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永年先生与目录学结缘甚早,并纵贯一生.其目录学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将史料学与目录学紧密结合,从史料学角度评价四部群籍,且注意挖掘文献的史料价值,使目录学这门传统学问具有了现代学术视野.其分类虽承用四部分类法,但各部的类属较前人有很多调整,反映了著者的学术识见.在讲授目录学时,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引,对治文史者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回眸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全面地回顾了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研究成果,对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认真的思索,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中国目录学研究应深入研究和实践的几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创新颇多,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集中反映了柯平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目录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文集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初昌雄 《图书馆》1996,(5):67-69
本文通过对《日本访书志》和《留真谱》的分析,总结了杨守敬在版本鉴定和善本书影编撰上的成就以及对版本目录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中国目录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目录学构建了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对杜定友<校雠新义>、刘纪泽<目录学概论>和姚名达<目录学>3部著作的介绍和比较研究,探讨了3部著作对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目录学?根据《辞海》的定义;“目录学是研究图书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我国丰富的目录工作实践经验,经过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使之上升到理论,这就是目录学。目录学是以图书、目录和读者需要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目录工作这个手段来解决浩繁图书文献与特定读者需要之间矛盾的一门学问。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梁启超把目录学当作学者之顾问,鲁迅先生称目录学是“治学  相似文献   

7.
目录学基本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当前目录学存在的三个问题:①目录学概念混用;②目录学实践相互层级关系不明确;③传统目录学理论没有做好包容网络环境下新目录学的实践。笔者试图建立一个以“书目学”和“学科目录学”为双核心内容的目录学新体系,并把所有的目录学实践分门别类地归入到这个体系中,以此来解答上述提到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目录学,我国现代目录学家刘咸炘先生曾经指出,“古之为此者,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西方所谓批评学者相当。”“目录学者,所以明书之体性为其历史者也。”强调目录学必须“具批评之能”,“正伪补脱”,“定体达例”,进而才能“为读书门径”。无疑,这是一种很有见地的目录学观。此中国目录学所以优于西方目录学之所在,亦目录学作为独立的文献学科之使命所在也。  相似文献   

9.
目录学是一门应用价值广泛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力量的发展以及信息数字时代的来临,目录学所基于的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内容。展望其发展趋势,数字目录学作为一个崭新的分支,必将引领目录学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试论21世纪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作者分析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目录学的基本矛盾,认为在目录学基本矛盾的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所变化;研究了在电子化、网络化条件下目录学新的载体和传播特征,以及中国目录这在20世纪两次高潮、两次飞跃的基础上,21世纪在表现出更加开放、兼容、扩张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1.
史明文 《新世纪图书馆》2008,(1):101-101,42
吴慰慈先生主编的<图书馆学书目举要>一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4年10月出版.论文对该书从内容到构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并指出该书是图书馆学入门的指南,是目前导读书目的精品.  相似文献   

12.
论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公共应用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世纪近现代图书馆的诞生,中国传统目录学的学科体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方面与社会文化转型相适应,突出了文化构建的“公共性质”目标,全面服务于公众收藏、整理、传播图书文献资料的方向;另一方面在理论立足点和收录范围、分类及编制方法等处,努力汲取西方现代文化的特长加以改造,而且读者意识大为增强。参考文献14。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文献学理论影响下,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着薄弱点。已往研究更多地是在探讨少数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数字化等方面的内容,而对少数民族文献范围的认识过于狭隘,对其社会发展意义强调不够。文章提出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工程性建议,即建立少数民族纸质文献中心、少数民族数字文献中心,建设少数民族实物资料数据库。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书目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古今文献实际,厘清众说纷纭的“国家书目”概念,呼吁重建“中国国家书目”,并针对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与经济变革时期俄罗斯目录学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俄罗斯目录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国家书目、回溯性书目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克服的困难、取得的成绩,及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春菊 《图书馆杂志》2004,23(6):77-79,59
姚名达关于目录的思想和成就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突出,他对目录的概念、目录的功用、目录与图书馆的关系、目录的种类和派别都有自己的见解,他的三本目录学专著:《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目录学年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目录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影响书目     
影响书目是用以记录和揭示对某一时间段的历史 ,或某一特定的群体或个体产生重大影响的文献的目录。影响书目对史学界、出版界、图书馆和读者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全国总书目》的出版与收藏情况调查,反映图书馆对向读者提供书目信息这一最低限度、也并非不可为的基本理念的淡漠;尽管出现这种状况有多方面原因,但图书馆与出版商即使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也不可忽视为读者服务的共性而单纯追逐经济效益,重视对《全国总书目》的出版、广泛收藏与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现今不仅是切实可行的,更是图书馆理念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19.
顾广圻被誉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他的古典目录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不校校之”原则、校勘方法、重考据与宋本、版本目录、及“唯无自欺,亦无书欺。存其真面,以传来兹。”的态度,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目录学》课程的思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骆伟 《图书馆论坛》2001,21(2):94-96,7
《目录学》虽定为图书馆学核心课程之一,但目前它的地位大不如前,只有通过教学改革,去实现这门课的宏旨,改变师生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