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好妈  李伟 《父母必读》2014,(4):135-135
正洋爸带娃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是男人带孩子,没了妈妈的和风细雨,难免不了粗心大意,但是偏偏就是这粗线条,反而比细线条带孩子多出了些智慧。美好爸是个粗线条的美国爸爸,但是他很喜欢带娃,总说带娃是他觉得最开心的事情,每天看着他和美好上演的这些故事,让我很受启发,是他教会了我在适当的时候,要做一个"粗心"的妈妈。  相似文献   

2.
<正>一线条人混迹于人群中时,没有人认出他。说到底,线条人不过是一根线条而已,碰巧长得像人。你一定在孩子或某个街头艺术家的涂鸦作品中,看到过他的模样:细胳膊细腿,腿特别长,脑袋很小,没错,身子也是线条,上下一样粗。  相似文献   

3.
左袁新 《广西教育》2013,(13):35-35,38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出感悟或质疑,这样的"随堂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自行阅读、自己注解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理解、感悟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通过"随堂批注式"阅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一、批注"随"在初读前批注"随"在初读前,即用粗线条勾勒  相似文献   

4.
<正>想跟随内心自在地画画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取名叫"LOST7"?其实很简单,"7"是我的幸运数字,而"LOST"是"迷失"的意思,我想以此提醒自己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迷失了方向,要记住自己所坚持的东西。而我一直坚持的,就是绘画。记忆里,刚接触绘画是在初中的时候。当时没有人教,我也不会创作,只是临摹喜欢的漫画书。上高一之后看过  相似文献   

5.
好年 《初中生辅导》2010,(Z3):31-33
有两个哲学名词——"实然"和"应然"与作文大有关系,这里不妨说一说。什么叫"实然"?什么叫"应然"?其实它们的意思很寻  相似文献   

6.
线描是重要的传统绘画表现形式之一,其绘画方式就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述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线描深受教师和幼儿的喜爱:在教师看来,线描画材料简单,操作方便,易出作品,非常适合开展集体教学;在幼儿看来,线描既新奇又有趣,简单的绘画方式帮助他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发挥想象力,自由地创造自己所想象的对象.而长久以来,线描在幼儿园可能仅仅被诠释为"用线条来画画",而没有从"怎么画""画什么""用什么画"或者是"画在哪里"等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材不会直接告诉你"教什么和学什么"的内容。通过教材教师能够"教什么",学生能够"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需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通过教材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这些问题关系着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对话以教材为载体展开,在教学对话生成  相似文献   

8.
<正>解析几何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在倒数第二题或压轴题中安排一道大题.在平时学习及复习过程中,要让自己真正理解解析几何中的最优解法与算法,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做出正确的、最优的解法选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下面谈谈什么是"点差法"?什么情况下用"点差法"?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汪星人"?就是网络用语中狗狗的代名词。那么什么叫"萌派汪星人"?顾名思义,就是很萌、很可爱的小狗狗。我的身边就有几个这样的小家伙。"萌派汪星人"成员A—Jarry。这可是个黏人的小家伙,它一天到晚都紧紧地跟在我后面。  相似文献   

10.
李媛 《课外阅读》2012,(9):46-47
每天那么多"地沟油"都到什么地方去了?路边小店的食品是不是由"地沟油"炼制而成的?"地沟油"什么时候才能远离餐桌而走上它的"正规路"?在国人们一个又一个关于"地沟油"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坛上下有两个词儿,最为流行也最为深入人心,就是"线条"以及线条的"质量"。由于流行和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也就习惯了,评点作品时会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线条"如何,而线条的"质量"又如何如何。翻翻前人的书,大多不说这两个词,而是说"点画"和"韵味",或"神采""意蕴""境界"什么的。这个变化中有什么玄机或区别呢?似乎很少有人较真,偶尔见到有文章说起其中要害,却又极少见到书  相似文献   

12.
在绘画活动中常常会发现幼儿在"想表现"与"实际表现技能"之间徘徊,他们很想勾勒出自己喜欢或想象中的事与物,但往往由于自身对美术缺乏更多的认识与了解,真正下笔画时,却又画不出什么。为此,我联想到了绘本,并试图借助于绘本中即情即景的画面风格来引导幼儿感知绘本艺术的多元,激发其绘画创作的欲望。  相似文献   

13.
正何谓"学生需求"?就是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需要和要求。当我们在教改中高呼要改变教学观念时,我觉得我们忽视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方:学生。学生在想什么?他们希望在语文课堂上收获什么?面对问题,我想到了一个名词:学生需求,就是这个名词引发了我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在新学期伊始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给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发了这样一份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的过程就是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自己的探究方式把数学重"做"一次的过程。引导学生"再创造"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三要"。内容要合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学生"再创造"前,教师要考虑内容是否合适学生"再创造",能不能采用其他方法。如果要用"再创造"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就要思考什么时候引导学生"再创造"?问题如何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引导?这是因为有的内容适宜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比如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有的内容不适宜,比如元、角、分的认识,秒的认识等这些原始性概念就不适合学生"再创造"。案例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创造新的方  相似文献   

15.
《草原》第一自然段有一个长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理解这个长句子的关键是理解“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一般老师在教学时,都用文字来注释:“渲染和勾勒是中国画中的两种绘画枝法,渲染是用水墨或淡彩涂抹画面,画面的各部分之间界线不太分明;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各部分之间界线分明。”由于小学生缺乏国画的基表知识,对这样的解释似懂非懂,借助这样抽象的语言,学生头脑中无法浮现课文  相似文献   

16.
<正>什么叫"放过"?如何"放过"?答案很简单,就是人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临行前,父亲对我说:"一个人出门在外,要懂得放过别人,知道什么叫‘放过’吗?""放过,就是让别人通过,放别人过去。"我说。父亲说:"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了对别人的恨、对别人的怨,又怎么可能让别人  相似文献   

17.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  相似文献   

18.
“WC”事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迷上了课桌艺术(即在课桌上绘画、雕刻,为其做"美化工作"),整天忙着为我的个性课桌"改头换面"。渐渐地,我的课桌变得很酷很炫,用五个字形容,那就叫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和学生不只是教学内容的传递者、执行者和接受者,更是英语课程的创生者和开发者。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既要考虑"教师应该教什么"?更要思考"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既要思考"应该怎么教"?更要思考"实际用什么去教最好"?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书报杂志,广博地积累知识。结果,他写出的作品宛如由知识的珠宝串成,闪耀着独特的光彩。秦牧在谈到读书时,主张采取牛和鲸的吃法,即"牛嚼"与"鲸吞"。那什么叫"牛嚼"呢?他说:"老牛白日吃草之后,到深夜十一二点,还动着嘴巴,把白天吞咽下去的东西再次‘反刍’,嚼烂嚼细。我们对需要精读的东西,也应该这样反复多次,嚼得极细再吞下。有的书,刚开始先大体吞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