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职业生涯必要修养的目标是培养优良的教师职业素质.从素质教育对教师语言行为的品质要求看,教师优良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应当追求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艺和职业创造的协调发展和整体优化.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价值取向是:纯洁职业情感,坚定献身教育的崇高志向;完善职业道德,培养为人师表的优良风范;更新职业知识,增长教书育人的真才实学;锤炼职业技艺,掌握言传身教的过硬本领;注重职业创造,镌刻泽被后学的人生丰碑.  相似文献   

2.
加速高师英语素质教育改革进程,改善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滞后的现状,在发展学生的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本文根据温州师院97级和99级学生参加"首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分析了参赛学生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状况,针对他们在英语教师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素质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加速高师英语素质教育改革进程,改善高师英语教育专业素质教育滞后的现状,关键在发展学生的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本根据温州师范97级和99级学生参加“首届全国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分析了参赛学生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状况,针对他们在英语教师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高师发生英语教师职业素质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师职业情感培养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师职业素质,并将影响到他们未来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成败。文章基于职业情感教育规律的认识和常熟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职业情感现状的初步调查,从爱心与良心、职业价值取向、心理背景因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师职业情感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劳动者为目标。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素质的内涵不能满足培养新型劳动者的要求。教师的职业素质需要深化到职业素养的高度。教师职业素养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创造知识、教学科研和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予以深化,方能基本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充分体现了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教育对象、教育使命和高师院校的历史使命多个视角看,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甚为必要;文化素质教育必须从课程、教师、实践体系建构、机制保障、本土资源开发和教师职业准备等几个方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战略,从而创新基础教育未来教师职前培养的素质教育机制.将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高师教育实习的现状与问题 1.高师教育实习的特点教育实习作为高师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应掌握其特点,并据此指导其开展才能获得好的效果。我们认为:教育实习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教师职业的方向性,即高师教育实习是教师职业的需要,高师教育实习应以教师职业为方向,着眼于全面素质的培养;(2)训练形式的实践性,即教育实习是高师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对高师生进行职业的实践训练;(3)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即教育实习这门课程的实施,在内容上  相似文献   

8.
优秀的艺术家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高师美术教育与美术院校的教育因宗旨不同而有别.高师美术教育应定位在师范特色上,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教师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上,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调整办学思路,促进高师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师学生职业素质结构探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基础教育对未来教师素质的要求和高师毕业生目前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以21世纪人才特征和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为立足点,从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知识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和职业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对新型高师学生职业素质结构作更为系统和完整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师生有效互动包括三要素:过程的双向性、内容的教育性和效果的系统综合性。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职业素质的欠缺,造成师生互动有形无实、缺乏教育性或互动失衡,影响了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力培养、情感熏陶和价值建立。针对上述问题,高师学生需在三个方面养成职业素质:确立真正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练就丰厚扎实的学科功力和良好的组织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开展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开发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的教育.二者目标同向、内容同质、功能同效、殊途同归.围绕创业实践,通过多种途径,使创业教育有机融入创新素质的要求,是职教领域内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专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对中专生的素质教育,我以为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内容,它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实行全方位教育的新体制。从知识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体制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转轨过程,当前,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德育 道德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和统帅,必须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各中专校都应坚持升国旗制度,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通过教育,使广大学生增强…  相似文献   

14.
余宏 《华章》2013,(25)
因为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是一项涉及教育功能、教育方向,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就是要通过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及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在我省实施高中生英语素质教育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而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教育。以技术技能教育为主,教育重视科技素质的提高,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有效时间内使学生在掌握课文的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内容的同时,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引导他们培养高尚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大学语文》课教学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师美术教育与美术院校的教育因宗旨不同而有别,艺术家并不等于教师.学校定位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密切相关,定位不准确就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高师美术教育应定位在师范特色上,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教师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上,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处理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加强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联系,重视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强化教育学科研究.目前,师范美术教育应走出误区、调整办学思路,促进高师美术教育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生未来职业的要求等方面阐述了美育在高师教育中的地位,分析了高师学生应具备健康的审美观、高雅的审美情趣等四种审美素质,提出了加强美学课程建设、加强艺术教育等实施高师美育的五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创新教育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健全学生的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9.
文章作者的指导思想是努力倡导并积极鼓励在校高师学生对素质教育要做出主动适应,从三个方面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①高师学生对开展素质教育要有明确的认识,即身为高师生应懂得开展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应知晓新形势下师范院校肩负的重任;应了解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②高师生需具备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属于现代教育范畴,必须由现代教师来执教,合格的现代教师需具备现代的教育思想、广博的职业知识、多元的教育能力、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完美的道德修养.③高师学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全方位充实自己,即做到: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应努力具备新时期教师的优秀品质;须增强三种可贵精神,系指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和专业精神.  相似文献   

20.
调查发现,高师院校存在忽视对师范生进行教育能力培养的倾向.主要体现在忽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对师德的教育只是一种理论的说教;忽视师范生教育观方面的教育,教育类课程开设份量太小;忽视师范生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教育实践安排时间少、形式简单,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尽早进入教师角色.因此,高师应重视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教师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