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儿子带回通知来,学校要开家长会。儿子再三叮嘱:每个家长都要去的!那神情一扫平时的幼稚,十分严肃而郑重。在他那个世界,这个会无疑相当于联合国大会,是一项大事。我说,好,我-定去。那么称去不去呢?他说,老师光叫你们,我要在家做作业。看来,这还是一次"背靠背"的会呢。会在他们的教室里开。夏天,小小的课堂里挤满大人。每个人都蜷缩在自己孩子的座位里,不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户人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迫从城里流落到乡下。朋友送他们走的时候,都落了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夫妻俩,手无缚鸡之力,除了满脑子的学问,几乎什么农活都不会做。更要命的是,他们的一对儿女还不到五岁呀。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朋友们都很担心,而他们的脸上却非常平静,根本看不出痛苦和绝望。  相似文献   

3.
林乾良先生是福州人。如今名重杏林艺坛的林先生,其身世和童年却十分凄惨。他出世后即被遗弃,不知亲生父母姓甚名谁,幸为育婴堂收养,周岁前被林姓养父母抱养。不幸的是,没几年养父就在飞机轰炸中遇难,从此他靠养母挑水打零杂工拉扯长大。  相似文献   

4.
郭梅  丁乐慢 《文化交流》2009,(10):17-20
不久前逝世的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走了一辈子,并且乐此不疲。在90岁这年,他动了一次大手术,大家都劝他好好休息养病,任继愈却正色回答:“我比不得你们,你们好比在时间的银行里还有100元钱,我却只有5毛钱了,我得好好利用这5毛钱才行。”  相似文献   

5.
那是一档访谈类节目,被邀请的嘉宾姓钟,40岁,是个被错抱错养的孩子.他说:那一天,我和我妈去拿DNA鉴定结果,鉴定人员说,我和我爸我妈没有血缘关系.我听后差点晕倒.我妈耳朵有些背,问我,那人说什么了?我大声说,他说我不是你的儿子!我妈听后没有说话.我们一起往家走,一路谁都没有说话.到家了,我拿出钥匙开门,突然心里就十分十分不好受.我问自己,这是我的家吗?我怎么一下子在这里"全托"了40年?  相似文献   

6.
靠什么     
郑板桥快要死了。他52岁时才生的儿子立在床头,悲痛欲绝。"孩子,我想吃你亲手做的馒头。"郑板桥已是气息奄奄。父命难违,笨拙的儿子请教厨师,好不容易学着做好了馒头,而郑板桥已经咽气了。他给儿子留下一份遗书,上写"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郑板桥的这份遗书,真不知是救了儿子,还是害了他。靠真本事吃饭真是太难了。郑板桥的儿子肯定很孝顺,所以这样籍籍无名。他老爸身怀书画绝艺,名  相似文献   

7.
冉兴德是重庆人。在他为抢救落水彝族儿童去世时,还是个十八岁的热血青年。他不愿离去,他是那样热爱生命,热爱云南高原金沙江流域这片茂密苍翠的原始森林。那天,在县医院抢救室,他拉着我的手说,我的木板箱里有本日记册,送你……话还没有说完,他就走了。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颤抖着,哭了……  相似文献   

8.
关羽 《文化博览》2006,(2):28-29
这是谁家的狗?这个城市里到处都是迷失的动物,我也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狗,我把它从一个下水道里拉上来时,它还对我伸了一下舌头,那是乖巧的问候。看得出这是一条聪明的狗。那天,我带了一只猫回去养的时候,房东的儿子哭了,他无限愤怒地拿出他的弹弓要送我的猫上西天,问了原因才知道我的猫惊吓了他的鸟。他有一只会说"你好"的鸟,虽然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但他们都说,那是一只会说"你好"的鸟。我的猫胸无大志,眼波流转看上去很聪明,但肚子却是诚实的,它可能觉得吃了那只鸟,自己才算完成了一种善良——所以我只好把它丢掉了。我几乎因此不敢带任何动物回家  相似文献   

9.
心冰 《文化博览》2006,(6):10-11
两份日记:天阴沉沉的,难道是因为他(张国荣)死了吗我的心今天也阴沉沉的。昨天夜里我梦到了他,他在叫我,他叫我去陪他,自己最喜欢的人叫我去陪他,我是不是应该去我想了一天,我应该去。对不起,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可我要先走了,我不能让自己最喜欢的人在天堂孤单,我要去找他……鉴于隐私,就摘抄这段吧!这是任何一家媒体都未曾报道过的事实。在张国荣跳楼自杀的第二天,广州天河区某家属院一个17岁的女孩子从一幢16层高的楼上跳下,当场死亡。生前,在这个女孩子的日记里,记满了对张国荣的爱和感情,从日记里可以看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10,(1):46-46
牛根生,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董事。1958年出生在呼和浩特郊县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牛根生是家中的小五,出生还不到一个月,就被父亲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以养牛为业姓牛的人家,名字是他养父母给起的。  相似文献   

11.
人物略传 牛根生,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董事.1958年出生在呼和浩特郊县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牛根生是家中的小五,出生还不到一个月,就被父亲以5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以养牛为业姓牛的人家,名字是他养父母给起的.  相似文献   

12.
母亲墙     
有两个故事一直震撼着我这个做母亲的。一个是杜拉斯讲的。地点是法国东部一个小镇。时间是盛夏的一个下午。一个住在高速铁路不远处废弃车厢里的人家,因为长期拖欠水费不清,自来水公司便派人停了这户人家的水。独自在家的女人,守着两个分别是四岁和一岁半的孩子,整个下午,她无法给孩子洗澡,也没有水给孩子喝,直到太阳落山,做临时工的丈夫归来。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商量的,全家人离开居住的车厢,走向不远处的铁轨。然后,卧在铁轨上,最后一齐被压死。杜拉  相似文献   

13.
庞茹 《文化交流》2017,(6):58-61
从杭州评话中感知历史 不久前的一个周末,我去好友家小坐.两人聊得正欢,好友八岁的儿子跑过来说要去"听大书".我正纳闷,好友笑着说,他们小区附近有一家评书场,儿子最近迷上了听评书,每周都要听一次.评话?我还是小的时候,跟着爷爷听过几次.好友见我好奇,便邀我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14.
儿子想做官     
儿子学习很好,我问他:"大学准备念什么?"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政治。""你不觉得搞政治很没意思很枯燥吗?"我说。儿子笑笑,望着我说:"那是你没当领导。"儿子的话让我脸红,我在机关混了一辈子,还是个小科员。儿子说:"我是有理由的。我不喜欢做饭。"我纳闷:"当领导跟不喜欢做饭有什么关系?"儿子说:"据我调查,你们领导一周之内在饭店吃了十八顿。十八顿说明了什么?说明除了中午和晚饭不用在家吃以外,还有四天早晨也不用做早饭。"  相似文献   

15.
一个剪枝的繁忙季节,因为新枝桠的生长来决定木料的弯曲与笔直,养树的人家都知道,剪枝是树木成材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在全家人在林子里忙碌着剪枝的时候,卣子看着日头一点一点地挪动着升到一杆子高,他趁着丰裕和银叶去地里送饭的工夫,便往家走。他避开大门口玩耍的一伙小孩子们,躲躲闪闪地往里走,但还是让二酉清瞅见了,她高喊着:“大哥,大哥--”  相似文献   

16.
《文化博览》2005,(7):38
1.遇到乞讨者:遇到要钱的就给他(她)点饭,遇到要饭的就给他(她)点钱. 2.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相似文献   

17.
淘汰     
南方某电视台选拔"家庭矛盾调解员",选手全部来自普通民众。很快,选拔进入有趣的淘汰赛——"借钱"阶段:在五分钟之内,每组派出一位选手打电话借五千元钱,并强调急需,马上要取。主持人说:"这将考验你们的沟通素质以及危机处理能力。"第一组派出的是两鬓斑白的老者。他的求助者是儿子。儿子问:"上个月妈生病花了三千块,我现在手上没这么多钱。家里又出什么事了?"父亲讷言,转而又找女儿,同样未果。大家表示同情,这位父亲却说:"我不怪他们。你们看,我的羊毛衫、羊绒外套,都是他们置办的。"  相似文献   

18.
她经历了两段感情。第一段感情在她高一的时候已经到来,现在想起来,那是极端纯粹的精神恋爱,或者爱恋,因为他们不曾牵过手,不曾亲过脸,不曾感觉到彼此的温度。有时候一点点无心的碰撞,都给她惊心动魄的感觉:他会怎么想?会不会以为自己是故意的?这样的想法,让她几年后想起,都忍不住想笑出声来——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太纯洁,太纯洁了。每次生病,她都会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我喉咙痛了,我感冒了,或者,我肚子痛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留了四年,在他们好像还是很好的时候。所以一直到现在,她一生病,就条件反射地想起电话,然后才记起,自己已经没有了那个人的电话号码,什么联系方式,她都故意忘记了。这一段感情,她跋山涉水,历经心灵上的种种苦难或者幸福,才知道,这不过是她一个人的事情,是她一个人的爱恋,他一直在那里,却是背对  相似文献   

19.
弯歌     
阿香茫然地在校园里徘徊,冬天的校园寥落而清冷。地上几片树叶被风吹去,翻转两下,不动了。阿香走上一条曲折的小路。 一阵风一样飘过来一阵苍老沙哑带有哭音的歌:“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如果你真的爱我就别太早走开”,唱歌的是一个男生,飞快地蹬着车子,霸道地横冲直撞。他专注而忘情,旁若无人地唱他的歌,或者是在唱只属于他自己的歌。阿香低着头,慢慢地走,不看他。  相似文献   

20.
千里寻找“大辫子姑娘”半个多世纪前,新华社一位记者在解《我送亲人过照片,半个世纪后,这位记者为了“大辫子姑娘”,一直想方设法通年南京的《新闻广场》和《周末》等都先后登出了标题为《扬中小姑娘?》的寻人启事。原中央军委副主《我送亲人过大江》这张动人满怀深情地指示说:“一定要找到位小姑娘,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江苏扬中市委深感自己肩上立即派人风雨兼程,先后走询问了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船工。寻访者的足迹踏遍了丹徒、镇江、江都等许多渔村,也到过扬中的无数码头,可是,最后还是杳无音信。后来他们在扬中听说第一任渔业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