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3年初开始,到1956年底结束,中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这场变革生产关系的运动一直作为成功经验载入史册。通常以为。它的不足之处,只在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但是就高级社的组织形式和现今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相对照,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很大不同。谁是谁非,只有以生产力标准作为公断。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合作组织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形式,最终由合作经济演变为集体经济。这一演变过程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有着客观的必然性。探讨演变的原因,并对不同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作用进行评价,总结其经验教训,可以为新时期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甘肃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阶段,从而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互助组阶段对于恢复农业生产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之后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高级社的建立,没有很好地估计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人为地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所以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土地改革中获得土地并以其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几年内便从初级社、高级社跑步进入人民公社,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使广大农民彻底摆脱历史悠久的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但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仍然试图在人民公社里寻找生存空间。此类纷争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人民公社与包产到户的纠葛,这在国民经济遭遇困难时表现得更加尖锐。最终在国家干预下,人民公社继续了一个时期,而包产到户则暂时蛰伏下来。  相似文献   

5.
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大概不会忘记,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农村曾被纳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实验.实验从“互助合作”开始,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几个阶段,最终的成果是“人民公社”.这个过程被称作“农业合作化”,根据当时的说法,“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合作化”则是通往共产主义天堂的“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合作化运动,是在改革农村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之后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改的深入,中国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尽管以后在经过农业生产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中的两个里程碑;毛泽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探寻到一条》历史必由之路",科学地解答了其中的难题,即如何处理外国现代技术与本国传统制度的关系,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工业化道路";邓小平开拓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即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走向开放的世界;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整整一个历史阶段,即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自觉、主动、创造性》回应"的时空境界  相似文献   

8.
“两个飞跃”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雷克啸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同志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实现了从单干到互助组、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发展,使5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农民实现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逐步摆脱了贫困;十六大后党把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三农”问题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指引农村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10.
人民公社、经济特区体现了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不同理解;人民公社、经济特区是毛泽东、邓小平探索实现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形式;经济特区是对人民公社这一实现人的主体性实践形式的辩证否定。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的合作化运动,是在改革农村封建土地所有制之后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改的进一步深人,中国农民终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尽管以后在经过农业生产初级社到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生产关系变革走到生产力前面的"左"的失误,但自从农村工作六十条出台后,中国农村经济还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农村教育亦得到了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49年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战略包括两个方面,邓小平称这两方面为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济,发展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业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建国初期,把人民公社当作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形式,结果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反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家庭承包的局限性开始显现,于是现代农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现代农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加快了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融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领导人民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领导人.1958年他倡导在高级社的基础上,大办人民公社,并对公社体制忠贞不渝,对损害公社体制的言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结下了深厚的公社情结.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毛泽东钟情于人民公社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学中,师生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认识问题:毛泽东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邓小平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联系和区别;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个体农业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联系与区别;毛泽东的“革命观”和邓小平的“改革观”的联系和区别;毛泽东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与邓小平反复强调的实施扩大对外开放思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领导人民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领导人。1958年他倡导在高级社的基础上,大办人民公社,并对公社体制忠贞不渝,对损害公社体制的言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结下了深厚的公社情结。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毛泽东钟情于人民公社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提出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要经过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两次飞跃”的思想,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构想,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十年建设时期,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概念,阐明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的阶段性和长期性规律,但在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模式上存在着失误,在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上重生产关系轻生产力,他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人民公社,忽视生产社会化。邓小平纠正了这一目标模式上的空想性错误,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提出了社会主义优势论和本质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毛泽东提出商品生产工具论,但却不适当地强调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邓小平剔除了这一经济思想中的个别误区,提出了市场经济手段论;毛泽东创立了社会主义矛盾动力学说,却未能提出新的路子,邓小平创立了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形成了以体制改革形式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农业思想主要包括: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增产粮食是农业发展的重点;政策和科学是发展农业的依靠;调动农民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农民是发展农业的关键;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农业发展的途径;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有的人在比较中国毛泽东时代的自我封闭和邓小平时代的全面开放实践时,往往不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片面地认为毛泽东是主张闭关锁国、不赞成对外开放的,而邓小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首倡者和一代宗师;有的人认为邓小平的全方位大开放理论与实践不是对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是“非毛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邓小平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点,毛泽东都提到了,邓小平的贡献在对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进行解释、发挥和实施,等等.对此,《邓小平文选》给我们做出了明确而科学的回答.为了搞清楚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对中国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历程及其相互关系,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