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 2 0 0 3年 7月 1日正式播出以来 ,推出了一档早间新闻节目“媒体广场” ,以非黄金时段的黄金早餐形式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以电视媒体传播的方式把最新收集到的中外报刊新闻消息 ,以第一时间传递给广大观众 ,填补了央视媒体新闻节目样式的一个空白。1  相似文献   

2.
央视二套推出的早间大型资讯节目“第一时间”已亮相数月,步其后尘的东方卫视早间新闻“看东方”也悄然登场,与央视新闻频道的早新闻构成三驾马车,在长三角电视领域形成早间新闻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3.
邵成武 《视听界》2006,(5):82-84
今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进行了开播以来的第四次改版,以创新的节目形态和频道形象加强早、晚间时段和周末节目的竞争力。围绕重新打造早间优势时段、整合频道资源的要求,综合性资讯节目《朝闻天下》应运而生,每天早上6点,在朦胧的晨曦中和观众一道迎接新的一天。80年代中后期,一些地方台开始尝试在早间开办新闻节目,星星之火并未成燎原之势。直到1993年央视《东方时空》的开播,一个汇集多个板块、播报形式灵活多样的新闻栏目“成功地把中国电视观众在第一时间唤醒,在早餐的时候打开电视机”。《东方时空》虽在早间时段播出,但并不具备严格…  相似文献   

4.
林恩民 《东南传播》2010,(4):117-118
随着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观众生活现代化的结构性变化,以及电视媒体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电视媒体越来越成为人们在第一时间内认识了解新闻的首选媒体之一。国内的早间电视时段尚待有效开发。由此,剖析成功的早间电视新闻栏目成功案例成为必要。本为以《看东方》为例,从栏目内容、营销、定位、语言四个方面探究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电视早间新闻的主流形态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钱大同 《今传媒》2013,(4):96-97
中国的早间新闻在《东方时空》播出后曾在各级电视台上掀起一个发展高潮.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早间新闻节目被撤换停办.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凤凰早班车》,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由于自身特点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享有较高的口碑并发展至今.笔者对两档节目的特点进行比较和总结,以期对同类节目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央视早间节目在我国起步比较晚,真正掀起早新闻热潮的是由中央电视台在1993年5月1日创办的大型早间电视杂志类新闻节目<东方时空>,整个栏目长度约为45分钟.之后,央视又于2006年6月5日,推出了150分钟的晨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从电视早间新闻中了解昨夜今晨全球发生的新闻事件,已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早餐”。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设立早间新闻至今,全国33家省级卫视已有26家具有完备形态的早新闻节目。随着电视媒体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在正常节目中插播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8.
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拉开了国内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序幕。从此,国内各电视媒体纷纷把眼光投向早间,对早间新闻资源和本时段观众展开了激烈争夺。从中央各频道到省台,甚至不少市级台都开办了早间新闻栏目。例如央视综合频道的《新闻早8点》、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北京电视台的《北京  相似文献   

9.
王波 《视听界》2001,(4):25-25
《东方时空》作为央视早间时段的名牌栏目,它的大改版,不仅引起了电视界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这给各省级卫视早间新闻节目制作者以普遍压力,迫使他们重新打量自己的节目,对早间新闻时段观众的定位与需  相似文献   

10.
2003年5月,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试播,"媒体广场"栏目正式诞生,从最初附着在早间新闻中的简要报摘,到今天节目形态完整、内容丰富的新闻栏目,"媒体广场"正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国内电视传媒权威的读报节目.  相似文献   

11.
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从创建走到今天,已经将近14个年头,在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中,历经尝试和探索为栏目谋得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这些,可以归功于这档栏目为顺应媒体不断变化的环境,所进行的多次改版.笔者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探析和梳理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改版,归纳总结出该栏目的创新举措、改版方向是"服务性栏目"的意识和观念的深化、新闻播报方式的创新、互动形式的增加以及娱乐性的增强、软资讯的增多;所面临的问题是差异化发展、新闻性标识的困境;并提出要在坚守与突破中进行改版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内早间时段的电视节目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电视剧类、电影类、新闻类等,相比较之下,国外早间电视节目品种甚多.包括新闻类、儿童类、电影类、音乐类节目。虽然在种类数量上不占优势但非常突出的是,早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我国有1/4的电视受众更愿意选择新闻节目陪伴早晨时光,可见早间新闻的资源利用率是非常高的。  相似文献   

13.
沈阳广播电视台《沈视早报》栏目创播于1999年4月19日,是辽沈地区首个自创的电视早新闻栏目,每天早上6点半到8点播出。13年来,节目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一直在辽沈地区同时段电视新闻栏目中名列第一,创造了早间收视奇迹。作为一档早间新闻资讯节目,《沈视早报》以"更新、更快、更全"的新闻信息播报为己任,始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节目更新的速度上,强调"快字  相似文献   

14.
徐婧 《声屏世界》2009,(11):30-30
早在1952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档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即NBC的《今天》(Today)。我国的早问新闻起步较晚,1991年北京电视台开播的《北京您早》开创了我国早间电视新闻的先河,而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东方时空》被认为是真正改变中国百姓早间不收看电视习惯的早间新闻节目。如今,央视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  相似文献   

15.
赵振宇 《今传媒》2007,(10):14-14
设立"评论记者"的现实依据 1995年,中央电视台设立新闻评论部,这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一个创新.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以央视命名的"央视论坛",更为中国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的新闻评论带来了生机.但是,央视论坛在自己的实践中越来越背离了自己的宗旨,终于在2006年的新一轮改版中被取消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新闻界的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电视法制节目而异军突起的典范<今日说法>栏目自1999年1月2日开播以来,以"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为宗旨,将节目定位为"切入新闻事件、百姓参与、法学专家点评",目的在于普法,推动立法和监督执法,已经成为央视法制类节目中的王牌栏目.  相似文献   

17.
<对"新闻无学论"的辨析及反思>一书,是由唐远清的博士论文整理出版的.书中,庸博士提到自己做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我们不应容忍新闻'有学'还是'无学'的疑问和争论持续下去,有必要对流传近百年的形形色色的'新闻无学论'进行一次理直气壮的系统梳理、深入辨析和辨正厘清,对新闻'有学'还是'无学'进行一次正本清源、平息纷争、彻底了结."①但笔者拜读完唐博士的作品之后,产生了深深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何艳娟 《东南传播》2021,(11):49-50
本文以《新闻启示录》"寻找'地下航线'"为例,从真实性原则、多元化叙事角度、虚拟叙事策略等三个维度,深入阐述新媒体语境下"红色记忆"的叙事策略,为讲好"红色故事",拓展新闻纪实创作思路,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固化"对一同新闻的记忆——央视《新闻周刊》创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电视的新闻周刊栏目发展很快,一方面,观众面对庞杂的一周新闻,需要透过镜头看背后,通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电视台在一周内拥有庞大的新闻资源(包括内容和图像),有效地挖掘这个富矿,对纷繁复杂的新闻内容进行梳理.是电视台进行资源再利用的必然途径.央视<新闻周刊>主持人白岩松提出"新闻胶囊"的说法.栏目制片人为此解释说,在周末的45分钟相对短的时间里介绍给观众一周国内最重要的新闻,一个人吃下这颗"新闻胶囊",就会固化他对一周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应该是与他最有关的,作为一个社会人最应该知道的."新闻胶囊"的提法得到了栏目创作组的认同.我们不妨沿着固化记忆的角度,探析<新闻周刊>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央视新闻频道的晚间节目悄然"变脸",央视新闻频道基本已完成大换血.这是一次"从头到脚"的改革,早间的<朝闻天下>、午间的<新闻30分>,再到晚问的<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版面编排形成了以24档整点新闻为龙头,以新闻的深度报道 和新闻性专栏为重点,以每15分钟一分性速密集投放的<新闻快报>为特色的整体编排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