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昊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现今人们主要是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太极拳,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他们两者的特点、作用、形成、内容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此让人们更好的练习太极拳,掌握太极拳之精髓。  相似文献   

2.
李正 《武当》2001,(1):19-20
如今,随着人们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追求,太极拳运动开展的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杨式太极拳,以其飘逸潇洒的外形,凝重深邃的内涵,颇受广大群众喜爱,已成为流传最广,习练者最多,海内外老少妇孺咸宜的一种强健体魄、自卫防身之术。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原本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武打技艺,但它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却不是由于它的武打功效,而是由于它的健身功效。太极拳著作家顾留馨所著的《太极拳研究》一书中曾引用了清朝末年的一首古诗:“世人谁知太极拳,谭公病愈始乃传。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氏传。”这说明由于取得了治病强身功效,太极拳这一家传武艺才作为健身运动广泛流传开来;也说明杨氏将陈式太极拳改进为易于教学、便于推广的杨式太极拳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8,(11):39-47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个门派。目前这些门派,除陈式拳传人多尊陈王廷为拳祖外,其他门派均尊张三丰为拳祖。  相似文献   

6.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7.
路迪民 《武当》2005,(5):28-29
什么叫"传人"?太极拳的"第几代传人"怎么划分?这是一些传统太极拳习练者所关心的问题,历来看法不尽一致。笔者在筹备西安"2005年杨式太极拳名家座谈会" 的过程中,也遇到此类问题。本文以杨式太极拳为例谈谈拙见,也涉及了对某些杨式传人之称谓的些许看法。《辞海》"传人"条,有二义:①指道德学问等能传于后世的人。②继承某门学术使之流传的人。按第一义及第二义的"使之流传"而论, 可把"传人"笼统定义为"传授  相似文献   

8.
李德印超越门派的学院派领帅李德印1938年出生,河北安新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爷爷李玉琳师出名门,先后拜李存义、郝恩光学习少林拳、形意拳,拜孙禄堂学习孙式太极拳及八卦掌,拜李景林学习杨式太极拳、武当剑。曾任上海尚德国术馆馆长、山东省国术馆教务长、哈尔滨太极拳社社长,被誉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太极拳开拓者。叔叔李天骥,毕业于山东省国术馆,得到父亲和孙禄堂、李景林等名师的指教,主编了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等第一批国家统一武术教材,如今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为太极拳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5年第1期《名家信箱》栏中刊登了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先生答新疆乌鲁木齐市李岐山的来信,称:“现在的杨式太极拳套路,都是杨澄甫先生最后定型传授的,也就是杨式太极拳大架。当年,杨澄甫先生在教拳的时候,传授了许多外姓弟子,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传’。由于当时杨澄甫的子女年龄太小,还没有从杨澄甫先生那里得到传授。所以,我认为杨式太极拳不存在‘内传’和‘外传’之说。”  相似文献   

10.
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是体现杨式太极拳“十要”(即澄甫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的两个重要要素。松和沉做好了,“十要”就不难做到。反之,就打不好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1.
仰东 《中华武术》2000,(9):33-3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体育的瑰宝,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五大流派。44年前,为了更好地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太极拳,有关专家创编了二十四式太极拳,以后又相继创编了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它们都属于太极拳简化套路的范畴。如何正确认识传统套路与简化套路的关系,对我们研究发展太极拳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胡伟容 《精武》2003,(4):8-9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自幼喜武,十几年来修炼太极拳,年轻时学练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以及42式、48式太极拳、太极剑,近年来专修吴式太极拳、剑。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传承进行论述。杨式太极拳的发展经历了发展期与普及期,杨式太极拳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进行传承。研究希望能对杨式太极拳的传承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期中国传统文化能借着太极拳这一载体发扬得更加广大。  相似文献   

14.
云南 《武当》2014,(8):21-22
每当提起杨式太极拳的源流,就有人大言不惭的大放厥词,说杨式太极拳是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衍化而来,其根据就是因为杨露禅当初去陈家沟找陈长兴学拳,拜长兴为师,学的就应该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相似文献   

15.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3):45-47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散打名将陈超江西省大余新城中学钟荣鹏同学问: 我是一名中学生,初学杨式太极拳,很想得到名家的指导。我想向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老师请教几个问题。 1.杨式太极拳的练功程序和步骤是什么? 2.太极拳与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  相似文献   

16.
路迪民 《武当》2009,(5):32-33
这是笔者多年来萌生的一个总体看法,即中国的太极拳可以分为两大总系。对太极拳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发现,从拳架名称和整体结构上看,当代太极拳主要流派中,杨式、吴式、武式、孙式是基本一致的;陈式和赵堡是基本一致的。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两个蒋发的传承所致。杨式太极拳源于乾隆的蒋发;吴式太极拳直接源于杨式;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首先从学于杨禄禅,  相似文献   

17.
汪新华 《中华武术》2006,(11):29-29
杨式太极拳云手在杨式十六式、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及杨式传统八十五式等套路中均是一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式子,它充分体现了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中正圆满、动作和顺、轻灵沉着,以及练习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传人秦庆丰  相似文献   

19.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5,(10):57-59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  相似文献   

20.
我想请教如下几个问题。1、演练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108式和85式,是不是越慢越好?打一套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应该用多长时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