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学课是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一门课,能使人心平气和除去外界一切的浮躁。但在高校中,文学课的开设常常令师生疼痛,那么如何在高校中建设文学课?作者结合本专业韩国文学的特点,对此进行了浅显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文学     
2009年,人类社会步人新世纪已将近10年.世纪,按<当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纪年的单位,从耶稣诞生的那一年算起,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每一特定的历史时代,文化背景总会带来特定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时期后,外国文学在我国迎来了历史上又一次翻译高潮.西方现代派作品乘风气之先被大量译介进来,其中以卡夫卡、福克纳和博尔赫斯等的影响为主,在此背景下国内一股新兴的先锋文学力量得以催生.通过分析新时期翻译文学在我国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探讨其对我国先锋文学的影响以及先锋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对外国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京”“海”之争并非严格的派别论争,只是一场由沈从发难、此后也主要是他一人代表“京派”,与在上海的非“海派”作家之间围绕何谓“海派”、“京派”的讨论,表明双方在如何看待时代与艺术、政治与学关系方面潜隐着分歧,且在论争的两次余波中更趋明朗。李初梨的“宏论”发自肺腑,公允全面,是对“京”“海”之争、“反差不多”论争甚至30年代左翼学与自由主义学论争最好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中国评论界,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异军突起,成为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一朵奇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学者美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中的一个主流声音,还是中美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和结合的产物。美国亚裔文学的学术性研究始于1982年,直至今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已成功的走出边缘地位,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三十年以来,国内学者应用了多元和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由此以汤亭亭和谭恩美为例,对国内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研究、叙事学研究和文体学研究作一个总体回顾,并提出建议和展望。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的形式研究具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前景比较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6.
语境理论在语用学研究领域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自从马林诺斯基提出"语境"这一术语以来,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纷纷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项的研究就是将语境理论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语境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文学教学中,指导学习者学会发现、创设语境,利用语境因素去理解作品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文学教学.本文旨在尝试应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探究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很多大师先哲们都曾对文学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而且这个问题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每一种探讨都在其论述中有其合理性和启发性,也都有被质疑和推翻的可能性。本文旨在尝试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谈谈我对文学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宏观背景下,考察反思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经新的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指出在三度窨建构包孕大陆、台湾、港澳地区在内三大板块的本土化当代中国文学,以期开拓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新格局。全文分别对大陆由现实主义一元化到多元艺术形态并存的发展脉络,台湾与港澳文学因与中原文化的根脉关系而表现出对汉文化传统的体认与指归,作了艺术的、文化的、美学的深层次探讨;进而指出,对当代中国文学进行整体的观照,既是一种期待,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疆域     
文章梳理了“文学”一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古今演变,论证了关于文学的两种现代解答。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核心外延就是诗与小说。则以此为基点的文学理论建构,可能更接近艺术的规范,也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失去了其在艺术表征领域的支配地位,是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人的精神生存在物质挤压下的一段艰辛旅程。所谓“文学的衰微”只不过是文学对“人间本位”的回归,技术理性的甚嚣尘上并不能真正压制人类对超越性精神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台湾文讯杂志社编辑制作的《我在我不在的地方——文学现场踏查记》的文化创意为分析对象,将之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行为,说明对文学生产处所的考察探寻和意义阐发的行为大有助于人们对文学发生、作家成长、文学场域形成的深层理解;同时这一行为也拓展和丰富了文学现象研究的视野和表现方式。文学现场的踏查也是文化记忆的传承方式之一,其存储和累积的方式具有"多媒体性"和流动性,表现出代际差异和意义增补的特征。它与文学地形变迁联系在一起,可能形成一种特别的文学叙事形态,丰富和补充通常意义上的文学论述。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后的新中国对文学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对文学期刊提出政治新要求。在此背景之下,《上海文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更迭。这一变化实质上折射出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地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学>与当代文学体制的五种形态》是一部原创性很强的学术著作。它产生于重评当代文学的学术潮流,力图通过考察一份重要文学刊物的运行方式,揭示当代文学体制形态的几次重大变化,进而在体制的生产性这个层面上,解释不同的文学类型和文学趋向的发生和演变,重绘当代文学地图。该书发明和重新界定了一系列有关文学生产的概念,有助于推进洪子诚先生的"一体化"理论,并将50-70年代文学与八十年代以来文学的生产方式纳入统一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翻译文学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已有的翻译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包含在"翻译学"中的翻译文学研究,二是把"文学翻译"作为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的"文学翻译"研究,三是"翻译文学"的研究,即把"翻译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属于文学研究及文学文本研究,这类研究最为薄弱。要建立翻译文学的本体理论,就不能简单地将"翻译文学导论"置于一般的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的框架结构中。必须以中国翻译文学为感性材料,以中国传统翻译文学理论为基本资源,构筑翻译文学的独特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5.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热衷于俄国写实主义文学是中国社会的一股强大潮流 ,但进入 1 92 0年代中后期不久 ,中国知识界却很快转向了苏俄新文学和理论 ,这种转向隐藏了很多问题。今天我们澄清这些历史问题 ,有助于重新认识现代中国接受俄国文学的历程 ,还能还原在苏俄文学召唤下的现代中国追求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学实践中,常见教师未能明确其"文学"身份,而把它们附属于"文章"之中进行教学,或者被当作语言材料和应试训练的例文,文学作品教学因而陷入枯燥、机械、苍白、乏味的境地。因此,倡导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追求"文学味"。教出"文学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文学视角解读文本,二是用文学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时代,文学阅读和接受受到严重挤压.如何调整文学教学的方式也成为文学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本文尝试探寻一种从影视到文本的观看——阅读——思考的文学教学路径,在讨论影视和文学的异同之后,以影视鉴赏作为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从而推进学生在观看影视和文学阅读中双重审美体验的转化和互动,并尝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视野,建构一种开放性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文学产业化"在今天与其说是一种提法,不如说是一种现实.我们把文学界定为审美的和意识形态的二维的观点遮蔽了我们对文学的全面认识.文学产业化的出现是我们从生产实践的角度考察文学艺术,把文学艺术创作看作一种生产形态,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是文学在社会"场域"中的生存选择,是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的有效融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学产业化是文学在当今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生存选择,是文学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文学制度作为文学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机制和文学场域,一方面为文学提供了生产空间和生产场所,另一方面,文学制度又在不断地限制文学生产的自由与个性.这就是文学制度的悖论.在这种悖论的基础上,文学要想取得较大发展,就必须在借助制度的同时不断地超越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