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大体反映了从商代到春秋中叶黄河流域广阔的社会风貌.<诗经>体现了中国古代狩猎诗的第一个高峰,有14首诗直接涉及狩猎,它们分别是<周南·兔置>、<召南·野有死(鹿吴)>、<召南·驺虞>、<郑风·叔于田>、<郑风·大叔于田>、<郑风·女曰鸡鸣>、<齐风·还>、<齐风·卢令>、<齐风·猗嗟>、<魏风·伐檀>、<秦风·驷驖>、<豳风·七月>、<小雅·车攻>、<小雅·吉日>等.这些诗均产生于周代.本文拟就它们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艺术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求教于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梁永国 《现代语文》2005,(12):16-17
<诗经·卫风·氓>作为"弃妇诗"的代表作品,多为高校的古代汉语、文学作品选、大学语文等课程以及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由于<诗经>的地位与影响,历代大师、学者对其注疏、解读,成果丰硕,但也多有分歧.现仅就<卫风·氓>中第五章的"靡室劳矣"一句在目前学界的不同看法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3.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五简评论了<诗经>中<王风·君子阳阳>、<王风·有兔(兔爰)>、<小雅·大田>、<小雅·少(小)明>等四篇作品.孔子评"<[君子]阳阳>少(小)人",认为诗中写小人般的轻狂之态,有助于准确认识该诗本义;评论<兔爰>诗旨为"<有兔(兔爰)>不逢时",是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论及<兔爰>的最早言论,认为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思想感情,汉代以后尤其现当代多数诗经研究专家对<兔爰>主旨的认识,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对<诗经>作品研究的贡献不可低估;论"<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抓住了<大田>末章的思想要害,透露出孔子说<诗>的礼学色彩.孔子评论<诗经>作品往往以礼学标准评判优劣,影响了其对文学作品评价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在小说中,作者成功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技巧.本文通过对风、花、雪、月的象征符号的解读,论述了象征在<呼啸山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诗经·秦凤>共10篇,在十五国风中独具一格,具有秦国地方的鲜明特色,是秦地的歌谣或土乐,带有秦国地方的风俗文化和民俗的印记.<小戎>、<无农>诸篇中所反映的尚武品格是秦地风俗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三>. [片段一]钟鼎山林,处处见风影 师:世上许多事物看似无形,却不能忽视它的存在.比如时间,比如风.风无形,又是有形的,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读读唐代诗人李峤的<风>,你能找到它吗?(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7.
<诗经·国风>和<圣经·雅歌>同为抒情诗,二者之间由于文化传统之差异,导致了诗歌风格之不同.试就<国风>和<雅歌>所表达的男女情感的差异性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分析,探讨其异同的原因,从而解读华夏民族和希伯来民族的情爱及其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经>中反映婚姻和爱情的诗篇如<关睢>、<静女>等,描绘了青年男女追求纯真爱情的动人篇章,反映了尚未进入封建时代的人们朴实真挚的爱情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美满的,先秦时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特别在婚姻道德方面,由此产生的流弊导致大量弃妇的出现,如<卫风·氓>和<邺风·谷风>.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入选的古典爱情诗词较多,其中主要篇目有<卫风·氓>、 <锦瑟>、 <雨霖铃>、<鹊桥仙>、<声声慢>、 <江城子>、 <一剪梅>等,约占入选古典诗词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借代和比喻作为两种修辞手法,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现就分析"狐"使用的文化现象和借代的形成与比喻的特点,看<诗经·卫风·有狐>采用的借代用法.  相似文献   

11.
<诗经·卫风·淇奥>用竹意象来起兴君子之德,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因为卫国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君子风度,且竹在当时人认识中也是这种君子风度的代表.故<淇奥>的竹意象既产生于卫国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又折射出这种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骆驼祥子>自1936年9月16日在上海陶亢德主编的<宇宙风>半月刊第25期上连载之后,1939年在上海由人间书屋出初版本,1941年在重庆根据人间书屋版二次出版;解放后出版了删节本,直至1999年<老舍全集>,<骆驼祥子>均为删节本.<骆驼祥子>的手稿,从不知去向,到浮出水面,几经磨难,再到<骆驼祥子·手稿>本出版,文章考查了<骆驼祥子>"手稿"漫长的传奇经历,阐述了现已出版的<骆驼祥子·手稿>本的重要特色及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析"布"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对诗句之中的"布"字,自汉代至今,始终存在着两种解释. 一解:"布匹".汉桓宽<盐铁论·错币>:"古者市朝而无刀币,各以其所有易无,‘抱布贸丝’而已.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诗经·国风>中存诗最多的一类,<郑风>中绝大部分诗为男女之间的情思歌唱.与体现王道之本,温柔敦厚的"二南"以及庄重悲凉的秦豳之风相比,<郑风>作品内容的基本风格则是自由奔放的,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征.<郑风>反映出的郑地地理生态的特点、地域文化的传承以及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展现了地域特色与情思歌唱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寓言诗又称诗体寓言,它以蕴涵发人深思的鲜明寓意(哲理或教训)为主要特征,是以寓言的形式来叙事的诗.寓言诗最早是以动物为对象的,比如<诗经>中的<豳风·鸱鹗>.然而,以非人为主要对象的寓言诗在汉代以前数量很少,到<焦氏易林>的出现,中国文学中才有了大量以动物为对象的寓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时,由沈从文主编.作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和编辑,沈从文借助<大公报·文艺副刊>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也为<大公报>的副刊发展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种成功的编辑实践,为我们探讨传媒时代文学的生存空间、文学与传播媒介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宋史·艺文志>和<宋史·道学传>中分别记载宋人冯忠恕编纂的<涪陵记>与<涪陵纪善录>.在后世的文献中两书亦被陆续提到,且被看做同书异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考,认为<宋史·艺文志>在编纂此条书目的过程中漏掉了"善录"二字.也就是说,<宋史·艺文志>中的"冯忠恕<涪陵记>一卷"实为"冯忠恕<涪陵纪善录>一卷"之讹.  相似文献   

18.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305篇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编写成书.<诗经>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而对<诗经>中缺"楚风"的深层原因的探讨却莫衷一是.深究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的证据.因此,要想探求出<诗经>中"楚风"缺失的真正原因,就要客观地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诗经>形成期的楚地歌谣、音乐发展情况以及楚周政治、文化关系来着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接近事实的真相.  相似文献   

19.
赘婚是一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在这种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与其他男娶女嫁的聘娶婚家庭不同,女子在家庭中居于主导地位,男子一般居于从属地位.赘婿的去留取决于妻子及其家庭的态度,有的有幸成为女家的继承人,有的不为女家所容,蒙受屈辱,甚至被扫地出门,成为弃夫.<诗经>中的<邶风·匏有苦叶>、<王风·葛藟>和<小雅·我行其野>是反映赘婚的篇什.赘婚的产生,根本的原因是家庭财产继承制.在我国古代,只有男性后代才拥有家庭财产继承权,所以那些有女无男的家庭要从外姓中选择合适的男人来培养财产继承人并实现传宗接代的愿望.其次是双方居于经济利益的考量,男子可免财礼而解决婚姻问题,女家通过招婿增加劳动力,双方各有所得.再次是母权制从妇居的遗响.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崔述是史学名家,其史学思维方式也贯穿到了他的读<诗>笔记--<读风偶识>中,他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使<读风偶识>染上了浓重的史学色彩.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崔述对"诗可以观"的理论认识与其观<诗>知政的说<诗>实践是高度一致的.他认为"诗可以观"就是指通过<诗经>可以考察政事得失、历史变化,强调现<诗>知政的作用;在说<诗>实践中,崔述透过<诗经·国风>文本看历史兴袁、政治得失、风俗好坏.二是以史证诗,据<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考证<国风>某篇是否属诸某人,是否反映某件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