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7年的“七·七”芦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在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积极联合国民党,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推行一条片面的抗战路线,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经多方努力终于和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然而,蒋介石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被迫的,他仍念念不忘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因此,从统一战线形成之日起,投降、分裂的危险就已存在。抗战刚开始,蒋介石为了笼络人心,不得不作出抗战的姿态,“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对于人民抗日运动  相似文献   

3.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我国东北,进而向华北、华东入侵。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政府迫于形势和全国人民的压力,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开始投入抗战,对于人民的抗日运动允许有一定范围的自由。在教育方面,也适应战时实际和抗战需要,重订了教育施政方针,采取了一些战时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前,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英勇地抗击日本侵略军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这场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抗日前线,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抗战的军事准备王志国,陈贵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全民族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后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蒋介石面对日寇的入侵,推行“安内攘外”的政策.但“攘外”须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重庆谈判,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人所共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公开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处于非法的地位。1927年至1937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主要是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以反革命的武装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武装。直至1937年“七·七”抗战前夕,在共同的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进攻面前,国民党的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顺乎民意,发动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仍将中国共产党看成心腹大患,不断挑动磨擦。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一边命令日伪军只准受降国民党,一边积极调动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准备内战。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是国民党蒋介石由“剿共”内战到联共抗日的一个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面抗战新阶段的到来.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首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中共起了主导的推动作用.但是,国共合作毕竟是双方的事情,单有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能实现合作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假如没有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有个逐步认识、逐步深化,即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党组织在贵阳地区团结了各族人民。各界同胞,救亡团体及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推动了贵阳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本文拟对贵阳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初步的探讨。一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上海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9.
杨虎城将军是中外著名的爱国军人。他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定认识。他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最先倡导抗击日本的侵略。他深恶痛绝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为了逼蒋抗日,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并同张学良一起,十分坚决而又极其果敢地发动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后,他仍然不懈地致力于抗日的宣传活动,为推动全国一致抗战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蒋介石对杨虎城的爱国行动极端仇恨,将他监禁十二年后加以杀害。今年是杨虎城被害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坚持,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周恩来同志化费了极大的心血,建立了卓越的功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促成者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独占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并成为主要矛盾,国內的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的服从地位,这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1.
吴淋  孙永继 《中学文科》2003,(10):42-43
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界人民广泛参加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一民族解放战争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决定,国共两党处于不同的地位,发挥了不同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一、中共倡导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战成为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面对这…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一场伟大战争。抗战是全民族的动员,中国二万万妇女也同仇敌忾。广大爱国妇女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组织起各种抗日救亡团体,结成各界妇女的联合阵线,成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现就当时妇女救国组织作一简要介绍。一、先期的妇女抗日救国团体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继而占领整个东北,直驱热河,蚕食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日寇的凶残激起我国民众的极大义愤,也震动了妇女界。一部分爱国知识妇女迅速觉醒,组织起抗日救国团体。 1931年9月23日,“九·一八”事变的第五天,北平妇女会就召开紧急大会,要求政府实现国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是国民党蒋介石由“剿共”内战到联共抗日的一个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初步形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面抗战新阶段的到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首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中共起了主导的推动作用。但是,国共合作毕竟是双方的事情,单有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能实现合作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假如没有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课前准备好地图、照片及附表格的小黑板)(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板书:第四章标题)请同学们回忆,“九·一八”事变发生于哪一年?生:(齐声)1931年。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相继沦陷。1933年2月,日军占领热河省,逼近天津,华北局势十分危急。这年5月,蒋介石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什么协定?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领导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领导者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境内驻扎的关东军突然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而溃。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对  相似文献   

16.
1937年至1945年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结束了国共两党的十年分裂.出现了两党团结抗日的新局面.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实施了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然而.“七七”事变前后国民党政策的转变,应该说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九一八”事变、尤其是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日益严重地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致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反蒋抗日倾向发展起来,国民党内部要求抗日的势力也逐渐兴起.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正确路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日战争.在抗战之前和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坚决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抗日的党派和阶级,准备和推动了平津抗战和华北抗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严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1月上旬忻口、太原失陷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作战的正确方针,推动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开创了华北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台儿庄战役     
“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溜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保卫华中,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要做主人翁”。这是田汉、冼星海在一九三八年为庆祝台儿庄大捷而合作的歌曲《胜利的开始》中的一段歌词。一九三八年三月的台儿庄战役,确实是一次“震动南部山东”的胜利战斗,它与平型关战役、上海保卫战和百团大战等一样,都是中国人民神圣抗战的胜利记录,显示了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要做主人翁的英勇气概。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民族自救的抗日高潮,国民党也宣布了抗日主张,并且在抗战初期,“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作为统治国民党的蒋介石反动集团对于抗战始终是被动的。“但是国民党是一个复杂的政党,它虽然被这个代表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的反动集团所统治,所领导,却并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七七事变的性质、态势和应对作出严谨的研判。他指出,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从此开始全民族抗战,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阶段。他提出,依据七七事变态势调整战略策略,以孙中山三民主义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国共两党共同纲领,将全国性抗战发展为全面抗战;以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口号,以建设民主共和国为策略,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但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确保抗日战争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