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遗嘱漫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所说的遗嘱,是遗嘱人按照法律规定的形式,处分自己个人的合法财产,并于其死亡后发生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2.
自然人在很长时间内下落不明,其在住所地的民事法律关系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为了保护自然人和相对人的法律利益,使社会秩序不因自然人下落不明而混乱。我国民法确立了宣告死亡制度。其中包括宣告死亡的申请条件、程序、法律后果及宣告死亡的撤销等。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于宣告死亡人异地结婚的法律效力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被宣告死亡人与生存配偶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本文即对宣告死亡人异地结婚的效力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遗嘱信托作为一种现代财产管理制度,具有独特的功能,正逐渐引起我国的重视。在英美法系,遗嘱信托制度早于合同制度受到衡平法院的承认,它注重的是委托人意愿的反映,注重遗嘱信托财产的转移和确定的受益人,其核心始终围绕在为受益人的利益去管理遗嘱信托财产处理遗嘱信托事务。大陆法系在从英美法系引进遗嘱信托制度时,注重的是怎样从传统民法中解释遗嘱信托这一特殊制度,但始终因为遗嘱信托的异质性而无法实现理想的融合。明晰遗嘱信托制度的法律构造对于遗嘱信托关系的形成与遗嘱信托行为的成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遗嘱的法律依据、遗嘱的有效形式、遗嘱和遗赠的区别,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等。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或者处理其他事务,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公证遗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规定的五种遗嘱形式之一,它是我国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当事人所立的遗嘱的行为进行严格审查,确定立遗嘱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遗嘱内容不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对遗嘱进行公证证明,出具法律文书,以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的一种遗嘱。遗嘱行为的直接法律依据为《继承法》第16条“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我国现行《继承法》是1985年4月10日颁布实施的,由于制定于计划经济时代,立法之初受到时代和立法技术的局限使得立法过于原则化,当时公民继承的遗产大多局限于消费资料,随着经济的发展,财产的内容更趋丰富,社会实践也更加复杂,《继承法》和我国有关继承的法律制度已日显落后,导致《继承法》中所涉及到的遗嘱相关问题也出现了法律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不时出现,民事法律关系中“宣告死亡”的法律地位日益突出和重要,特别是关于宣告死亡的法律程序、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等问题,更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本文就有关法律和几种教材中关于宣告死亡的法律程序及其它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促进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教学。  相似文献   

6.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被宣告者具有失踪的法律事实,通过对现有失踪概念的质疑及失踪与死亡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确定了失踪的概念,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制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就婚姻关系而言,宣告死亡并不实质消灭失踪人与其配偶的婚姻关系,其目的在于赋予配偶再婚的权利。在法院作出死亡宣告后,配偶已再婚的,失踪人可再婚;配偶未再婚的,失踪人径直再婚将构成重婚。后婚当事人均为善意的,后婚应受保护;均属恶意的,后婚构成重婚。失踪人的配偶主观若属恶意,其后婚构成重婚,后婚无效;失踪人的配偶若属善意,而后婚配偶为恶意的,失踪人不得主张消灭后婚、复活前婚,但失踪人的(原)配偶(即后婚配偶的配偶)得以后婚配偶重婚为由而诉请法院判决离婚。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破产界限立法的探讨李克武破产界限,在国外的破产理论及立法中,多被称为破产原因(Ronkurigrund),它指的是债务人出现何种情况,达到何种条件,法院可宣告其破产,亦即法院宣告债务人破产的理由和标准。破产界限在破产法律制度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法院依职权宣告合同无效应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相衔接,这样才符合法律原则及“不告不理”的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10.
遗嘱是规定死者财产法律继承程序和处分权利的法律文书。遗嘱在法律意义上属于自创性文书,是死者对其拥有财产进行处分的意愿体现,其内容对于死者的财产处置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受制于死者订立遗嘱的环境、死者的健康状态、文化程度等诸多原因,遗嘱经常出现意义不清或歧义,引发法律纠纷,因此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和遗嘱订立的实际情况对遗嘱进行解释。但我国《继承法》中对于遗嘱解释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迫切需要我们对遗嘱解释的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侵害人身犯罪案件当中,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致死,被害人亲属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往往要提起死亡赔偿金的赔付请求。但是近年来,有些地方的法院对此却不予支持,引起被害人亲属的极大不满,由此引发大量上访事件发生。此种做法之所以在有些省份成为惯例,源于以前法律对此内容规定的不明确性和最高法的不予赔付的倾向性指导意见。侵权责任法实施后,死亡赔偿金赔付问题有了明确的法律基础,因此有关法院应尽快转变刑事审判观念,把死亡赔偿金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支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共同遗嘱是我国继承法上的立法空白,理论上与实践中均需要明确法律调整的态度与尺度。文章立足共同遗嘱调整中的关键问题,抓住共同遗嘱与遗嘱自由的关系这一核心,提出了共同遗嘱法律制度的框架、要点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下称《破产法》)的出台是继《公司法》的重大修改之后的重要商事立法,是我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的标志性事件。破产宣告是人民法院依职权宣告债务人进行破产宣告的行为,是债务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在破产清算中占据重要地位。《破产法》对应当进行破产宣告的情形、法院对破产宣告的裁定和公告、破产清算前破产程序的终结等都做了相应规定。破产宣告后,债务人称为破产人、债务人财产称为破产财产、此时的债权称为破产债权、企业职工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名称的变化,意味着性质的改变,对债权人、债务人、企业职工、其它当事人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遗嘱执行是为实现遗嘱内容所必要的行为和程序,这个过程关键要解决遗产权利的归属、遗产的顺利流转等问题,而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遗嘱执行人这个角色。要研究遗嘱执行人制度首先离不开对遗嘱执行人的概念、法律特征和法律地位的探析。  相似文献   

15.
疯子的遗嘱     
一个衣衫破旧的老人,死于穷困的芝加哥疯人院,衣袋中留下一份遗嘱,字迹清晰而工整地写在几张废纸上。死者生前曾为律师,由于遗言内容颇不寻常,引起了芝加哥律师工会的注意,经宣读后,全体会员通过提议,由法院公证生效。此遗嘱目前存档于伊利诺伊州库克郡。  相似文献   

16.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扩大可撤销婚姻的范围并设抗辩事由;"可撤销婚"的法律后果自撤销时起无效;法院应为宣告婚姻无效的惟一机关。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课堂(小学)》2010,(10):124-124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男子布雷特·卡尔17日向美国迈阿密戴德郡法院提起诉讼,对母亲临终前的“偏心”遗嘱表示质疑,声称是家中的管家和保镖蛊惑她写下了这份遗嘱。  相似文献   

18.
摘要:“中华遗嘱库”的成立及成功运行体现了遗嘱管理的制度化需求,同时反映了我国《继承法》增设密封遗嘱的需要。“中华遗嘱库”可以作为我国建立遗嘱管理制度的跳板,但在未来应当设立专门的同时具有遗嘱公证与遗嘱管理职能的机构,并对被保管遗嘱的订立、保管人的义务与责任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9.
论共同遗嘱     
我国《继承法》没有对共同遗嘱作明规定,但实践中共同遗嘱却大量存在,表现为形式意义上的共同遗嘱与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两类,而只有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才具法律意义。学术界对共同遗嘱有着不同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遗嘱本身利弊兼存。从我国继承法律制度发展方向以及民间实际做法的角度看,应以承认共同遗嘱法律效力为宜。由于共同遗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司法实践中应根据共同遗嘱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论继承法中的共同遗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继承法》对共同遗嘱没有明文规定,但实践中共同遗嘱一直存在,表现为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形式与形式意义上的共同遗嘱两类,只有实质意义上的共同遗嘱才具有法律意义。学术界对共同遗嘱存在不同的理解,究其原因就在于这种遗嘱本身利弊并存。因为共同遗嘱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建议实践中应据内容的差异选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