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读者需求与藏书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藏书是图书馆赖以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藏书质量的高低.是决定图书馆工作优劣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图书馆藏书质量,满足读的最大需求,是图书馆界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围绕着藏书质量和读需求的话题很多,在这里,我们想谈一点对读需求和藏收结构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序万里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藏书及图书馆事业在其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世纪初叶,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具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图书馆藏书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补充新书和剔除旧书。剔除旧书是藏书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藏书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藏书的剔除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要求我们认真处理。本文按质量管理和价值工程所叙述的原理,就图书馆藏书剔除的组织与活动,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藏书剔除的组织  相似文献   

4.
藏书建设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图书馆一切业务工作的开始。藏书建设的质量好坏,标志着一个图书馆质量的水平。但如何搞好藏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故此,目前有一些图书馆,就象我们医药院校这样的专业性图书馆的藏书就显得十分零乱。然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中地方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神速发展,无疑给地方党校图书馆藏书建设带来异常深刻的影响.探讨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制定地方党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策略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论藏书补充     
<正>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典籍丰盈。优良的藏书传统,丰富的搜集经验,使列朝藏书家辈出。但是,近代以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沒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把这些实践经验,加以提炼升华,总结出系统的理论,进一步指导藏书建设事业的发展。“藏书补充”——词引自苏联斯多利亚洛夫等著的《图书馆藏书》。他写道:“图书馆藏书的补充是指以符合图书馆任务和读  相似文献   

7.
在为我国加快实现四化的进程中,研究所的图书馆(以下简称所馆)如何为四化服务?这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下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搞好藏书建设藏书补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图书馆开展工作离不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书刊资料,书刊资料是图书馆开展报务工作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一个馆服务质量的高低。所馆的任务,是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图书资料,因此,所馆的藏书建设,不要单纯追求数量,最重要的是质量。数量多而质量差的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中小型专业馆藏书建设的策略转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秀平 《图书馆杂志》1999,18(12):34-36
几年前,图书馆藏书建设面临的棘手难题是两升一降:各类出版物数量骤增,价格攀升,而购书经费下降。目前,虽然各图书馆仍普遍感到两升一降的压力,但网络环境似乎使处于困境中的图书馆员看到了柳暗花明的转机。 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已展现在世人面前。网络化为我们提供了利用非馆藏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有利条件。从理论上讲,网络环境下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同时,新的信息环境也给传统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以冲击和挑战。改变藏书策略的问题已摆在图书馆员的面前。 由于大中型图书馆拥有人、…  相似文献   

9.
<正> 在所谓"知识爆炸"的今天,各种形式的文献越来越丰富.但象我们这样的图书馆,目前还是以收藏图书、期刊一类印刷的资料为主,服务的主要手段还是图书馆和期刊.一个好的图书馆不仅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藏书,而且主要看其藏书的质量.然而更重要的是看其图书资料的利用率,也就是说,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是要努力做到"书尽其用".过去,我们馆由于馆舍紧张,业务基础差,规章制度不健全,使图书资料利用率不高.1984年春开始,我们采  相似文献   

10.
再谈拒借率     
图书拒借率是图书馆的基本统计之一。它被认为是反映图书馆藏书质量和读者服务工作好坏的一种指标。“这个指标数值越大,馆藏图书质量越低。反之,这个指标数值越小,藏书质量越高。”(《图书馆统计学》155页)所以人们把拒借率作为衡量图书馆工作好坏的依据之一。不可否认,在通常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藏书利用率的意义及其局限性所谓藏书利用率,是指馆藏中被读者借阅的数量占全部馆藏总数的百分比。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图书馆工作的状况,是衡量图书馆业务水平及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努力提高藏书利用率,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认识到藏书利用率的意义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藏书利用率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藏书利用率,是从总体上对藏书的利用情况进行概括的描述。到底是哪些类型的图书被利用,利用的情况具体如何,它是反映不出来的。当然我们不能苛求用一种统计比率就要全面而详细地反映出图书馆工作的一切情况。  相似文献   

12.
唐秀群 《图书馆杂志》2002,21(12):52-53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评价当今大学图书馆藏书质量及其有效性,尤其对图书馆提供给用户检索的虚拟藏书,即网络化数据非本地实际拥有资源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学生攻读学位的第二课堂。在学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高校馆这一重要地位靠什么来体现呢?我们说主要是靠藏书建设,靠书刊资料和信息的传播。藏书建设的好坏决定了馆藏质量,馆藏质量越高、利用率越高,教师和学生就能获得越多的知识,进而学校的教学水平就越高,科研能力就越强。最近我国实行学位制度,已经把图书资料情报工作的现状,作为学校能否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条件之一。这无疑说明藏书建设在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然而我们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与藏书利用是否相适应呢?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还很不适应。如何适应,只有通过改革。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诚望图书馆界的同行们给予指教。  相似文献   

14.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图书馆的藏书来源复杂,藏书印丰富。以搜集到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图书馆各个时期图书上的藏书印为基础,对其进行内容辨识、年代勘校,揭示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70多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剔旧是为适应图书馆新陈代谢的规律,提高藏书质量的必要手段,是藏书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这本来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馆总是下不了手,以致长时期忽视剔旧工作,既影响藏书质量,也影响了藏书的正常管理和流通,造成书库空间的紧张和大量人力物力的耗费。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图书资料出版量激增,各个馆的入藏量越来越多,给藏书的管理带来极大压力。要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冯春景 《图书馆论坛》2005,25(5):129-130,148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工作实践把稳定发展理论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与发展中,针对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确保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图书馆》2003,(4):6-9
图书馆是藏书的。这是现代社会人们对图书馆存在的普遍认识。即使有些人终生未能进入图书馆大门 ,也不晓得图书馆如何藏书 ,藏些什么书 ,更无论利用这些藏书了 ,但图书馆应该藏有最丰富的图书 ,可以解决有关图书阅读利用的问题 ,这样的概念大略为社会普遍认同和接受。这也是对图书馆职能任务的最直观、最朴素的认识。换作图书馆学专业理论的描述 ,藏书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 ;图书馆职能任务之一是收集和保存图书文献资料 ;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要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等等 ;许多专门的学科和理论研究课题围绕着藏书问题展开。社会对图书馆的理…  相似文献   

18.
大流通时代,图书馆藏书呈现出藏书地点多元、藏书实时流通、藏书动态变化等新特征,给藏书清点工作带来了新变化。藏书清点其实质就是实存馆藏与书目记录的匹对过程,在大流通时代,这种匹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复杂起来,需要我们积极思考新的工作思路,采用一些新的清点方法,以提高藏书清点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图书馆藏书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看它是否具有自己的藏书特色。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第四条就规定“逐步形成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如何建设一个能反映本馆任务又具有特色的藏书体系呢?这一直是图书馆界密切关注、努力探讨的课题。在这方面,公共图书馆系统发表的论文很多,而且基本上肯定了这样的结论:地方文献特藏是公共图书馆藏书特色之一。前些年文化部还就省级公共图书馆负责收集、保管、使用方志问题发了专门指示。许多省、自治区级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以地方文献为主的特藏,制订了一整套地方文献收集、保管和利用的办法。但是,高校图书馆收藏本校文献,是否可作为建设本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呢?我们认为系  相似文献   

20.
潮湿对藏书十分有害,因而防潮是图书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不可能短期内在各级图书馆普及空调技术,控制书库的温湿度。为了给无空调设备的图书馆提供经济、简便的防潮方法,笔者近年进行了藏书密封防潮试验,对藏书密封防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