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它内在统一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就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需要,也是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现实要求。为此,必须探寻切实有效的途径,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生态善恶观、生态良心观以及生态责任观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以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生是否具有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或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当务之急,高职生态文明观教育要加强对高职生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自然观教育,引导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加强对高职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倡导绿色消费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对高职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提高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高职生的生态行为,培养高职生的生态文明习惯,增强其生态道德责任感。从而使高职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者,同时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意义重大.针对我国生态实际,理性选择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路径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大投入治理污染修复生态,强化生态道德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严峻的生态危机不仅需要技术的革新和制度的变革来解决,更需要社会生态文化的认同和传播。生态幸福观是把自然的生态与人的幸福联系起来的文化形态和价值,是生态文化的内核。从改进和创新高校德育、应对和消除幸福悖论、树立和落实生态文明观等三个方面的要求来讲,都亟需加强高校生态幸福观观教育。现今,高校存在着大学生生态幸福观相对缺失、部分学生日常生态行为失范、生态幸福观教育相对缺位等现实问题,应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入手,进一步论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道德教育是伴随当代社会发展进步而出现的一种新型道德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面临生态危机的现实需求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尤其重要。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未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法教育,主张从建立健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体系、拓宽大学生生态参与渠道以及拓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校园网络空间入手。  相似文献   

8.
向全国同行、向全国人民发出倡议:热爱自然、呵护生命,重视生态,保护环境,以睿智的思辨、务实的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体公民的生态道德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好与坏,更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前途命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因为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生态环境状况每况愈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举措。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加强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梦的一环,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加强建设生态文明意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举措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一)美育教育不能偏废 美育也可以称之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是一种运用艺术美来影响、感染、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它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则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对美育进行了论述,肯定了美育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审美教育使人们能够“摒弃一切庸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