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以观察、教育叙事和个案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了一个幼儿从出生到5岁的所有绘画作品生成的过程,探讨幼儿绘画认知能力发展特征。结果发现该幼儿绘画认知能力发展有如下特点:幼儿“画所知”能力略早于“画所见”能力,但画画的“知”“见”能力是交替并进,相互促进的;幼儿绘画认知的心理结构最早表现为无具体内容的结构,其次是图式结构,而后提升到一般结构;如果从0岁开始给予孩子丰富的感觉刺激以及绘画表现刺激,孩子“画所知”和“画所见”能力的出现时间比罗恩菲德和吕凯等理论家提出的年龄要早至少2—3年。  相似文献   

2.
孙磊 《早期教育》2012,(11):21-28
本研究通过对全托与日托幼儿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来比较两者在情感表现上的特点及差异。研究对象分别是寄宿制与全日制中4岁~7岁的幼儿,使用全班集体自由命题作画的方法。绘画的主题一是反映幼儿情绪特征的"我最伤心的一件事",另一个是反映幼儿与父母之间亲子关系的"我的家"。结果表明,寄宿制幼儿在绘画表达方式,绘画内容及作品所体现的同...  相似文献   

3.
<正>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达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以及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段。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中分析得出:3—4岁的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情节。这  相似文献   

4.
一、主办单位安徽《红蜻蜓》杂志社二、征稿要求1.凡是年龄在3~9岁的幼儿、小学生均可投稿。2.投稿须知:作品内容、体裁、主题不限。A.书法类作品书写内容自定(可用铅笔、圆珠笔、签字笔、毛笔等工具书写);B.绘画作品——水彩画、蜡笔画、素描、国画等都可以,最好是将画好的原作  相似文献   

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过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我们会基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验较少的考虑,为了保证幼儿能够顺利地完成本次教学目标,习惯给幼儿提供几幅老师事先根据教学目标画好的作品。这类绘画作品就是《指南》所指的老师提供给幼儿的“范画”,本不应该提供给幼儿。  相似文献   

6.
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他们在墙上、地上、手上、衣服上随意挥笔作画.他们有的画是横线、竖线、斜线掺杂在一起、有的画全是螺旋线、有的是很多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圆,总之他们的画杂乱无章,要让他们真正画一样东西实在太难了.在大人眼里他们的作品简直是乱七八糟,其实这就是每个幼儿都要经历的涂鸦期.涂鸦是幼儿绘画的起点,是幼儿未来绘画不可缺少的准备阶段.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度过这个涂鸦期呢?  相似文献   

7.
我画我心——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通过画面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供研究的幼儿绘画作品。然而这些作品很多时候是按照教师的意愿完成,甚至是经过了教师的“修改”。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展现个性,表达情感,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心理状态,我借助于日记画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绘画活动开展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自信心不强的幼儿,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或坐着发呆直至活动结束也画不出一幅完整的作品.这是极不好的习惯,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利,更是折损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应“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做一个引导者,让孩子自主积极地参与到美术作品的修改中来.  相似文献   

9.
小班幼儿(3岁-4岁)绘画的发展大部分处于涂鸦期,少部分处于象征期的初始状态。他们的作品常常难以看懂,但此时的幼儿已表现现希望借助于绘画与别人沟通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郊游去张右霖(6岁,粉蜡笔、彩色笔画) 专家点评:绘画能提供幼儿发挥想象力之途径.这幅作品中,路的中央有一台电单车,车上有一人用双手握紧摩托车的把手.由于摩托车是成人才能骑乘,而画中的人物正是描绘作者自已,因此这幅作品是属于幼儿因生活经验之认知而创作出来的想象画.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在数码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美术教师要注重自我的专业化成长,才能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建立高尚的审美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现在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技能的发展、教学领导力的提升、自身文化底蕴的累积、专业技能的扩容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一方面要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创造精神,塑造"创造型教师"的新形象;另一方面要给予幼儿语言表达与动手操作的机会,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儿童美术教育对人文精神的背离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内容构建缺乏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依旧以教师的高控制与个人评价为主等背离人文精神的现象,不利于儿童审美素质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实现儿童美术教育对人文精神的回归,教师应从美术教育目标的融合性、内容的全面性、方式的多样性和过程的真实性等方面着手,为儿童提供充分的美术实践活动,关注儿童生活,在尊重儿童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必然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努力建立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提高自身设计和指导儿童美术教育的水平,能为儿童提供大量的美术欣赏机会,并能根据每个儿童的发展特点与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保证每个儿童都能获得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新 《成才之路》2020,(7):100-101
幼儿教师要合理地指导幼儿参与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设计游戏情节,对幼儿活动进行观察记录,鼓励幼儿延伸游戏主题,适当投放游戏材料,从而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游戏,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能够最大程度地彰显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获得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并在内部动机的激发下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与思维习惯。由于当前幼儿园教师对绘本的解读缺乏深度,对绘本教学目标的设置过于浅显,绘本教学过程缺乏层次性,绘本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致使绘本教学难以帮助幼儿进行深度学习。要改变这一现状,实现绘本教学对幼儿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深度研读绘本,准确把握绘本内容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为绘本教学目标,增强幼儿深度学习的目的性与方向性;引导幼儿反复阅读绘本,增进幼儿对绘本内容与意义的多重理解和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recent study that explored children’s aesthetic preferences. Authors of previous studies in this area have concluded children have a relatively narrow range of preferences based on judgments about their responses to images. In other contexts,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children’s perspectives on their environments and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them to take photographs in response to research tasks. 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draw on both approaches in order to develop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aesthetic preferences. Fifty-one children in two primary schools were asked to find and photograph images to represent their perceptions of beauty.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r how children’s environments influenced their preferences, the schools were located in contrast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article explores several contrasts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images and offers explanations for these contrasts. It suggests that previous studies may have underestimated the diversity of children’s aesthetic preferences and that soci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y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s aesthetic preference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both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could adopt similar methods to develop our understanding of children’s perspectives, identities and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7.
教师要摆脱成人的审美标准,尊重与欣赏每个幼儿的美术作品,从他们的美术作品中观察幼儿的内心世界,解读幼儿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充分引导幼儿将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进行创造性呈现,最终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符合幼儿审美价值的受教育环境。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增设艺术背景、添加辅助材料、加强视觉效果、构架立体形象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将美术作品进行情趣化、情境化、立体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陈迁 《幼儿教育》2012,(15):12-15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与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相互包含对方的因素。游戏与艺术的天然联系使得通过游戏化的艺术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艺术能力发展成为幼儿艺术教育的应然追求。游戏化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是指教师通过设置或营造特定的氛围与情境。使幼儿能自愿依照一定的规则,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与表现艺术,从而形成一定艺术能力的艺术教育活动。依据幼儿的审美心理发展特点,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联觉、体验、情境和形式转换等游戏化的艺术教育活动策略。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格,是儿童必须发展的基本素养。儿童科学精神的形成有赖于教师的引导,这使得科学精神必然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幼儿园教师应当具有求真精神、质疑与批判精神、探究精神。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善于将自身的科学精神转化为有效的科学教育意识,将自己对科学价值的理解与认同转化为推动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的精神动力,支持幼儿自由、自主、自在地进行科学体验和科学探索,使幼儿在教师科学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养成敢于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从家庭进入托幼集体生活,首先必须与教师与同样产生积极的互动,即社会性素质的发展。而对托班孩子来说,社会性素质发展的教育,关键是教师如何把教育的目的的要求转化为孩子自身内在的需要,即教育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