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全国31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Tobit模型等方法,探究2011—2020年我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分析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水平虽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省、自治区生态环境子系统评价指数有所波动;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现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特征;我国各区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动态差异,且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省份与同步发展型省份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滞后型省份增多,两个子系统的发展并未实现理想的高度耦合协调与同步发展状态,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创新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工业化水平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呈现负向不显著,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皖苏两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远低于江苏省,总体处于低度失调水平;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普遍较高;皖苏两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均较高,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两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2005—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Ⅰ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正向发展,总体呈现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环境城镇化的发展趋势;Ⅱ产业结构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产业结构子系统对产业结构的贡献率为:效率比重系统>就业比重系统>产值比重系统;Ⅲ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耦合度整体呈现倒"V"型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到"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Ⅳ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度大体呈现赣北>赣中>赣南的地理空间特征.本研究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健康优质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依据,对促进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6,(2):59-64
该文以乌兰察布市为研究对象,依据耦合理论构建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相关的定量评价模型,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的城市生态环境演变与社会经济增长耦合度的动态耦合效应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促进两系统协同发展,本研究选取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9省2市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共27个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此,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显示,2010—2020年,11个省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0.517~0.673之间波动。针对长江经济带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波动的问题,提出注重建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两系统向优质协调发展阶段过渡。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安徽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利用安徽省2004—2015年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三系统的27项指标数据,结合熵权法对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三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安徽省人口综合发展水平稳中有进,变动幅度较小,而经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都呈波动上升态势;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度稳中有进,变动幅度较小,其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态势,系统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指标系统,城镇化发展亦为旅游业发展起着基础支撑作用.借鉴物理学耦合理论与模型,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熵值赋权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十二五"时期旅游产业与城镇化选取的28个指标因子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耦合理论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产业系统与城镇化系统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系统存在显著的耦合现象,并处于勉强耦合阶段,但尚未达到完全耦合,基于其趋于上升状态,预测未来其有望达到完全耦合.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民族地区8个省(区)的实际数据,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度分析两个系统间的耦合与互动发展。结果表明:第一,2005—2019年,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由2005年的0.809曲折上升至2019年的0.962,年均增长2.64%;其绿色发展指数由2005年的0.535逐步上升至2019年的0.726,年均增长9.05%;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态势均为良好,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第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574增长至2019年的0.646,在2005—2019年间整体上呈现稳定上升态势,略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民族地区耦合协调度基础尚可,但其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较为缓慢,且绿色发展一直较为滞后,还需要进一步协调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耦合协调关系演变上看,民族地区8个省(区)耦合协调关系变化规律较为相似,除西藏外,其余省区都经历了勉强协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的发展过程,西藏则一直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大部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都有一定进步。据此,文章提出民族地区关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城镇化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关系。通过构建城镇化、生态环境安全指标体系,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测评体系,对河北省2004-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演变的时序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河北省城镇化水平起点低、发展快,城镇化综合指数逐步提高,基本呈线性上升趋势,目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由快速上升转变为较平稳的波动态势,期间城镇化发展由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逐渐转化为新型城镇化模式。(2)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呈现阶段性、波动性特征。2004-2009年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由勉强调和的低水平耦合发展至勉强调和的磨合阶段,2010-2014年两者耦合关系呈现磨合与高水平耦合反复波动特征。表明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不仅在量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城镇化质量内涵的提升,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交互作用正在经历反复的磨合与适应时期,即将正式进入良好的高水平耦合阶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图谱的福建省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菁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5):95-100
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地学信息图谱的分析方法,在对其人口综合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对福建省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规律进行探索,揭示其人口与生态环境耦合机理与规律,可为协调其人口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旅游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为探究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城镇化的协调度以及影响因素,文章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两系统耦合发展态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二者耦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相互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在空间分布上,地区间呈不均衡发展态势,大部分处于濒临失调水平。通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创新水平、高信息化水平、高消费水平是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文章在理论分析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机理基础上,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和比较了2014-2018年安徽省16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二者的耦合度较高且平稳;全省整体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变化趋势,处于初级...  相似文献   

13.
以赣南地区为例,构建了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2个子系统,通过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主客观相结合赋权法计算2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采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研究区进行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就不同类型耦合提出相关优化对策.结果表明:赣南各地区旅游发展水平及区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互动性不强.耦合度主要分为2种阶段:磨合阶段、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主要分为5种类型:良好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区域经济同步型、基本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基本不协调区域经济滞后型、严重不协调旅游发展滞后型.对赣南地区18个县市区旅游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有利于更精准地推动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提升,对解决区域贫困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2~2013年统计资料,以云南为例进行相关研究,研究表明:1.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间存在复杂多变的耦合关系;2.政府政策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3.其协调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对此,发展较好的地区中心城市,应注重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水平限制经济发展的地区,应消除限制因素,发展特色小城镇;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均较低的地区,应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小城镇,以此推动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法以及地理探测器对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程度展开研究。研究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逐年上升,耦合协调性逐年增强。(2)从空间聚集的角度上看,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莫兰指数呈下降趋势。高-高集聚区主要位于上海都市圈,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皖南地区。(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化程度和数字产业化程度是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仍需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群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均衡发展,利用数字赋能建设智慧城市,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乡村产业兴旺之间实现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方法,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发展趋势向好,主要经历了7个耦合协调发展阶段,由中度失调逐渐发展为良好协调;各省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整体协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显著,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以世界长寿市贺州市为例,对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为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11—2018年的数据构建贺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贺州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剖析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动态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鉴二次加权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将时间权重动态赋权于耦合协调度,对中国31个省份2012—2018年间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各区域的静态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少数省份实现相邻等级跃迁,多数省区等级不变;动态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区域分异显著的特征;不同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并且与区域发展现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科技实力发展水平关系入手,研究了三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子系统指标体系、乡村振兴子系统指标体系、科技实力子系统指标体系,依据2013年至2017年陕西省三项指标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三项指标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针对分析结论,提出了可行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1~2012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旅游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旅游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耦合协调度呈从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尽管各地区均有较高的耦合度,但旅游业发展滞后现象较为普遍;旅游化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保持着较强的稳定性。鉴于此,江苏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融合过程中,应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提升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利用地域特色引领区域旅游业和城市化的共同发展,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做出适当调整以缩小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