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赖永军 《体育世界》2011,(2):102-10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料法、调查法、分析法对高校开设奥林匹克学对中圆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思想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妁,它对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人生哲学教育以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提出在人文奥运环境下,加强高校奥林区克教育,开设奥林匹克学。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对冷战时期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奥林匹克教育进行梳理与归纳.奥林匹克学院面常年向青年开展教育活动,传播具有普适价值的奥林匹克精神和理念.冷战时期,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作为专门的奥林匹克教育机构经过艰难的发展,其奥林匹克精神深入人心.它已经与140多个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及奥林匹克研究中心组成世界范围的奥林匹克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致力于将奥林匹克精神、理念转化为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实际行动.由于政治经济不断介入奥运会,其教育价值的发挥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奥林匹克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分析了有关奥林匹克标志的基本法律问题,界定了奥林匹克标志的范围与性质.对我国奥林匹克标志的主要侵权形式以及奥林匹克标志保护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找出了我国目前在法律适用和实施机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制定独立的<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法>;开辟"奥运绿色通道";加大打击侵权力度;扩大宣传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三--顾拜旦与奥林匹克理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奥林匹克理想是顾拜旦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以奥林匹克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一种对未来的设想和信念,并经过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本文作者从以下5个方面来论述:1.奥林匹克理想是体育文化概念;2.奥林匹克主义是奥林匹克理想的核心;3.奥林匹克运动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实践;4.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体现;5.《体育颂》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论"奥林匹克教育"应该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意蕴审视与理解奥林匹克教育.在超理想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形成了奥林匹克教育的第三条道路,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教育.后北京奥运时期,中国奥林匹克教育应该缓行,应该在前提条件、基本立场、实施的强度、开展的形式等方面做出战略调整,以更理性的姿态与更合理的行动,促进国际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国奥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奥林匹克宪章》的研究发现: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奥林匹克基本原则,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保障;以国际奥委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奥林匹克组织,是实现奥林匹克目标的组织保证;以夏、冬季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奥林匹克竞赛活动,是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杠杆。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由此,作为青少年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应倍感肩负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使命的重大。如今,奥林匹克教育在北京开展已近一年,从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到同心结活动,奥林匹克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其中北京各区县教委的指导与规划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于丰台区教委而言,其在奥林匹克教育中的一系列举措起到的强大推动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青奥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即将于2010年举办的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与青年奥林匹克节一脉相承,是青年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欧洲青年奥林匹克节和澳大利亚青年奥林匹克节进行简要介绍,分析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青奥节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主要结论:青奥会在项目设置上在与奥运会大项接轨的同时考虑到了青少年的特点;在传播方式上注重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吸引青少年的参与;更为强调奥林匹克的教育宗旨,弱化国家主义倾向和功利性目的.青奥会可能存在竞技性与教育性失衡、运动员低龄化等问题,建议国际奥委会借鉴青奥节的经验教训,探究更适合青少年成长的项目及规则设置、年龄要求,促进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我国在以青奥会为契机、加强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奥林匹克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活动的本意,是想通过动员和组织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接受奥林匹克主义完善人生的教育,形成一支全球性的类似宗教性的社会力量,进而改造社会,这是一种实质上属于改良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运动。由于种种矛盾,后来嬗变为一种世界性的竞技运动活动,即奥林匹克运动会,变成了建立和发展以竞争原则为指导的世界性统一大赛场的理论和实践。我们从其社会本意进行学术性的研讨,有助于对其本质、功能的认识,利于对策的抉择。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学对我国体育价值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建立奥林匹克学科体系至关重要。奥林匹克思想的传播为我国体育价值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国体育价值理论在价值形态、价值的作用对象及价值观的效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从奥林匹克思想内涵的角度对我国体育价值理论进行整合十分必要。这是发挥和运用奥林匹克学科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黄雅男 《体育科技》2012,33(2):8-10,14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YOG)是一项旨在让青年们受到奥林匹克价值教育,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生活方式而设立的体育赛事。青奥会需要大量的志愿者为其服务,青年学生们是青奥会的主人,学生志愿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青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在参加青奥会志愿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展示自我,除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之外,也为他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现代奥运报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与背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奥运会报道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全世界数十亿公众都是通过媒体来了解奥运会。从某种角度来说,历届奥运会都是“媒体制造”,但媒介奥运与真实的奥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现代奥运报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异化与背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与奥林匹克的和平精神背离,金牌至上、总以成败论英雄与奥林匹克的参与精神相悖,商业气息严重与奥林匹克公正精神背离。构建奥运与媒体的和谐关系,回归奥林匹克精神本质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林显鹏 《体育科研》2005,26(1):17-20
阐述奥运会科学大会论文录取概况及我国入选、参加情况,分析总结了各学科学术报告情况及特点,对该次奥运会科学大会的运作管理情况作一简介,由此对我国举办2008年奥科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海  李颖川 《搏击·武术科学》2011,8(4):111-112,124
在奥林匹克精神渐行渐远的背景下,"青奥会"秉承奥林匹克大旗跃入了世人的眼帘:这里,不再设立奖牌榜,不再以成败论英雄,竞技卸下了功利的外衣,在回归奥运本源的同时,也让我们寻觅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通过对首届青奥会的诞生及其奥运本源的回归、青奥会面临的挑战、中国体育的发展思考等问题进行分析、反思,认为青奥会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中国体育新体制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一定会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强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会--源自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与东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相接触与融合的盛会。文章主要从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动互补,北京奥运将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等几方面对其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对国际奥委会创立的条件进行了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组织学为理论基础,对国际奥委会创立之时的概况及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了解奥林匹克运动和宣传奥林匹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代遗产研究呈现出从文物到遗产、从过去到未来、从物质到精神三个动态走向;奥运遗产观的建立具备创造性基础、大发展背景以及内源性需求三个现实性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对“未来”的梳理归类转向“当下”的谋划落实,尝试性建构起基于未来遗产说的奥运遗产观。  相似文献   

18.
翁锡全 《体育科学》2004,24(2):1-3,47
采用文献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国际奥委会环保政策的制定与对申奥城市的环保要求,比较分析第27~29届奥运会候选城市的环保条件以及其在获取奥运会举办权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认为,悉尼获得第27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得益于结合当时世界环保浪潮而在申奥史上首次提出“环保”口号;制定具体的“环保”措施,则是雅典取得第28届奥运会主办权的制胜法宝;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则与首次将环保列入申办纲领和提倡环境教育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体现了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一种特殊性和广泛性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教育体系,它包含奥林匹克知识教育、奥林匹克理想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催人向上、可以为我所用的教育内容。奥林匹克精神融教育、竞争、参与、公平、团结和民主于一体,是一种意识形态。奥林匹克主义所追求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公平竞争、遵守纪律、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与中央六中全会《决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与内容是相符合的。我们可以利用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