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管先海(濮阳市档案局副研究馆员):<档案管理>作为中国档案学事业类核心期刊,自2005年扩版以来,刊发了许多质量上乘的理论探讨和业务研究文章,比如刘东斌的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系列文章、李兴利的业务研究系列文章,都是不可不读的佳作.  相似文献   

2.
2005~2008年《档案管理》杂志载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取2005年~2008年《档案管理》杂志收录的论文进行统计,从载文数量、文章基金项目、论文单位分布、地区分步、期刊核心作者和作者合作度等指标评价了《档案管理》杂志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朱先生下如此功夫写下这首长篇打油诗,令人感动。一本杂志最怕读没反应。冷漠比批评更致命。办休闲版的初衷是想在专业库房里开一扇小窗。让读坐冷板凳之后透透气,开开眼。专业杂志本身的定位决定大部分章是专业性的。专业性章是不可能好读的。这一点许多读可能有误解:认为任何章可读性都是第一位的。实际上是不对的。应该说,所有专业章都不好读,和作的学素养没关系。只是受专业限制而已。  相似文献   

4.
写理论文章不易,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文章更难。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理论文章的写作质量呢?联系写作的具体要求,结合过去编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撰写理论文章必须防治“五病”。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述了全宗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讨论了全宗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与发展,论述了其对我国档案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封面文章之于杂志的意义相当于头条新闻之于报纸的意义.对于杂志来说,封面文章是主心骨,它明确地告诉受众该期杂志选题的着力点.怎样把封面文章的功夫做足做精是杂志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孙营 《新闻与写作》2004,(10):40-41
翻开现在的报纸、杂志,我们经常能被这样一类文章吸引,例如: 枯树的启示 广广 记得有一年冬天,家里没柴烧了,父亲出去找柴,看到一颗“死树”,就把树枝砍了做柴。但到了春天,父  相似文献   

8.
(二)台湾地区发表档案管理和档案学文章的期刊应该首先明确一点:台湾地区截至2000年年底,尚无一本专门发表档案专业文章的期刊,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学研究的文章,则是在有关单位主办的期刊上零散发表.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杂志》(简称《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今已有40个年头。从最初的季刊,到1987年转为双月刊,再到1999年变为月刊。至2022年9月,《杂志》共计出版了41卷377期,40年来刊发文章总数超万篇。在40年的编辑出版历程中,《杂志》坚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办刊宗旨,形成了前瞻探索与现实研究并重,理论学术与实践操作共举的特色,对推动各系统图书馆在当代信息环境中的专业管理和创新实践,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工作之余翻阅了一下2008年第1~5期《档案管理》杂志(以下简称“第1~5期杂志”),由于对专业版块情有独钟,精心细读了该版块各个栏目的文章.引发了自己对该版块14个栏目的点滴看法与建议.在此不揣浅陋,斗胆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1.
理论文章,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文章体裁。特别是党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读者解疑释难,理论文章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部队的新闻干事、通讯员,注意力一般都在写消息、通讯上,即反映部队的工作成绩、经验;理论文章的作者,多是机关干部、理论研究人员、院校教员、领导干部等。我觉得,通讯员也应该对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最近收到了《档案管理》2009年第2期(以下简称"第2期")杂志,走马观花速读后,脑子里对文章标题、作者署名、摘要与关键词存舍、关键词标注、作者单位等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不知妥否,现斗胆说出来:  相似文献   

13.
杂志的封面文章是一份杂志的"门脸",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因此,办好一份杂志必须先做好封面文章.1998年4月创刊的<财经>杂志在我国现存财经类媒体中具有较强的特色与个性,<基金黑幕>、<银广厦陷阱>、<庄家吕梁>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是该杂志成功的一大因素.而封面文章正是这类财经深度报道的载体.本文以2002年至2003年10月的<财经>杂志封面文章为例,从其报道思路和报道组织方式两个层面对其特色做一番研究.  相似文献   

14.
蒋剑翔 《新闻记者》2004,(11):64-64
《新闻记者》杂志近来发了好几篇关于编辑记者剽窃通讯员稿件、或在通讯员稿件上随意挂名的批评文章,作为新闻界中人,读后心里确实感到不是滋味。但我又不得不说,这些文章发得好,发得太及时了!  相似文献   

15.
村档应当村管--与田丰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第六期《档案管理》刊登的田丰同志的文章———《“村档乡管”是解决农村建档难的有效方法》,引起笔者的诸多思考。笔者认为,“村档村管”才是农村建档的正确有效途径。1“村档乡管”的不妥之处1.1有悖《河南省村级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本村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由本村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并且“村民委员会要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管理体制,确定1名主要村领导分管本村档案工作”。如果把村里的档案全部集中到乡镇档案室统一管理,明显违背《办法》的规定。1.2不符合乡镇档案部门的实际和机构改革的方向。乡…  相似文献   

16.
改版后的《档案管理》发生了不少可喜的变化,但在我看来,是改良,不是革新,这里不再温良恭谦让地奉承,直接用刀棒了。(蔡:刀棒最有警示作用。且让我们看看雷先生的刀棒功夫。一本杂志宁愿挨刀棒,也不愿被捧杀。挨打才能长进嘛。)总体的感觉,《档案管理》能让人由衷喜悦、让人会心微笑,能勾眼抓心的文章实在不多;让人看后难忘、让人久久萦怀的更是难遇。即使档案系统也有不少人在大多的时候,只是信手翻翻,随意丢下,似微弱的风吹过,不能在心湖留下让人快意的涟漪。而且,从内容到形式,依然给人象牙塔的清谈,老夫子的迂腐。似乎听不到时代的脉搏,…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到小书摊上翻翻杂志或报纸的副刊,经常可以看到署名“佚名”的文章,有些时尚类、生活类、励志类杂志竟然一期杂志上有四五篇署名“佚名”的文章。在前几年里,我对“佚名”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家写作能力真是了得,就跟批量生产一样。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原来这“佚名”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正确的读法应当是道名或隐名。  相似文献   

18.
理论宣传是综合性党报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从理论的角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起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要作用。由于理论文章是以说理为特点的,它不同于新闻作品中的消息、通讯等能告诉读者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因此,在可读性上不能与之相比。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除了一些理论工作者外,大部分读者对党报上的理论文章都不大感兴  相似文献   

19.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理论文章要增强对读者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影响力,必须具有清新的文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在中国政坛吹来一股清新、质朴、生动的文风。学习习主席系列讲话的典范文风,就需要用朴素的语言阐释深刻的思想,在“摆事实”中讲好道理,用文化元素增强文章的厚重底蕴.在“动之以情”中“晓之以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