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7.接、拋球目的:发展婴儿手的动作和视觉的协调性。方法:妈妈将一个小球给婴儿看看,说:“把小手臂伸开,妈妈给你球,你拿住!”当他伸开手臂时,立即把球慢慢抛给他,再让他学样把球抛给妈妈。可多次重复接抛球的动作。28.捧大球,拿小球目的:使婴儿初步感知实物的大小,发展感知能力。方法:妈妈拿着大球对孩子说:“宝宝来拿大球!”当他伸开双手时,轻轻地把大球扔给他。若孩子接不住,就让他走过去用双手抱起球。这时可反复说:“宝宝拿到大球了。”激起孩子的愉快情感。然后妈妈再拿一个小球说:“宝宝,过来拿小球。”鼓励他用一  相似文献   

2.
“酷迪病”     
在美国,家长编的故事中有圣诞老人、复活节兔子、牙仙子什么的,迪斯尼电影中的故事往往涉及恋爱,有灰姑娘、青蛙王子等。那时我相信这些恋爱故事是真的,但却很不喜欢,一听到“爱”这个字就感到恶心。而让我患上这个毛病的罪魁祸首是“m ush”这个单词。M ush的中文翻译为“粘乎乎的事物”,是我跟阿米丽一起发明的一种说法,它形容的是“法式亲吻”。如果看到电视里一对男女突然亲嘴,我们就紧闭着眼睛说,“恶心死了!M ush!”父母选择电视节目的时候我跟姐姐每次都会提出“不要有m ush”的必要条件。如果妈妈让我跟一个女孩子玩,我就以幼儿园…  相似文献   

3.
露珠和珍珠     
小青蛙呱呱大清早就起来了,跟着妈妈来到池塘边。忽然它看到一片宽大的荷叶上滚动着一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小球,心里非常好奇,不由得问妈妈:“妈妈,妈妈,荷叶上那亮晶晶的小球是什么?”妈妈笑着说:“那是月亮婆婆见我家宝宝乖,特地送来的礼物。它叫露珠,也叫水珍珠。”“是送给我的礼物?”呱呱又惊又喜。忽然它想起今天是好朋友翠翠的生日,“要是我把这颗珍珠转送给它,它一定会很高兴的。”想到这儿,呱呱马上向池塘里跃去,几下蛙泳就来到那张大荷叶旁。一阵风吹来,大荷叶晃动了几在空当中我表向演天,一空会点儿了排点成头“,人燕”子字就形…  相似文献   

4.
因为要上晚自习,又有诸如路途遥远、交通事故频繁等等客观因素,再加上交友不慎,阿米这个典型的具有传染性的“社会大米虫”天天向我灌输“资产阶级腐化思想”,大肆鼓吹在校就餐的好处,我想发扬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的精神都不行,终于被成功地“和平演变”了。阿米和我一起花言巧语、巧舌如簧地说动了妈妈,让我在校解决“温饱问题”,从此可以免去一番旅途劳顿之苦了。   留守教室的同胞看来还真是不少,说明意志薄弱、容易被颠覆的人并不止我一个。她们每天都童心不泯地边吃盒饭边看动画片,乐此不疲。我和阿米总讽刺她们终有一天…  相似文献   

5.
晚上我脱衣服睡觉的时候,看到我的毛衣起了不少小球球,而妈妈的毛衣却一个球也没起,我气愤得不得了,对妈妈大吼:“老妈!你说不喜欢买假货,你怎么给转买了假货!”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到这个桌子,他哭起来了,中国的妈妈爸爸在做什么?“小宝不要哭,妈妈打这个桌子,妈妈打这个桌子。”我在东京看到一个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到了这个桌子.他哭起来了——全世界的小孩撞到桌子都会哭的。日本妈妈就马上把他带过来,说:“再走一遍!再走一遍!”世界上有这种第二遍又撞上去的小孩子吗?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应该奖给谁 爸爸中了彩票,得了一个洋娃娃,他把四个小孩叫到一起,说道:“这是中彩得到的洋娃娃,谁最听妈妈的话,谁不和妈妈顶嘴,谁让妈妈做到了让妈妈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洋娃娃就应当奖给谁。”四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应该奖给爸爸。”  相似文献   

8.
球类游戏     
碰球入门 爸爸站在场地中间,两脚分开作球门,前面放一个大球,孩子站在离爸爸约2米远的地方,妈妈将各种颜色的小球传给孩子去碰击大球。将球碰入“球门”后轮换。 双重球门 爸爸、妈妈前后站立、距离约1米,两脚分开作球门,孩子在爸爸前2米远处传滚小球通  相似文献   

9.
“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这个问题,哪个妈妈都会答,而且答得八九不离十。“孩子什么时候会想?”对这个问题,妈妈们的回答就五花八门、没个准谱了。我的一个心理学同行,是美国人,她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从美国、中国的北京和香港、还有日本找了一  相似文献   

10.
在库仑定律的教学中 ,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库仑扭秤实验 .关于这个实验 ,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 )教材中第 1 73面讲到 :“在库仑做扭秤实验的时候 ,还不知道怎么来测量电量 ,电量的单位也还没有确定 .库仑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困难 .他为了改变带电小球的电量 ,就将这个带电小球跟与它同样的但不带电的金属小球相碰 ,由于两个小球完全相同 ,它们带的电量也一定相等 ,从而使带电小球的电量减小到原来的 12 .再用同样的办法 ,可以使带电小球的电量减小到原来的14 、18等等 .”对于库仑的这个做法 ,学生们很容易接受 .然而 ,…  相似文献   

11.
据抽样调查:中小学生对妈妈的要求是希望“妈妈不要对我板着脸”。这个请求天真而有趣,应当让做妈妈者想想。人们总以为,妈妈总是“慈母”型的,不想在不少孩子的眼里,她却是“板着脸”的人,这个形象出人意料也就不太雅观了。这就发生一个问题,在众多的妈妈里究竟是板着脸的多呢?还是笑咪咪的多呢?社会上又另有一说,认为现今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溺爱的多,孩子是家里的“皇帝”、“公主”、“太子”,要什么买什么,给什么,小宝  相似文献   

12.
富开颜 《山东教育》2004,(17):25-26
春暖花开,天气渐渐热了起来,风儿一吹,唤醒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花和小草,许多虫子也悄悄地爬了起来。波渡、贝贝、奇奇几位小朋友在草地上拨弄着什么。“出来了,出来了。”“为什么一碰它,它就变成一个小球了?”“它是吃什么长大的?”“它的妈妈在哪里?”“晚上它睡在哪里?”……我悄悄地走近孩子身边,和小朋友一起观察起了虫子。  相似文献   

13.
应该奖给谁     
父亲中了彩票,得了一个洋娃娃。他把四个孩子叫到一起,说道:“这是中彩得到的洋娃娃,谁最听妈妈的话,谁不和妈妈顶嘴,谁做到了妈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洋娃娃就应当奖给谁。”四个孩子齐声回答:“应该奖给爸爸!”  相似文献   

14.
猜物品     
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写完作业,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还玩那个‘猜物品’的游戏吧?”妈妈高兴地说:“好啊!” 这个游戏的玩法是:一个人先在心里想一件物品,然后由另一个人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猜出这个物品是什么东西,但是,对方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我们就玩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家是一个教师之家。我姥爷是教师,我妈妈是教师,一个月前我也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教师”。我的“学生”很特别,她是一名来自加拿大的教师,叫Helen,和我妈妈在一个学校工作。她说想学汉语,妈妈就介绍我教她,同时也想给我创造一个与外国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当妈妈告诉我这个消息后,我一蹦三尺高,恨不得马上见到我这个“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方头恐龙     
冰波 《课外生活》2010,(4):12-14
有一天,恐龙妈妈下了一个蛋以后,朝蛋看了一眼,就“哇哇”叫着逃掉了。 有害怕自己生的蛋的妈妈吗?一定是这个蛋很奇怪。 这个蛋确实很奇怪,因为它是方的。  相似文献   

17.
好妈妈     
妈妈在水果店里买了几个苹果,挑了一个最大的给刚刚。刚刚说:“奶奶病了,这个大苹果给奶奶吃。”妈妈摇摇头:“不用了,大苹果刚刚自己吃。”刚刚生气啦,心想:妈妈不是好孩子,不给奶奶吃大苹果。等妈妈老了,我就给妈妈吃小苹果。他理也不理妈妈,一个人跑回家去了。  相似文献   

18.
冬冬的故事     
两个妈妈冬冬听到妈妈喊外婆“妈妈”,喊奶奶也喊“妈妈”感到十分奇怪。“我只有一个妈妈,你怎么有两个妈妈?”妈妈笑着说:“妈妈象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只有一个妈妈,长大了,就有两个妈妈了。”“那我也要两个妈妈。”冬冬说。“好,等你长到爸爸这么大的时候,你就有两个妈妈了。冬冬盼着快点儿长大,好多一个妈妈喜欢他。  相似文献   

19.
露珠和珍珠     
小青蛙呱呱大清早就起来了,跟着妈妈来到池塘边。忽然它看到一片宽大的荷叶上滚动着一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小球,心里非常好奇,不由得问妈妈:“妈妈,妈妈,荷叶上那亮晶晶的小球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点滴     
我高中班里有个男生,名字叫何难。因为这个特别的名字,老师常常叫他回答问题,反正对他来说,这有何难! 我对他名字的来源很感兴趣,就去问老爸,什么情况下可能取这个名字。老爸告诉我,可能是因为他爸爸很想有个儿子,如愿以偿后就很得意,这有何难! “如果他妈妈再生一个儿子呢?”我问爸爸。爸爸说:“就叫何必。你想想,一个就够麻烦了。再生一个,这又何必?”“那如果他妈妈又生了一个呢?”爸爸叹了口气:“那只有叫何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