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转业待安置的海军部队干部,原在机关任政治协理员。在我不久就要踏上去地方工作的征程时,我想通过《军事记者》杂志,说说我对军报的喜爱之情。我与军报的初次见面,并不是像大多数战友一样是在走进军营之后,而是早在我穿上军装之前的1988年。一天,我堂大哥不知从哪儿拿来一张《解放军报》,那是一张刊有刚刚被授予上将军官军衔的我军高级将领照片的军报,我一下子被那些新闻照片和军报上面的文章迷住了,爱不释手,看了又看。虽然我不敢奢望自己将来当将军,可是我对将军们确实万分仰慕,反复端详将军们肩上闪闪发光的金星。我把那张军报贴…  相似文献   

2.
要说部队是座大学校的话,那军报当是我的良师益发了。我在部队度过了十个春夏秋冬,由一个农村青年经过锻炼而提拔为军队干部,这除了各级党组织和部队首长的教育培养外,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从军报中吸收了大量的养分。提干后,我看到的报刊多了,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解放军报》。我不仅天天看军报、读军报,同时也留意起一些好的文章、诗歌来,并预备了一个十六开本的旧杂志,将自己认为有保存价值的诗、文统统夹在里面,每逢节假日,便拿出一些时间把它们认真剪贴起来。自打1976年年底始到1981年年底我离开部队之前为止,我共剪贴诗歌4册,…  相似文献   

3.
每当我打开刊稿剪报本,看到那些已经发黄的剪报,便感慨万千。其中一张发黄的剪报是《解放军报》1980年10月15日的,那是我在军报,也是在中央级大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消息。从那时起,我的成长进步便与军报有了密切的联系。1986年8月,我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毕业后,当了新闻干事。到了年底,正值老兵退伍,我到某部通信连采访,被几位面临退伍而忘我工作的老兵的精神所感动,采写了通讯《老兵多可敬》,投到军报。半个月后,1986年10月6日军报二版用四分之一版的篇幅并配我拍得3张新闻照片,发表出来。看着那天的报纸,我喜悦的心情难以用…  相似文献   

4.
我自幼喜欢文学,上中学时就在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中拿过奖。就是这点侥幸得来的成绩却膨胀了一颗少年之心。高考不中后,当我在那神圣的大殿前徘徊时,机遇拉着我的手走进了军营。枯燥、乏味、艰苦的新兵生活使我变得几乎绝望:这儿哪里是理想种子生根发芽的土地呀!在一个百般无聊的日子里,我信手拿起一张已破损的军报,那是对开四版的第三版,上有一篇描写新兵连生活的散文着实让我着了迷,不知是偶然还是巧合,我当时的心境完全被这篇文章洞穿。佩服难以言表。从此,我便认定了标有“长征”副刊的军报专版。渐渐地,我不满足于看,而是…  相似文献   

5.
我采写的第一篇新闻稿《把英雄精神发扬光大》,刊登在2001年8月28日《解放军报》的“生活与修养”版上,并作为《我在党旗下》征文的压轴篇,是我预想不到的。我深感编辑看文不看人,从中受到很大教益。 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上小学三年级起,就经常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杜凤瑞纪念馆,参观瞻仰。可以说,我这个黄毛丫头是读着英雄的故事长成了大姑娘的。去年暑假期间,自从听了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哥哥杜凤嘉爷爷的演讲之后,又经过认真的采访,我把脑海里积存的一个个特写镜头,用一根“我为英雄添…  相似文献   

6.
妻子为我报函授当捧读去年8月22日刊有自己稿子的《解放军报》时,我激动的泪水顿时盈满眼眶,高兴之余我急忙操起电话,告诉远在河南老家的妻子。因为是她为我报了去年的军报新闻函授,使我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才得以在军报上露脸。3年前经人介绍和她相识,那时她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而我远在北方军营,相隔数千里,俩人只能靠书信寄托相思之情。据妻回忆,她曾有一个月接连收到我写给她的8封信,并且信中言语一次比一次升温,使得与她同室的姐妹羡慕得很。当她听说我在部队当报道员时常有稿件见诸报端时,便流露出爱慕之意,执…  相似文献   

7.
接到文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杂文300篇》,便手不释卷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如有风雷拂面,震撼我的心灵。新时期杂文走过了20年路程。20年,在时光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人而言,则意味着整整一代人!伴着思想解放的浪潮,20年来的中国杂文,瑶  相似文献   

8.
龚毅 《军事记者》2006,(2):64-64
我跟解放军报结缘,是在1998年底。那时我刚从报道骨干集训班回来,便铆足了劲儿写稿投稿,消息、通讯、言论等各种体裁我都尝试着写了个遍,从团队的列兵到校尉几乎都进入我的写作题材。很快,一些短小文章便相继地在军地报刊上发表了出来。但唯一的遗憾是,军报像一座大山横在我的面前,几个月来连个“豆腐块”都没有在军报版面上露过脸。不过,我始终坚信只要多写、多发就一定能够打动编辑。我一如既往地学习新闻理论知识,坚持不懈地给军报写稿投稿。虽说写稿热情异常高涨,但是结果却十分残酷,一连投给军报的百余篇稿件都石沉大海。特别是刚刚投…  相似文献   

9.
读了几十年的报纸,现在有时真有点读不下去了。为何?一句话:报纸上的文字差错越来越多了(电视字幕暂且不去说它)。夸张点说,简直有“连篇累牍”之势。大概我这个人爱“挑剔”,读报太认真,读着读着看到一个错别字,读着读着发现标点符号用错了……如是者三,便再也读  相似文献   

10.
带血的军报     
我第一次见到军报,是在8年前。那时,我才12岁,还在上小学。我的家在山村,很少能见到报纸,乡下人也不注重看报。而唯独我,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收到几份《解放军报》,那是我大哥给我寄来的,他那时在云南边防部队当兵。收到大哥寄来的军报,我就美滋滋地读了起来。那时我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比较注意报上的那些英模,还有部队上解放军叔叔的故事。每次看完报,我就把那些报纸宝贝似地收藏起来,再等着大哥寄新的军报给我。有一次,有个同学要用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换我的两张军报,我都没动心。上了初中后不久,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连…  相似文献   

11.
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是中华民族的空中英才,是故乡方城县百万人民的骄傲。我作为县人武部的专职通讯干事,在近10年间,紧紧围绕着杜凤瑞写出了30篇新闻作品。 1990年初,方城县各界群众集资23万元兴建杜凤瑞纪念馆,我把这件事写一篇短消息送到《解放军报》,第二天,就在军报头版登了出来。这篇短文能上军报就因为写的是杜凤瑞,能登上头版,有句话起了关键作用。那就是:“这笔资金中包括全县6万余名少年儿童的捐款2.4万元。那是孩子们从父母给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中节省下来的”。 在英雄牺牲33周年的1991年10月,杜…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倪孝才、李闫报道:“我能够在5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兖州电视台聘为记者,多亏部队十多年的培养,多亏新闻报道工作锻炼我成长!”7月5日,空降兵某部转业士官报道员周广慧在该部新闻骨干经验交流会上动情地谈起了自己从事新闻的经历和体会。 周广慧1988年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他开始拿起笔讴歌军营生活。没想到他的第一篇处女作《节日楼前静悄悄》便上了《空军报》的头版头条,他一下子便成了该部的新闻人物。此后,他担任报道员12年来,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空军》、《新闻与成才》、《湖北日…  相似文献   

13.
认识张军步实属偶然。在军报学习期间,住在我隔壁的一位战士,捧着他发表的近200余篇新闻作品和四本诗集给我看,并让我“斧正”。接过这些作品仔细阅读后,我开始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这位工.百米个头、长得又干又瘦的小伙子。没想到,这么多有分量的报道,竟出自他的手!1991年,张军噗以优异的成绩考人郑州美术学院。刚刚入学三个月的他,目睹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特别是看了解放军抗洪救灾奋不顾身的报道后,怎么奥抑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当兵去”!就这样,仅上了叨天大学的张军珍,便毅然地走进了军营。他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道:“立志…  相似文献   

14.
说句真心话,我是抱着到部队考军校的目的参军的。但事与愿违,到部队后不久,正值团报道组青黄不接,宣传股长得知我入伍前曾在家乡小报上刊登过文章的情况后,便把我调到报道组担任了一名报道员。   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到报道组时,我不管稿子写的怎样,接二连三地向军报及军区《前卫报》投稿。结果三个月下来,寄出去的稿件都“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在那段时间里,我是在沮丧与压力中煎熬,甚至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心中不觉打起了“退堂鼓”……后来,我从《解放军报》上看到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招生启事后,就毫不犹豫地用入伍时父…  相似文献   

15.
命中注定     
命中注定●刘东【泰安7岁那年,我第一次走进父亲的办公室,那四壁的图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书架的最底层,我找到了几本《红旗飘飘》,从此,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而后小学、中学地读下来,也许是读书多的缘故吧,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的作文十有八九被当作范文...  相似文献   

16.
连续两年持之以恒地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心中早有目标,那就是通过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用手中的笔去打开《解放军报》和《火箭兵报》的大门,实现在两报上稿零的突破。98年入伍的我,就非常珍惜军旅生活,能有一种自豪的心情去阅读军报,并且养成军报每日必读的习惯,平时还爱阅读剪辑收藏,就连过了年头的老军报都爱掸去尘土拿来欣赏,从中感受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也萌发了学习新闻写作的想法。两年的义务兵生涯,军报新闻函授一直未能招生,无法参加学习,带着失望的心情只好以军报为师,《新闻与成才》《军事记者的前身》为友,走自学…  相似文献   

17.
魏寅 《军事记者》2014,(9):42-42
军营不乏好故事,缺的是讲"好故事"、"讲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军报要闻版近日开设的《核心价值观在军营》专栏,对于如何通过"好故事"宣传核心价值观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初识《新闻与成才》是在1992年。一次我去文书屋子发现了她,觉着好奇,便信手打开,杂志里的内容一下子将我吸引了。这本引导初学者走向成功之路的通俗易懂的刊物使我爱不释手,文书见此情景,便鼓励我参加军报新闻函授。从这之后,我便每月按时收到一本《新闻与成才》杂志,并认真地将自己喜爱的文章阅读一遍,但随着时间推移,加之训练紧张,慢慢地这位无言的“老师”被闲置一边,再也没有向她请教。转眼3年过去了,我成为一名汽车驾驶员继续留队服役。今年开春,军里办基层报道员培训班,营甲得知我以前学过军报新闻函授,便让我前去参…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月刊是我最喜爱阅读的刊物之一。作为一个初涉新闻之门的我,从中获益不少。因此,刚收到今年第11期《新闻记者》,我便马上阅读起来。不料,读着读着,我竟至疑惑起来:我是不是在看小样,刊物的差错何以如此多?有些地方到了令人难以阅读的程度。我留心阅读了贵刊第11期34页,该页有篇《给读者颜色看》一文,我发现差错竟有十几处之多。下面是我查找出来的明显差错。 1、第一段第一行“实现形色化”、“形色”应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