾把近代诗的章法概括为四个字:起、承、转、合。起,就是开端;承,就是承接;转,就是转折;合,就是收合、收束。绝句一般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为合。如欧阳修的《画眉鸟》:  相似文献   

11.
晚唐诗人李商隐以写情闻名于世,一千多年来,关于李商隐诗歌的接受和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晚唐到明末;明末到1978年;1979年至今。李商隐诗歌研究存在着六个障碍。研究李商隐贵在“原”商隐诗歌之“始”。  相似文献   

12.
左林霞 《培训与研究》2008,25(12):24-27
开头、结尾与过片对于词的创作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固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们从唐宋词人的词中可以摸索出词的开头、结尾与过片有不同于一般诗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南唐冯延巳、李Jing、李煜三人的记号均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冯延巳李Jing的创作超越了“花间”词洗淡了脂香粉腻,注入了身世之感。李煜词则进一步直接抒写情怀,突现主体精神,开始具有雄奇之美和博大气象。南唐词本身可算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后来从晏殊,欧阳修到苏轼的北宋词,也经历了一场类似从“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变化,前者像是后者的一次初步预演,两次发展,是呈螺旋形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14.
《岳阳楼记》体现出的语言美、图画美、结构美汇集成美的旋律,使读从美的旋律中领略了它的艺术精华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龙州土语》是李方桂早期编撰的壮语著作。对于龙州土语判断句的研究,首先可根据有无标记以及句法成分的标准,将全书长篇语料中的判断句进行分类并描述;其次根据判断句中判断事物(前项)和判断内容(后项)的语义关系,将龙州土语的判断句划分为七种语义类型;最后补充阐述系词"是"的其他两种用法。基于这三项内容,试探讨龙州土语判断句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研究李后主词之“变”的基础 ,该文首先探讨了后主之前词坛的状况 ,其后 ,探讨了后主词之“变”的契机及表现。最后得出结论 :李后主词之“变”的本质 ,在于它将历代诗歌言志述怀的传统引入了词体 ,从而将词引上了歌咏人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字句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有”字句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评价,分别从“有”字句的内部分段、表比较“有”字句的研究、古代汉语和方言中的“有”字句研究概况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地以句法结构为主的研究转向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来考察“有”字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广义分裂句最重要的特点是句子里的焦点部分和非焦点部分被明显地分割开。汉语里带有句中语气词的句子就是一种广义分裂句,其焦点是信息焦点,可以分为谓语焦点和整句焦点两种。句中语气词的作用是导出焦点。语气词前面的成分分为预设和外围成分两类。文章最后还对广义分裂句进行一定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20.
"X比Y还W"格式的语义类型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比Y还W"格式的语义类型可分为五种,其语义结构在前提句,"比Y"短语的省略,重音位置和W后的数量短语性质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根据"还"在格式中的语义,可将它分化为程度副词和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