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以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这是彭俊姣老师的为师准则;以舒展的心灵在知识的天空里翱翔——这是彭老师的治班理念;只要用心去倾听花开的声音,面前一定会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一一这是彭老师耕耘的信念。“把学生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把教育工作当作给学生点燃  相似文献   

2.
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班主任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建筑师,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的身心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感化作用。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童心是一颗由父母用爱的乳汁哺育而成的晶体,班主任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基础和前提。一位老师说得好,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  相似文献   

3.
霍老师在6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她以自己真诚而执着的爱,书写出了八个大字——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个学生求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期待着每一个学生成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本学期,我在转变后进学生的工作中,成功实践了这“八字方针”,取得了较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一种职业情感。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能真正关心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同样,只有爱教育的老师,才能用心研究教育教学,才会把教育当作终生挚爱的事业,假如没有对教育的热爱,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所以,教育需要爱。  相似文献   

5.
《教育革新》2005,(4):25-26
新课程针对我国教育存在弊端:“知识本位”——“教师权威”——“精英教导”,提出了明确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是检验新课程的唯一标准。而“教师角色的转换”是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勿只把老师修改学生的作文当作箴理,在新教育理念下,学生同样有权力修改“老师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实验了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它的特点是以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8.
任务引领型课程具备三个特点:一是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其名称由此而来);二是以岗位技能为导向;三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其设计原点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材。这就需要针对生源总体状况制定新的教学对策,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实施动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看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他们都能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9.
几天的师德师风学习结束了,可是教育的主心骨——“爱”却留在我的头脑里,成了我教育活动的指南针,调适着我对学生的一颦一笑。霍懋征老师用她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乐章:黄静华老师33年的从教生涯,可用一个字代替——爱。所以她称得上是一位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徐芬 《班主任》2009,(5):56-57
2008年8月25日,我校年仅35岁的优秀班主任段高峰老师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学生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班主任,我们也失去了一个好同事,好朋友。段高峰老师是一个把教育当作全部事业的人,一个对教育充满信仰而孜孜以求的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尊重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这一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是尊重生命本身发展规律的。平时我们教师经常在一起研讨教育教学,总结起来,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班级里总有几个孩子不愿意学习,教师对此很挠头。面对为班级拉分、影响自己教学成绩的学生,老师对学生出现了两种态度: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走向正轨的必然趋势,是对应试教育的一次破冰。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老师常常大谈特谈自己的教学创新经验,把课堂教学当作教育创新的主渠道、主阵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把创新思维当作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目的,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强调不能用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否则,将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毋庸置疑,创新的教学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确实给沉闷的课堂带来了活力。然而,我们的“创新”教育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一位小学教师在数学公开课上,出示这样一道…  相似文献   

13.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建立息息相通的师生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继全的人格,成为一个令面发展的和谐的人;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变化。李镇西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因此,走进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4.
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我校于2000年明确提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为适应社会而学,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自主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这一特色可以用“三交还,一榜样”概括,即: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日常的管理权交给学生,把活动的实施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告诉孩子,你真棒》是知心姐姐卢勤老师一本书的名字,它是我极力向家长们推荐的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这本书是写给家长们看的,我一直用这本书里的理念教育着我的学生们,因为我已经把自己当作了他们的家长,当我看到我的25个孩子的进步、听到老师们表扬他们的时候,心中会充满母亲一样的喜悦。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爱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学生也是如此。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是教师的品格和义务。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尊重和了解。班主任的爱,正是这种情感的渗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关心热爱学生,师生之间才能知心、交心,贴心。学生才能在被爱的同时,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班集体,爱自己的学校。班主任对学生只有倾注真情,付出爱心,把他们当作事业的同伴,信任他们,以诚相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他们的思想、学习以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达到师生心理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是说“对人真诚所产生的感动力”。从教近2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几年,至今才慢慢悟出了这句话的真谛。“教育学生难。教育问题学生更难。”这是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原因是:当今的中学生儿乎都是独生子女,而且他们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认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本着尊重、平等、服务、发展的教育理念进行。下面谈谈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事例,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1.平等待人。一是师生要平等、畅所欲言,把批评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二是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用诚心去发现,用爱心去疏导。只有充分体现教育的“全体性”、“公正性”、“平等性”,学生才能心悦诚服。  相似文献   

19.
对孩子施以爱的教育,对孩子要公平,老师要和蔼可亲,善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教育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早已是人尽皆知、无须再论的道理。然而,前几天与一位小学教师的谈话,却让我大吃一惊。这是一位刚从某师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仅一年的老师,她却告诉我:“对待学生一定要严厉,稍有笑脸,以后学生就难管教。”“看到长得好看的、听话的、学习好的、或是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学生,没办法,就是喜欢。”…… 这番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目前,我国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已比较深入,研究的成果已…  相似文献   

20.
马建梅 《宁夏教育》2007,(10):63-63
"把教育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教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也就平静了,教育也就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李镇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