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恋书香     
有人问我平生所好,我一言以蔽之:"唯品茶读书著文而已。"品茶所亲者,茶香也;著文所近者,墨香也,读书所嗜者,书香也。人生有了这"三香"为伴,余愿足矣!不过就我而言,这"三香"之中,也有雅俗高下之别。茶香虽清雅,但除了提神醒脑之外,也常司待客酬酢之职,自然难以免俗;墨香虽馥郁,但往往  相似文献   

2.
苏氏诗趣     
有一天,苏东坡府中举行家宴,席间饮酒时兴一个酒令,每人吟两句诗,句末押“冷”、“香”二字。父亲苏洵先说:“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东坡说:“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东坡之弟苏辙说:“石蕊嚼来牙畔冷,梅花弹遍指头香。”最后苏小妹说:“石上鹃啼喉渐冷,花间蝶宿梦犹香。”四人之诗句各有特色,皆显才思。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有个很有名的话头,大抵是说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叹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相似文献   

4.
金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江东福地"之美誉。据县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嵇稻、茶。"隋朝时茶叶已成为金坛特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满怀激情地写道:"香,香不过家乡茶;亲,亲不过家乡人。"茶已成为这里民众经济和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厚重的茶文化使金坛茶业的发展提升了新的高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都说北京夏天的槐花香满街,其实是香在胡同里,香在它的京味文化中。在那些幽深的巷子里,槐树、胡同和四合院,才是真正北京文化的"味儿"。来北京,逛名胜景点只是看其华丽的外表,深入胡同游,静静地走,细细地品,触摸  相似文献   

6.
香炉之中氤氲缭绕的香已成为李清照词中的典型意象,其出现频率之高、情状之丰富,具有典型性。文章考证了香在易安词中出现的物态和表现的特征,展示了香意象在展现女性细腻复杂情感体验、欢乐凄婉人生历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香与推动用香 早在先秦时期,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就给予了多方推助。当时所用虽仅兰蕙椒桂等品类有限的香草香木,但君子士大夫们亲之近之的态度已有清晰的展示。可见于《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苟子》、《楚辞》等诸多典籍。  相似文献   

8.
刘玮  李扬 《兰台世界》2014,(1):94-95
香炉之中氤氲缭绕的香已成为李清照词中的典型意象,其出现频率之高、情状之丰富,具有典型性.文章考证了香在易安词中出现的物态和表现的特征,展示了香意象在展现女性细腻复杂情感体验、欢乐凄婉人生历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李香岩手批纪评苏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纪昀评点<苏文忠公诗集>是直接批在查慎行<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里,晚清李鸿裔(号香岩)又在纪评<苏文忠公诗集>上施以批语,本文即对此苏诗查注、纪评和李批进行评介分析,梳理纪评特色以及纪评、李批之异同.  相似文献   

10.
[原文]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座,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①。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②。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  相似文献   

11.
浅论“受访收费”在我国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访收费”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新闻市场化的结果,约于2001年前后开始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里产生,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贬之者众,褒之者亦不寡。  相似文献   

12.
正含香。一位青楼女子的花名。福州路的会乐里,旧上海有名的红灯区。会乐里分新老会乐里。紧靠汉口路的是后弄,称老会乐里,前弄即福州路726弄会乐里,是上等妓院长三堂子的集中地。长三堂子或者长三书寓,喝茶三元(银洋),陪酒三元,留宿也是三元,故有"长三"之称。"长三"是头等妓院。为了标榜这里的妓女身价高,他们自称"书寓",妓女称"先生",似乎是卖艺不卖身的。长三堂子历来是达官贵人、富商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到2008年5月,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重新整合包装郑渊洁作品,采用新颖的童书呈现方式,运用系统营销、持续营销战略,将《皮皮鲁总动员》打造成了近年来童书市场的领军读物。截至2008年9月,《皮皮鲁总动员》销售总量达1100万册之多,销售码洋达1.5个亿。为何这种旧书新做、新瓶装老酒的项目,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却能香飘万里,取得如此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956年的《人民日报》曾刊登措词严厉的警告文章,说:“举行舞会的风气,目前在上海的工厂,机关里颇为盛行……不少单位的舞会已经远远离开了‘活跃文化’这个正当的目的,出现了一种很不健康的倾向。铺张浪费者有之,贪污腐化者有之,聚众斗殴者有之……形形色色,影响极坏。好些单  相似文献   

15.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10,(44):28-28
《说文解字》中说:“香,气芬芳也。”而馨香的“馨”,也是香气远闻之意。而能产生这些美好的气味之物,尤其是专门用来制造香的原料也被称为香,如:沉香,龙脑香,迷迭香等。  相似文献   

16.
[原文]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座,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①。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②。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山西档案》2016,(4):1
可信与可爱,往往难以兼得。士农工商,白领蓝衫,晨兴夜寐,各有主业。所事或有不同,日久皆易怠倦。以倦怠而轻慢,因轻慢而移情,事例甚夥,无烦列举。此可见可信者之不可爱。所谓可爱者,往往不易得,或在云端地下,或距万里千年。因其轻灵缥缈,启人遐思,风韵格外美艳。美则美矣,却如充饥之饼,止渴之梅,可想象以陶醉,无亵玩而比对。此为可爱者之不可信。  相似文献   

18.
欣闻大连书店里出现了“文化导读”,一个已退休的大学教授单泽润先生作为第一个文化导读已经上岗。他每天为前来购书者解疑问、提建议、做指导,并为之提供参考书目。单教授说,他是学文学的,虽然只精通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等,但现在市场繁荣,新书不断,面孔生疏者有之,内容新奇者有之,为了能做好一个称职的导读,他常常会抱很多的书回家阅读。  相似文献   

19.
100多年以前的晚清时期,在本溪县的汤河流域,形成了一个新的行业--制香业.那以后的近半个世纪里,制香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果柴静不做电视.我想她会是一个不错的文字记者,因为她的新书《看见》里理念的表达几乎符合所有大学新闻系课堂上教授的写作技巧。比如.有故事、有细节、有直接引语等。柴静与《看见》最近也很火,媒体连篇累牍不说,居然还引发口水战。赞之者捧之如女神.贬之者似视之如蝼蚁。还有态度暧昧的中立者借此兜售个人观点。不过,正如鸡蛋好吃,但人们并不一定非要理会下蛋母鸡招致的每一个评价。因此.评价一本书的优劣。也不必理会七嘴八舌。读书首先需要“英雄不问出处”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