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诞生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中华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上海地区的吴淞铁路,由英商怡和洋行于1876年建成,长约15公里,窄轨。1877年被清政府以白银28.5万两买下路权,随即拆毁。  相似文献   

2.
吴淞铁路是我国的第一条铁路。一八六六年开始兴建,一八七六年竣工。这条四十里长的铁路,却是英国资本家未经中国政府的许可而擅自修筑的。他们为了修建这条铁路,用“建造马车道”的谎言骗过了清朝的地方官吏以后,便开始动工。先从上海外国租界修到租界以外的宝山江湾,然后又得寸进尺地修到吴淞。英国资本家为什么对在中国修铁路如此感兴趣呢?不是别的,正是企图通过这一“资本主义的密网”,“千丝万缕地把这种事业与一般生产资料私有制联系起来,把这种建筑事业  相似文献   

3.
孙玮 《考试周刊》2012,(21):114+21-114,21
中国于1881年自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由于利用骡马牵引,被称为"马车铁路",高中历史课把其作为一个反面事件来讲述。本文通过对此事件的论述,说明"马车铁路"乃是由李鸿章提出,并非清政府要求。"马车铁路"是中国铁路起步的一个过渡,而且"马车铁路"在19世纪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对于"马车铁路"应该用正确的历史观给予评价,不能讥讽。  相似文献   

4.
一、郑州铁路局武昌分局面对来自公路、航空等方面的竞争 ,及时改变观念 ,增强市场营销意识 ,主动出击。他们一改 30年不变的坐等旅客上门的销售方法 ,建立流动售票车 ,把车票送到学校、工厂、集市等客源集中的地方 ,延长车票预售时间 ,节假日优惠等。这一系列办法使武昌分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阅读上述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的铁路创建于年 ,当时在英、美帝国主义控制下修建的淞沪铁路 (吴淞—上海 ) ,但通车后不久 ,清政府即将其赎买拆毁。中国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铁…  相似文献   

5.
陈杰 《历史学习》2007,(4):18-20
知识链接 1.中国最早的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建的沪淞铁路,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后被清政府赎回拆除。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主持修建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1881年),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近代列强对中国铁路利权的疯狂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19世纪末年起 ,帝国主义开始采取以铁路投资为掠夺中国利权、奴役中国人民的手段。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后半期 ,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三次高潮。清政府在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后 ,割地赔款 ,国力大损 ,英、俄、法、日、德、比、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乘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 ,攫取中国的铁路权益。他们或强行擅筑 ,或假借“合办” ,或通过贷款控制 ,吞噬和瓜分中国路权 ,形成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路权的第一次高潮。列强在中国领土上强行修建和直接经营的铁路有 :俄国修建的东省铁路 ,法国修建的滇越铁路 ,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  相似文献   

7.
“为中国人争口气”1904年,清朝政府做出了在北京西北部修建京张铁路的决定。由于这条铁路有重大战略意义,沙俄和英国帝国主义都对它垂涎三尺。他们勾心斗角,竞相争夺筑路权,最后分别派出代表,几乎以同样的口吻向清政府威胁说:“这条铁路工程浩大,非由我们来修筑不可。如果你们执意用自己的钱和工程  相似文献   

8.
京张铁路起自北京丰台,迄于张家口,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重要铁路.张家口在居庸关外,地处北京西北,是通往内蒙、沟通南北货运的要道.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沙俄和英国为掠夺京张路的修建权,进而操纵中国的军事、政治,相互争斗了一年多.中国人民对此无比愤慨,不少志士仁人发出了"铁路修自洋人不如修自中国"的强烈呼声.1903年清政府在人民压力下,同时也出于军事、经济和政治上考虑,特别是为了同蒙古王公加强联系,决定自办这条铁路.1905年5月,清政府分别在天津和北京成立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同时在北京和丰台设立了材料厂和购地所,派陈昭常担任总办,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兼会办,主持全线工程.  相似文献   

9.
在清末兴建京汉铁路筹借外款的过程中,清政府为维护铁路主权,对英美法德等大国心存戒心,选择了与小国比利时合作,最终与其达成筑路借款合同。法国在遭到拒绝后大举策划幕后活动,最终获得了让与修建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的特权,成为事实上控股2/3的最大债权人,而这正是张之洞、盛宣怀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王圣云 《天中学刊》2024,(1):129-135
卢汉铁路是近代中国统筹规划的第一条贯通南北的长途铁路,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涉及范围广,在线路布局方面引起了多方争议,而争议焦点即在河南区域:豫北段围绕如何渡过黄河;豫南段则围绕是否绕道襄樊。在综合考虑京师拱卫、商业利益、自然条件、工程难度后,清政府最终决定卢汉铁路由荥泽渡河,豫南段则直通信阳。至于民间传言袁世凯或开封官僚对线路布局的影响不具合理性,只是民众基于有限知识与信息的想象附会。在卢汉铁路选线过程中,出现了清廷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相背离的现象,卢汉铁路的修建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蔡泽才 《辅导员》2010,(22):16-18
在首都和上海把基础教育目标锁定在"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江苏定位于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阔步前行的今天,我们新疆的基础教育还处在巩固"普九"成果,落实"双基任务"、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的层面上。每当我随新疆"校长讲师团"到南北疆讲学或调研时,看到农牧区、边远山区、甚至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学校的现状,我的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为了她,为了我的月亮,我甘愿坠入井底,献出热血一腔。"——2005年,人民大会堂"首届全国明星校长风云榜"颁奖会上,李志贵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浙路风潮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日益加紧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他们迫使清政府签订出卖路权条约,把持铁路经营管理权,控制铁路沿线的贸易、矿产、森林、电讯等事业,甚至取得在铁路附近设卡收税,驻兵以及利用铁路运兵的特权。这样,铁路延伸到哪里。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也就扩展到那里。早在1898年,英帝国主义就迫使清政府接受它的借款,修筑苏州——杭州——宁波的铁路。后因义和团反帝运动发生,英帝国主义未敢前来勘测路基。 1905年7月,浙江绅商在上海斜桥洋务局开会,集议自办全浙铁路,成立浙江铁路公司,公举汤寿潜为总理,刘锦藻为副总理。8月,清政府批准浙江省自办铁路。第二年,又批准江苏省自办铁路,苏杭甬铁路便在江浙两省铁路公司合作下,开始动工兴建。正在这时,英帝国主义却无理要求勘测苏杭甬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更是上海"十二五"的发展核心。那么,教育何为?我认为——一要思想对头。当下经济社会特征体现"三化",即: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教育未来化。在此大背景下,人才将越来越呈现国际化特征,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面向全球招聘。因此,教育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的变化趋势,着眼未来、引领未来与培育未来。  相似文献   

14.
刘闻亮 《上海教育》2014,(34):52-54
在地处上海闹市的巨鹿路上,有一家叫做"逸想秀"的特色"店",这家"店"里所展示的"商品"和其名字一样透着一股飘逸、灵秀之气——手绘玫瑰花潮鞋、古典盘扣装饰画、织锦缎手袋、"我爱上海"马克杯、原创蛋糕模型……所谓"逸想"即超尘出世的思想,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这些极具设计理念的创意作品,真是最贴切不过了。  相似文献   

15.
《詹天佑》是篇老课文,讲述了清朝末年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文中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一次,教学这篇课文,讲到这句话时,我请学生给"毅然"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学生有的说"坚决",有的说"坚定",还有的说"毫不犹豫"。我都一一板书。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以力比多的投注来解释自恋的现象,并构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主体意识结构。拉康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引进结构语言学的象征概念,提出了镜像阶段的理念,将主体的自我意识完全归结为一个"理想自我",从而取消了"我"的真实性。在精神分析学领域,两者的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当代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正在实现由"玄学"到"实学",由关心"物"到关心"人",由"物学"到"人学",由重视"集体"到重视"个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点上海乡土历史资料,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可得到较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结合上海乡土历史进行中国历史的教学,古代史部分较少,近代史和现代史部分较多。要有机的结合,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上海被列为五口通商之一。外国侵略者最早在上海建立“租界”,实行了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以外的殖民地制度,租界日益变成“国中之国”。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很多发生在上海,如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小刀会起义,太平军三次进攻上海,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在上海设立的全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军事工厂——江南制造局,外国资  相似文献   

19.
欣欣四岁,是我们班比较特殊的一个孩子。欣欣个子小,胆子也特别小;长得挺可爱,但少了几分活泼;不玩玩具,不参加集体活动,整天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从不主动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欣欣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不会"——画画时说"我不会",唱歌时说"我不会",背古诗时说"我不会",游戏时也说"我不会"——这句话成了她拒绝参加一切集体活动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20.
张晓华 《历史学习》2002,(10):10-11
1863年英美在上海的侨商就曾向清朝政府建议修筑上海到苏州之间的铁路。1864年,史蒂芬孙(1781—1848年)从印度来中国,提出了一个包括建筑四条全国干线在内的《中国铁路计划》,但仍未被采纳。1865年7月,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段1公里左右的小铁路,试跑小火车,这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开始。尽管这一铁路火车只能供人玩赏,但仍被清朝官府以“观者骇怪”为理由限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