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友清 《考试周刊》2007,(16):81-82
八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已精辟地论述了体育的功能。他的著名论著《体育之研究》说道:体育犹如“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对人的直接作用是“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于吾人占第一之位置。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体育者,人类自养生之道,是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德志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志也。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生活技能、身体、心理等方面素质。而体育的本质功能和首要目标就是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体育活动本身又几乎包含了人类一切形式的活动,如身体的、认识的、情绪的、意志的等,毛泽东同志早在《体育之研究卜文中就已深刻地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现代体育科学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体育不仅可以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且还可以发展人的认知能力,开发…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文言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入文中“异乎王子者之撰”一句的“撰”字,课文注为:“撰,具,才能,指为政的才能。”这个说法来源于魏何晏的《论诗集解》,他在注中引用西汉孔安国的《论语训解》的解释:“撰,具也,为政之具。”宋代邢员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他在其《论语注疏})中说:“撰者,撰具也。未敢言其志,先对此辞言已之所志异乎三号者所陈为政之具也。”对于孔、何这个训释,历代聚讼纷法,王力先生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文选注中仍在沿袭孔、河之说:“撰,才具(才干),指从事…  相似文献   

5.
海静 《教书育人》2005,(9):60-6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日:“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宋元平,文才新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学校体育不单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还应包括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新形势下的青年学...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四有”的合格初中教师。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承担着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运动技巧,增强学生体质的重任,而且与德育教育密切相关,承担着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任。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也说明了体育与培养锻炼人的思想意志感情的密切关系。强调体育在养成人的自强不息,勤奋有为,健全的体魄,顽强的意志,积极进取,尊重科学,热爱生活,健全的人格等各方面部付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成绩的优劣成败,受各种因  相似文献   

8.
早在二千年前,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十分倡导“乐学”,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看作求知的最高境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愉快教育,他提倡“寓教于乐”。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充满了乐趣,就会迸发出最大的主动积极性,会以激越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努力获取知识,充分发挥潜在的智力,提高学习效果。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需要的人才,不仅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必须有超越前人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素质教育更强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也更强烈地要求我…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元剧之文章》中提出了一条衡量悲剧性的颇具启发力的标准,即“主人公之意志”。他说在元悲剧中“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公之意志。”在王氏看来,  相似文献   

10.
说“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赋”既是诗的“六义”之一,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故特受学人重视。班团说:“赋者,古诗之流也”(《两都赋序》),又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毛诗笺》);刘勰则说:“赋者,铺也.铺采离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而朱熹又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凡此种种,释义不一。然则“赋”字本义如何?它与诗之“六义”和文体之“赋”有何关系?看来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赋”字本义谈起.一、…  相似文献   

11.
归有光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然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浓浓的悲喜之情,那么喜从何来?悲在何处?  相似文献   

12.
学习是以较少的时间汲取前人的知识成果,变“前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与知识的中介,起着传递、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也应有“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3.
“体育之研究”一文,作者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和古今中外许多生动的事例科学、系统地论述了体育可以“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意义,批判了当时(1917年)社会上对体育的各种错误思想,把体育提高到应有的高度,认为体育必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作为增强体质、保卫国防的手段。文章中充分揭示了体育的目的性、科学性和群众性,是我国以辩证唯物观点论述体育最早的一篇文献。其精神与党中央关于体育必须为工农业  相似文献   

14.
说“竖子”     
中学语文《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各种课本对竖子的解释是:“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先说竖子。说它是骂人的话,言重了。《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史记·蒯通传》:“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吕览·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以上这些例子,“竖子”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声勇宏 《教师》2012,(25):90-91
育“趣”养“志”的体育课堂说的是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堂调动和培育学生强身健体的兴趣。培养学生适合个人发震斓需要的顽强意志和健全人格。这种“趣”具体有体验生命活动的舒适之趣.与他人协作的和谐之趣,获得知识的满足之趣,技能提高的惬意之趣,战胜困难的超越之趣,自我达标的成就之趣.被人认可.的自豪之趣,等等。这种“志”具体有以体育促进个人快乐发展的愉悦情志.增强.体力和智力的顽强意志,强身健体而战胜困难的斗志,等等。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育“趣”养“志”,我以为如下几个策略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6.
吴海燕 《中学文科》2007,(11):164-16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而我们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善当学生的“经纪人”,让学生能很好地与社会融合,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以实践长知识,以知识助实践,从而达到知行统一、行中求知、知以导行的良好教育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课文是这样注释的:“句读的不解,疑惑的不明白”。很显然这儿把“之”字理解成助词了。这样的解释我认为欠妥。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之”字的用法。“之”的第一种用法是作动词,意思是“到……地方去”。如:“吾欲之南海”。意思是“我想要到南海去”。(《为学》)“之”的第二种用法是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如:①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②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③学而时习之,不…  相似文献   

18.
“偏旁”与“部首”《康熙字典》曰:偏者,颇也,侧也;中之两旁曰偏。旁者,侧也,非一方也。《辞海》上说:旧称汉字合体字中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上左右上下统称偏旁。如“湖”宇的“氵”与“胡”,“崮”的“山”与“固”都是偏旁。“氵”和“山”表示意思称形旁...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廓”,课本注解说:“东家,泛指邻近人家。”其实不然。“东家”一词,原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在这篇赋中确实是特指邻近人家,但后来随着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广为流传,“东家”一词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泛指专出美女的地方。如吴均《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王筠《春游诗》:“物色相煎汤,微步出东家;既同翡翠翼,复如桃李花。”梁鍠《观王美人海图障子》:“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徐悱的妻子刘令娴《答外诗二首》:“东家挺奇丽,南倒擅容辉。”李白《轻薄篇》:“洛阳美少年,朝日正开霞。扬鞭还却望,春色满东家。”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如何把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是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