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华  颜青 《科教文汇》2014,(4):40-41
矩阵计算是众多科学和工程领域中重要的计算工具,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中的绝大多数问题最终都归结为矩阵计算的问题而获得要求的数值结果。控制理论是工程学与数学的跨领域分支,主要研究具有控制输入信号的动力系统的行为。本文研究了基于控制论中经典案例的矩阵计算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线性保持问题一直是矩阵论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广泛的应用背景。综述了幂等和立方幂等线性保持问题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具体分析和探讨了全矩阵、对称矩阵及Hermite矩阵等矩阵集合上的几种幂等性的线性保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工程建筑的大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后存在各种各样质量问题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发生造成严重质量问题的同时,也影响了工程的使用性能,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目前工程建筑学术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裂缝控制更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8)
矩阵论课程以线性代数课程为基础,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等研究生做基础应用研究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尤其是对于求解线性方程时,求逆矩阵时遇到很多问题且容易出错。文章以求解逆矩阵的初等变换法和三角分解法两种解法为背景,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通过介绍两种求逆矩阵的不同解法,达到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应用的延伸,以Web服务为基础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服务计算应运而生。服务计算是一个超越了传统的计算规则的新的研究领域,它不仅包括了计算机设计,编程以及其他的工程问题,还包括了管理问题。本文提供了关于服务计算的研究综述,并认为服务计算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敏捷性。文中定义了敏捷性的概念,描述了服务计算和企业敏捷之间的关系,并建模讨论了服务计算提高企业敏捷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软件可靠性和软件控制论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件可靠性问题对于安全关键软件而言具有极端重要性。本文论述了 软件可靠性工程的三个 基本问题以及软件可靠性研究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论述了软件控制论产生的背景。 软件控制论探讨软件理论和工程与控制理论和工程的交叉应用,其宗旨之一是将控制理论方 法较系统地引入软件工程领域,使得软件过程更加有章可循,进一步保证和提高软件可靠性 。本文最后概述了软件控制论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向量,向量空间(或称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和有限维的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因而,线性代数被广泛地应用于抽象代数和泛函分析中;通过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得以被具体表示。行列式是一种特定的算是,它是研究线性代数的一个基本工具。在线性代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说明行列式的用途。本文从矩阵的概念入手,介绍矩阵在几何、解方程组和工程等方面的计算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优化是科学研究和工程管理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一般而言,优化方法是指在一个复杂问题求解过程中寻找最优解或者最需要的解集。其中,群智能算法是该领域一种新兴的演化计算技术,它在生物群体演化规律的启迪下应运而生,近年来一直是计算智能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且已成为交叉学科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前沿性研究课题。从博士生时期,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赵新超就开始致力于该方向的研究,已在群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精度,解决传统矩阵分解结果出现负数和运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在推荐模型中引进Sigmoid函数,该函数能够控制分解结果的值域,提高推荐算法评分的可理解性,消除矩阵分解结果出现负数的情况;在推荐模型中利用系数控制推荐算法中不同部分权重,能够使得算法更加的灵活,利用交替梯度下降法实现计算结果的部分分离,为分布式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的推荐算法提高了评分的准确度,并增强了推荐算法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唐婷  何晓兰 《情报科学》2018,36(2):71-76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家基金项目中知识管理领域类项目做关键词分析,以期梳理出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 核心主题,对知识管理领域研究乃至知识管理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主要利用BICOMB书 目共现软件生成共词矩阵,先转换成相似矩阵,再转换成相异矩阵,再利用SPSS 对相异矩阵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 进行关键词类团的向心度以及密度的计算。【结果/结论】确定了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主题类团,并绘制战略坐 标图,通过对战略坐标图主题类团梳理与研究,确定目前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核心主题,对以后该领域的研究 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是根据数学模型提出求解的数值计算方法,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是工科研究生专业必修学位课,在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应用广泛。在教学中,数值分析与哲学中的方法论有相通相融之处,由此归纳出其中的一般科学方法即化归法、归纳与演绎结合法、类比推广法等,用于指导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建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理工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发展,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提倡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最基础的教学环境下汲取更多的养料。本文就如何解决目前较为普遍的课堂教学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培养高素质理工科人才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吴景龙  黄守刚  孙亚丽 《科教文汇》2013,(16):75-76,173
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系统性、交叉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交通工程学(Traffic engineering)是从道路工程学中衍生出来的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它是把人、车、路、环境以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的。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大多属于应用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学科的实践性及其操作性很强,所以对本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将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本文从交通工程的特点和研究内容入手,探讨了交通工程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思路和体系,旨在通过课程建设改革将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来实现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科阶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以创新教育为理念,当前高校开设的机械原理及设计课程,主要涉及产品详细设计阶段的内容与方法,对产品创新实现规律涉及甚少,为解决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根据TRIZ理论的冲突、进化和效应三模块,通过对工程方案的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合适的战略,指导学生创新性的解决所遇到的发明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满足机械类专业"卓越计划"要求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形成了新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相融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庞爱平  杨靖 《科教文汇》2021,(10):88-89,92
该文从控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学科特色和未来发展,以及其在人类工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控制科学与工程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给基础教学带来了新挑战,作者以现代控制理论的教学为例,反思在教学中如何聚焦前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做到夯实学科基础,传达学科理念,培养学生的控制思维模式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杜绍洪 《科教文汇》2011,(30):97-97,174
本文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交通大学的强势和优势专业,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分析、实践教学探索等方面提出了特色鲜明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发展途径,以期对其他工科院校的改革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教育理念包含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基于产出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其中,通用标准12条毕业要求,明确要求本科工程教育要聚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而实践教学则是实现这一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结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对生产实习理念、实践内容优化、多样化过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工程实践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并希望能够为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兄弟院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曾毅 《科教文汇》2012,(33):47-47,55
结合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印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方法的应用及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几个方面解决当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践证明,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海燕  谢勤岚  张俊 《科教文汇》2014,(1):110-110,112
随着科技的发展,复合应用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培养方案修订、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对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是在陕西省岩层控制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在岩石力学性质MTS试验、矿井开采围岩控制基础、矿区采动损害与环境灾变、矿井火及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安全工程理论及数字化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特色和优势,取得了一大批理论技术成果,已经成为我国西部资源开发与安全生产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探索开放实验教学新模式及应对措施,研究现代化重点实验室高效运行机制,对于全面提高我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水平,构筑高效网络化的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