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2.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3.
忧虑和烦恼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4.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5.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关注教师心理危机——“心病”亟须医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温涛 《教书育人》2006,(4):13-14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想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教师不仅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因为只有教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创造的原野。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不让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感到压抑和产生受遗弃感。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课堂关系再也不是以往“填鸭式”,也不是较之略胜一筹的“诱导式”,而是要求师生在课堂中能彼此敞开心灵,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学生在课堂上有权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选择、评价、重组和整合,进而把知识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质疑、对教师发问、向权威挑战。于是乎,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想说、能说,我们就要费尽心思用激励性的话语去评价他…  相似文献   

9.
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要将这句话破译一下,实际上是说,以过去的办法教现在的孩子发生了困难,或现在的孩子不同于过去的孩子了。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工作对象,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同以往了。这说明教师的学生观应该重新审视了。在事物的渐变中,我们往往会习而不察,如若从宏观的时代大变革背景来观察,开拓我们的新视野,则可看出显著的变化。研究这一问题,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现代人,将提供重要根据和出发点。那么现在中小学有哪些变化呢?其中重要变化之一是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教师的权威日趋削弱。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生的一代人,他们成长的时代,是我国走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的年代,是我国人民重新享受人性的自由和思想空前解放的年代,这个时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个体的存在和个体意识。在这种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的中小学生都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着世纪转折与社会转型这双重变化所带来的剧烈冲击与震荡;历史之笔,急速地刷新了一切——从物质生活一直到精神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强辐射下,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灵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复杂与多  相似文献   

11.
孩子可能因为你的一句表扬而信心倍增,也可能因为你的一句批评而万分沮丧。孩子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但其实他们非常精明。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很可能影响学生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湖南省湘乡市东山乡的农民依靠科技而增加的收入,每年都在100万元以上。”———当我来到东山乡时,该乡农科教中心办公室主任刘述祖无不自豪地说。今天,东山乡的农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了科技对他们的帮助。而他们在每得到一次这样的帮助时...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与逻辑而言,应该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的身心敏感而脆弱,需要关心、呵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让你因此而走进儿童心灵,因为这是心灵对话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这次课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以人为本,强调终生学习。对传统的以管理者和领导者角色出现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实现课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课程,面对选修课,教师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挖掘教材。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果,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成为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者。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成为他们探究过程的观察、倾听、指导者。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课程,面对选修课,教师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挖掘教材,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果,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成为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者,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成为他们探究过程的观察、倾听、指导者。  相似文献   

18.
面对新课程,面对选修课,教师的导向和引领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挖掘教材,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效果,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成为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者,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成为他们探究过程的观察、倾听、指导者.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但是,重之太过也会有盲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只有兼容,才能加快学习和汲取的进程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注意。我们知道,间接经验是从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世代相传。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缩短认识过程的间接经验传递是十分必要的。它使我们省时而经济,促进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难免有人说:儿童阶段,主要学习的是间接经验。但是,我们注意到:近期以来,人们比以往任何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说:“我们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革命的新视觉来重新审视美育,得出的结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美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审美情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