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R&D投入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为依据,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深入考察近年来我国R&D投入的增长变化情况.我国R&D经费投入连年高速增长,企业作为我国R&D投入主体的地位日益加强,我国R&D经费在投入类型上更加倾向于试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R&D的投入强度依然很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经费投入的比例失衡,政府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继续加大我国R&D经费投入,提高R&D投入强度,特别是加大政府R&D经费投入,协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的比例,是我国科学技术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和源泉。通过对美国基础研究投入情况总结与分析,为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及绩效评估工作提供借鉴。本文系统分析了美国联邦政府基础研究投入与执行、基础研究经费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加强基础研究经费绩效评估等相关政策建议,对我国未来基础研究经费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来源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是支撑国家长期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稳步增长,但比重呈下降趋势,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重和强度偏低,与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中央财政科技拨款是基础研究经费的主要来源,地方财政投入极少,财政基础研究科目经费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只有六成,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低,高校R&D经费中用于基础研究的比例偏低。在分析基础研究经费来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状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基础研究投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一直处于5%左右,但基础研究经费总量排在世界前列;中国政府在本国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基础研究总投入的80%以上.但是,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主体单一,投入来源结构不合理,企业和高校投入少.结合对202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测算,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R&D的比例应达到25%以上,应把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纳入国家各项创新评价体系,实行特别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把大学自筹基础研究投入作为创新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角度考察了基础研究的公共产品属性,并在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财政责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评述以及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对完善我国基础研究中的政府财政责任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即: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社会公益属性;增加财政性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性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结构;完善财政性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校整体科研实力不断提高,并且承担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任务,但是基础研究投入问题是制约高校未来承担更多基础研究任务的瓶颈.着重分析了高校基础研究投入存在的问题:R&D经费来源结构单一、分配结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多样化R&D经费的来源渠道、合理化R&D经费的分配结构、科学化R&D经费的内部配置.  相似文献   

7.
正1科学基金多元化投入实践探索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科研经费投入的支持,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投入19677.93亿元,比2017年增长11.77%。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090.37亿元,比2017年增长11.78%,占RD经费总投入的5.54%[1]。与欧美等发达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运用Hansen面板门槛模型,以政府科研投入强度和人均政府投入科技经费为门槛变量,基于201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规模对高校基础研究科研产出的非线性影响关系。研究显示,二者对高校基础研究科研产出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政府投入强度处于中等区间为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对基础研究产出的最优促进区间;人均科技经费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研发人员规模对基础研究的促进作用;强调资源配置和优化结构比单纯追求投入规模的增加对基础研究活动更有意义。我国整体上处于政府科研投入强度中等偏高、人均科技经费不足的情况,科研资源配置存在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资料,分别从北京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的份额、10年数据对比、人均经费投入强度、执行部门和产业分布等五个维度,分析了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偏低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持续稳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并优化投入结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提升科研院所和高校研发活动中基础研究的比重、适当加大地方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等几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吴建南  徐萌萌  赵志华  张炜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472-1478
基于20世纪80、90年代中美两国研发经费的比较,本文对90年代至今中美两国研发经费投入进行再比较。研究发现,尽管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已有较大变化,但在投入结构与投入主体方面却并未改变:美国依然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我国似乎并非如此;美国主要是联邦政府在支持研发,我国地方政府的研发投入不仅与中央政府相当,而且上升趋势明显;美国研发投入基于市场失灵理论,而我国则似乎更多的是基于“重视”。在公共财政投入绩效日益为各界关注的情况下,建议积极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和政府作用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优化我国研发投入理论;在稳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完善科研统计的条件下,尽快优化调整研发投入结构、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投入,特别是进一步探索地方政府研发投入的适宜规模,考虑逐步减少地方政府的直接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