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认知的角度讲,"类同"是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原型意义,"并存"、"添加"、"递减"等意义是人的认知能力作用于"也"字的语义结构——比较框架进行概念化的结果,是对"也"字语义结构中不同部分的凸显,也是"也"字语义理想化认知模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下列几组字,在学习运用中容易混淆记错。我们不妨编成顺口溜来巧妙读写,或者从偏旁部首的不同去理解字的意义,也可以从字型方面加以辨析,以帮助记忆。1.恳垦这两个字音同,形、义都不同。恳:形容词,用于表示人的心情。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系,表示真诚、诚恳的意思。如“恳求、恳切、恳请”等。引申为请求的意思,多为礼貌用语。如“转恳、敬恳”。垦:字意与土地有关系,作动词用,本义为用力翻土,引申为开垦的意思,多指开辟荒地。如“垦荒、垦殖”等。2.蔽弊这两个字读音相同,构字部件相同,所不同的是,声旁和形旁的书写位置正巧相反。蔽:本义为遮…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语言文化差异以及语用学的角度,对三个三代同堂家庭在近四万字的谈话中所用的反馈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家庭和中国移民家庭在会话中使用的反馈语有明显差别;在家庭成员中,不同辈分的人使用的反馈语也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从人、从卩、从大、从女等主近形旁字相互通用这一规律,着重揭示,甲骨文中由这些义的偏旁组成的字,多是国族名、地名和人名,即字人、从卩为国族名、地名,也就是这一国族之“人”的通称;而从大或从女,为人名,则分别是该国族男子或女子的专称。本文依据上述规律对一些甲骨文字作了新的考释,其中有些为后世字书所无的字由于有了形、音、义的认定,也成为可识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红字》包含许多含义丰富的象征,A字就是其中寓意最为深刻的一个。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A字做出不同的解读。A字是海丝特生命活力的体现,是丁梅斯代尔野心和痛苦的化身,是齐灵沃斯的身份和他邪恶技能的代表;是崇尚年老的清教社会的象征。但最终,A字体现为真实人性的全部,它显现在珠儿身上,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中的许多文言实词都有不同的含义,即便是一个含义大致相同的文言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的作者笔下,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含义。本文以统编版教材中"乱"字为例,从三个方面对"乱"字进行解读,由此生发开去,解读出"乱"字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释"咎"     
分析了"咎"字的甲骨文形体,认为"咎"字的初形为上从倒"止"下从"人"的会意字,"咎"字的字形义为天神降灾祸于人.<说文>根据"咎"字已有讹变的篆书去分析字形,认为"咎"字"从人各.各者,相违也",不确.  相似文献   

9.
殷墟甲骨中有关于"蔑"的若干卜辞,对该字的考释历来颇多争论。早期其字形的某些部分或从"人"、从"戈"、从"女"、从"■",相配使用。第一期之后其字数量不多,可见形体似渐趋稳定,在商周之际及西周的金文中有不同的用法与含义。该字在商代卜辞作先臣名、微茫小雨、攻灭击杀使用,商周金文中则与"历"字相配,表懋勉嘉美之义,为铭文常用语。  相似文献   

10.
孩子成长是有规律的。笔者认为,孩子的成长规律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也最意味深长的字——"人"上。儿童的发展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右捺。一撇一捺,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字。左撇的认知发展,主要是在孩子求学过程中完成的,而学习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名篇《寡人之于国也》中有一句是"填然鼓之",有的人对其中的"填"字的理解有不同看法,认为"填"字应是形容词,翻译成"猛烈地"。本文从象声词的产生,"然"后缀的组词,鼓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三方面论述了"填"应为象声词,翻译为"咚咚地"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12.
人神关系的探讨不仅是基督教的文化概念,也是西方文学中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上帝对于人的关系绝非静止不动,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结合<红字>中A字象征含义的变化,揭示人神关系从对立走向和谐以及这种变化对于理解作品主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常常令人入迷。仅以汉字为例,一个读音下会有很多汉字,比如"du"就包含"读""独""毒""肚""堵""笃""赌""渡""妒""度"……这些汉字各有不同的奇妙意义,不同的人,即使读到同一个字,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读到同一个字,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生发不同的情感。——请从"du"所包含的汉字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并以此为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74-79
以《说文解字》人部字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人部字按一定的意义进行分类,进而探讨人部字中的同义词现象,并分析人部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结果表明:人部字的义类十分丰富,其中有很多同义词,许慎在训释时采用了不同的训释方式,反映出其中不同的语义特点;从意义分类中我们也看到了人部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古人的地位、古人的审美观等。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一个“两”字,在英语中有很多种翻译方法。但是在不同的场合,其译法也不同。试翻译下列各句中的“两”字:1.桌子上有两本书。There are__books on the desk.2.今天天气很冷,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人。  相似文献   

16.
越南和日本、朝鲜、韩国一样,在与汉文化交流接触过程中,接受并长期使用了汉语和汉字。基于汉字的材料,越人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喃字”,加以利用并将民族文化特色发扬光大。从喃字的来源,喃字历史分期,喃字的结构,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研究“喃字”,认为喃字是越南民族文化的产物,但从文字类型上说,它属于方块字文化圈,因此可以说,在近千年的历史里,喃字是越南与东亚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形声字是汉语中造字能力最强的构字方法,也是现代汉语中数量最多的汉字类型。它构字往往是选择一个音相同或者音相近字做声旁,再配上一个表意类别的形旁,组成不同的字,同一个声旁可以加不同的形旁,同一个形旁也可以加上不同的声旁,由于这种构字方法的灵活与简便,它成为造字能力最强的构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汉字很神奇,也很复杂,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和语言环境中,意思各异。同一个字的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如何来甄别这些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 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 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 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 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 "幼名、冠字,周道也。"  相似文献   

20.
李章移鱼 姑苏才子李章反应敏捷,诙谐滑稽。一次,他应邻居之邀赴席饮酒。客人入座后,开始上菜,其中有一盘鲑鱼,非常肥美,是一桌中的上品。但这盘鱼却摆在主人面前,李章想要吃到很困难。于是他对主人说:“你我都是姑赫(蘇)人,这个‘棘’字有不同的写法,有的人把“鱼”字写在左边,有的人却写在右边,到现在我也不知到底应该如何写?”主人说:“古人作字不拘一体,这个“鱼”,可在左,也可在右,移易从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