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14与考古     
碳有碳 -1 2、碳 -1 3、碳 -1 4三种同位素。其中 ,碳 -1 2占 98.89% ,碳 -1 3占 1 .1 1 % ,它们性质稳定 ,无放射性 ,碳 -1 4占 1 .2× 1 0 -10 % ,有放射性 ,碳 -1 4的这一特殊性质 ,在考古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碳 -1 4的半衰期为 5 73 0年 ,也就是说每5 73 0年有一半的原子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而另一半碳 -1 4未发生变化。这是碳 -1 4可用来推算动植物年龄的重要条件 ,另一重要依据是 :在宇宙射线强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高层大气中的氮原子核在太阳射来的高能粒子流的作用下产生碳 -1 4,同时碳 -1 4又自发地进行β衰变。这样 ,碳 -1…  相似文献   

2.
考古学家常常利用文物中“碳-14”(一种元素)的含量来测定其年份,“碳-14”测年法的依据是:生物死亡后,其“碳-14”的含量大概每过5730年会减少到原来的一半。1.贾湖骨笛已有约9000年的历史,骨笛中现在的“碳-14”含量与制造时“碳-14”含量的比值最可能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考古学家确定古木年代的一种方法是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时钟",来测量漫长的时间,这叫作放射性同位素鉴年法。自然界中的碳主要是碳-12,也有少量碳-14,它是高层大气中的原子核在太阳射来的高能粒子流的作用下产生的。碳-14是具有放射性的碳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变成氮,半衰期为5730年。碳-14原子不断产生又不断衰变,达到动态平衡,它在大气中的含量是稳定的,大约在1012个碳原子中有一个碳-14。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环境交换碳元素,体内碳-14的比例与大气中的相同。植物枯死后,遗体内的碳-14仍在进行衰变,不断减少,但是不…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家确定古木年代的一种方法是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时钟”,来测量漫长的时间,叫作放射性同位素鉴年法。自然界中的碳主要是12C,也有少量14C,它是高层大气中的原子核在太阳射来的高能粒子流的作用下产生的。14C是具有放射性的碳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变成氮,半衰期为5730年。14C原子不断产生又不断衰变,达到动态平衡。14C在大气中的含量是稳定的,大约在1012个碳原子中有1个14C。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环境交换碳元素,体内14C的比例与大气中的相同;植物枯死后,体内的14C仍在进行衰变,不断减少,但是不再得到补充。因此,根据放…  相似文献   

5.
一、测化石年龄例1古生物学家常用碳14测定古生物死亡的年代。已知碳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14C)的半衰期是5730年。大气中的碳14在碳元素中的含量保持不变,是因为宇宙射线中的中子与氮14碰撞而不断生成新的碳14,产生新的碳14的速率与衰变过程中碳14减少的速率  相似文献   

6.
原子有重量,这是原子的重要性质之一。 原子的重量极为微小,应该采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半个多世纪来,国际上表示原子重量的单位是“氧单位”。自从1961年以后,国际化学原子量会议决定改用“碳单位”。现在出版的世界化学文献以及我区的中学化学课本也都采用了这种统一的国际原子量单位。 什么叫做碳单位呢?我区出版的中学化学课本中指出:“碳单位就是用碳原子重量的1/12来表示其它原子重量的一种特殊单位。”为什么碳单位是一种特殊的单位?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因为在工农业生产上计量产量的单位用斤或吨,在化学实验室里称取药品时通常用克做单位。但是,原子是极微小的,能不能用克去量度它的重量呢?例如,根据现代的科学实验可以精确地测定:  相似文献   

7.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为 :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 (核内有 6个质子和 6个中子 ,即碳 12 )质量(约为 1 993× 10 -2 6kg)的 1/ 12作标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据此可得 :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X原子的质量碳 12原子的质量× 1/ 12 ,该式变形得 :X的相对原子质量12 =X原子的质量碳 12原子的质量.于是可得出以下结论 :粒子间的相对质量比等于它们的质量比 (12是碳 12原子的相对质量 ) .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 ,因此还可得出 :物质间的质量比 ,等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群体间的相对质量比 ,即等于物质的相…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考古学中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特性能够准确地测定一些古代生物的年龄或年代 ;14 C年龄测定法已是确定大约几万年内事件的主要依据了 .本文试就 14 C年龄测定法的原理和测定方法作简单的介绍 .一、14 C年龄测定法的原理14 C是普通碳 (12 C)的放射性同位素 .由于宇宙射线中的中子与大气中的 14 N可发生以下核反应10 n 14 7N→ 14 6C 12 H,故大气中的 14 N不断产生 14 C,而 14 6C是碳的一种同位素 ,是不稳定的 ,具有 β-放射性 .其衰变方程为14 6C→14 7N e- ν(中微子 ) ,14 C产生后又不断衰变 ,其半衰期为 5 730年 .这两种…  相似文献   

9.
物理实验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试卷中占考试分数的12%~14%.分析10多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仪器仪表读数是考查较多的内容.在《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其中在高考中考查较多的是: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电流表读数.欧姆表测量原理,正确操作及读数.下面根据高考题目分析如下.1.游标卡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智 《生物学教学》1999,24(12):33-34
本世纪80年代末,西方基督教会利用高科技澄清了一个历史大悬案,这就是关于耶稣裹尸市真伪的鉴定。这次鉴定,证明了使信徒崇拜多年的裹尸布是假的,因为织这块布所用的植物纤维是13世纪才种出来的,而那时耶稣已去世1200年。这个轰动一时的年代鉴定是利用14C作出的。我们知道,各种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是不一样的,人们常用半衰期来表示该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而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每一种放射性元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如氡222的半衰期是3.8天、镭226的半衰期是1620年、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其精…  相似文献   

11.
一、碳元素有第三种结晶形式吗? 几个世纪以来,化学教科书总是说碳元素有两种同素异构体——石墨和金刚石。两者虽然都是由碳组成,但因其原子的排列和原子之间的结合不同,性质也截然不同。 除了石墨和金刚石之外,是否还存在碳的第三种同素异构体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1970年,日本著名科学家小泽预测:碳的第三种同素异构体应该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儒家和道家的作品这两种作品为数很少,《论语》写本的残片两件,一件是12世纪末的,另一件是14世纪中期的,一件有注释的《礼记》残片,是13世纪初的版本。由此情况看来,中国全国性的儒教在西夏国的影响大概不大,不过这并不妨碍把儒家的某些经典翻译成西夏文。道家作品也很少,有3件。其中两件《庄子》的版本,需要说一下。一本标题为《南华真经》(扉页上署名“南华真人”)是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原文的普通重刻本。另一个版本非常重要和有意思,有吕惠卿(约死于公元1106年),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在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章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初等几何的一个重要定理,有广泛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介绍这两个定理的一些初步的应用,另外,结合这两个定理,介绍了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有关知识.1本章内容概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极常见而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非常重要的性质,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平角的一半就是直角,空间中一条水平方向的直线和另  相似文献   

14.
一、重要知识点1.定义阿佛加德罗常数为什么用12克碳-12作基准?由于原子量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采用12克这个数值,能够把摩尔质量和元素的原子量联系起来。如:一个氧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6/12倍,又1摩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个数,所以1摩氧原子质量是1摩C原子质量的16/12倍,即12克×16/12=16克,在数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  相似文献   

15.
一项调查显示:四川省一个地级市,3个县10个区的2006个行政村有422440户家庭,有16岁以下的“空巢”孩子240861人。据统计,“空巢”孩子中1-3岁的占11.3%,4-6岁的占26%,7-12岁的占38%,13-16岁的占24.7%。而父母每  相似文献   

16.
第一卷 一、(30分)每小题2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空白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某原子直径为1.0×1~(-10)米,一张纸的厚度为1.0×10(-4)米,那么需要有____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才有一张纸那么厚。 2.某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一定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 3.子弹离开枪口仍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子弹具有____这种性质。  相似文献   

17.
元素化合物一、考查要点 1.卤素的递变性和相似性。 2.氯的变价、氯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用途。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及用途。 4.氧族的递变性和相似性。 5.硫的变价,硫及其重要化合物H_2S、SO_2主要化学性质(突出还原性)。 6.浓硫酸的性质、用途、制法。 7.氮气的性质 8.氨的性质、氨的制法。 9.硝酸的性质和用途。 10.磷、碳、硅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1.常见金属的性质和制法。 12.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和碱金属的通性。 13.铝、氧化铝、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的性质和用途。 14.Fe~(2 )和Fe~(3 )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15.炼铁和炼钢。  相似文献   

18.
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分子或原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微粒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中的这三种微粒决定着元素的性质。1.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包括由它形成的离子)为同一类原子(总称为某元素),元素的种类与中子数无关。以碳原子为例,有C12、C13、C14三种中子数各为7、7、8个的原子,但由于它们都含有相同的质子数(6个质子),因而都属同一类原子——碳原子,总称为碳元素。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元素的原子量。在构成原子的微粒中,电子的质量同质子或中子的质量相比,显得非常之小(五个电子的质量约为1个…  相似文献   

19.
行为节律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显现,它是动物对各种环境变化的一种综合适应。为了探索绵阳城区分布的白鹭(Egretta garzetta)在繁殖期前后行为节律,2005年冬季和2006年春季,利用扫描取样法与目标取样法对四川省绵阳市白鹭昼间行为节律进行了野外研究。结果表明:在白鹭的各种行为中,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46.1%),其次为采食行为(35.9%),玩耍行为(9.3%)和清洁行为(8.7%)。白鹭的昼间行为规律以上午(10:00-13:00)和傍晚(16:00-18:00)活动为主,早上(08:00-10:00)和下午(13:00-17:00)主要是休息,有两个采食和休息高峰,采食和休息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采食的高峰期则为休息的低谷期;白鹭的玩耍和清洁行为在一天内有2个明显的高峰期,位于09:00-12:00和12:00-14:00之间。白鹭在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行为发生频次差异显著(P<0.05)。白鹭在繁殖期与非繁殖期行为发生时间与发生频次都具有显著差异,这对减少人类活动对城市野生动物影响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碳单质 金刚石、石墨和C60这三种物质都是碳的单质,其组成元素都是碳元素,它们表现不同的物理性质原冈是原子排列方式各不相同。碳单质具有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