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剑翔 《今传媒》2006,(4X):33-33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人家反而不相信,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2.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说过头了,人家反而不相信了,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3.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说过头了,人家反而不相信了,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4.
陈耀贤 《今传媒》2004,(4):49-49
2003年12月18日,《羊城晚报》在广东新闻版发表了一条《昨午饶平樟溪发生大山火》的图片报道,一张图片配上不足100字的说明。好多人看后觉得这是一条“小新闻”,但殊不知为了这条“小新闻“,我们两名通讯员和记者却付出了不少艰辛和代价。  相似文献   

5.
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有一份《地铁报》,刊登醒目的短新闻和色彩丰富的图片。它的新闻短到有时只有一小段,甚至一小句。目前,《地铁报》不仅在瑞典的日发行量达 38万份,而且走俏欧洲。《地铁报》人士称,“这种快餐式报纸,是报业的出路”。受《地铁报》启示,笔者不禁联想起了“马拉松”与  相似文献   

6.
张刚 《青年记者》2003,(5):23-23,27
从2000年7月至今,笔者一直致力于社区新闻报道,根据近三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跑社区“六字诀”。认准一个“苦”字跑社区比较辛苦,这已是新闻记者同行之间的共识。不管有无新闻,社区记者先熟悉社区、深入社区,走千巷进万家。2001年以来,《齐鲁晚报》的社区新闻记者,一直都是骑着自行车,揣一张济南市地图,跑遍了济南的大街小巷。为了增强社区新闻在济南市的影响力,社区新闻部又策划了《冬夜,他们更需要关怀》等多个系列报道,更进一步贴近了市民。  相似文献   

7.
我与赵博生合写的千字通讯《国旗飘扬在农家小院》,先后获 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县市报二等奖、陕西县市报一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4个大奖后,又被陕西省记协推荐参加当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今年第七期刊登了温风同志的《真的“不断”吗?》一文。作者认为,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开幕式的掌声》在描写会场气氛时用“不断”一词不妥:如果掌声真的不断,怎么能作报告和听报告?于是,作者断定“不断”这个说法即使“不是套话”,至少也算是“过头话”。对此,我不敢苟同。“不断”是合成词,其意义不等于几个词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2002年8月10日《武汉晚报》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0.
2月17日,笔者从央视十二套“中国法治报道”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规则监管均为真空“个性纹身”隐患重重》。新闻报道了我国文身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一条有较强服务性和针对性的社会新闻。但新闻字幕中屡屡打出的“纹身”两字却颇为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向以文章短而精为贵。这里辑录几例,与大家共赏。六个字的新闻《人民日报》曾在头版以“北京昨天下雪”六个字,配发雪景照片,报道了首都下雪的情况。看后一目了然。四个字的报道法国里昂曾举行过一场千多人参加的足球比赛。纽隆获头奖,奖金为一万五千元。对这场球赛,也只写了四个字的报道:“躣躣——○:○”。  相似文献   

12.
阿元 《档案时空》2006,(11):41-42
我最早读到《欧阳海之歌》这本小说,是在1966年上半年高中二年二期的时候。不久,“文革”爆发,有人在借题发挥,大做文章,说什么“郭沫若题写书名《欧阳海之歌》中的“海”字,从背面看,隐藏着‘反对毛泽东’。”出于好奇,当时我们好些同学围在一起左看右看,横看竖看,也没发现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是《新闻与写作》杂志的老读者和订户。我在阅读《新闻与写作》中深切感到“来稿评析”专栏办得好。这个专栏主题鲜明,既有评析作者的精辟评析,又附有被评析的稿件作者原稿和编辑后见报稿样,读者看了原稿后看编辑见报稿,再细读评析,尤如上了一堂生动实际新闻刊授课。评析作者入情入理、恰如其分的评析就像一个大夫给病人把脉一样,号到了原稿的“病源”,开方恰当,切中要害,使人折服,读者看了的确受益匪浅。“来稿评析”不仅对广大通讯员起到了最好的业务指导作用,给通讯员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帮助极大,对专业新闻记者、编辑也有很…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青年报》这篇批评性的新闻,道出了新闻界的积愤,反映了老百姓的喜怒,对压制新闻批评的武威长官大胆爆光,读罢称快。是的。《中国青年报》在反映改革的报道中,敢于闯“禁区”,爆“冷门”,这篇千字新闻,读者首先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那种强烈的激情:那是出自一种正义感,一种对舆论监  相似文献   

15.
山东读者曹小平、单保江来稿批评《新闻业务》去年第十期《说长道短》一栏中所发《过头话何时了》中的举例有不妥之处,他们的意见是对的。现将曹文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6.
端木夏 《新闻界》2002,(3):63-64
说起新闻要有深度,有人动辄便采用“深度报道”的体裁;一写“深度报道”就得长篇巨著,动辄数千言。非“深度报道”的“消息”能不能写出深度?《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肯定的回答。新闻要写出深度是否就得长篇大论?《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否定的回答。《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不过800多字,是短新闻写出了深度之一例。这篇新闻的深度表现在哪里?在于既反映了事实的现象又揭示了事  相似文献   

17.
《齐鲁晚报》的“倒头条新闻”栏目推出3年来,发稿千余篇,几乎篇篇是精品,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名牌栏目,一个真正的读者“必读”栏目,在业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栏目曾获2002年度山东新闻奖名专栏奖。“倒头条新闻”栏目的成功推出和运作,大大提升了((齐鲁晚报》的品牌效应,增强了《齐鲁晚报》的新闻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他原是一个农民通讯员,家祖祖辈辈是农民,竟能出版一本题为《管城之歌》的新闻作品选,书中收集的80余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达14万多字,都出于他一人之手,令不少同行羡慕和赞叹! 著名作家魏巍深为他的辛勤耕耘精神和书稿中呈现的故土新貌所感奋,欣然命笔题写了书名,并为他题写了“实事求是看人生,脚踏实地写文章”1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相似文献   

19.
消息、评论、通讯等新闻作品,一再强调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唯有新闻论文老是短不了。发表在各新闻理论刊物上的或是评为优秀论文的,很少有两千字以下的,千字左右的“豆腐块”更不配称论文。论文果真姓“长”吗?否。1953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的题为《关于 DNA 分子双螺旋模型》的论文,被公认为生命科学史上的“时代之作”,作者华特森和克里克因此  相似文献   

20.
刘刚  郭本玉 《青年记者》2002,(12):46-4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教授说: “新闻媒介这种特殊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新闻信息传播效果最终获得检验(《中国记者》2002年第1期)。”如果媒体新闻时效性上不去,“最终”、“近来”、“日前”等不确定时限的新闻多了,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相应地降低。面对电视、广播特别是网络媒体等现代传媒千帆竞渡的竞争态势,市地党报该如何“快”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