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歌"侵权门"事件是由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实质内涵所决定的.其背后实际上隐藏的是巨大的产业利益.谷歌数字图书馆并非图书馆,它涉嫌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版式设计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权利.本文对谷歌涉嫌侵权事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介绍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的概况,并以2010年初谷歌退出中国内地市场以及2010年7月谷歌通过中国内地ICP牌照年检这两个事件为时间节点,梳理、分析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结构、产业环境以及市场内主要的竞争主体的优势和劣势,形成对未来中国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结构走向的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3.
备受争议的谷歌图书扫描主要指"谷歌图书馆项目"(Google Library Program),即谷歌与一些著名的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合作,经这些图书馆许可,将这些图书馆的藏书数字化.作为交换,这些图书馆免费获得一套电子图书馆藏,而谷歌得以将这些馆藏并入"谷歌图书"电子书库.这个"谷歌图书"电子书库与谷歌搜索引擎连起来,公众在网络上搜索时,有关的图书便会显示在搜索结果里面.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在中国大陆地区迅速蹿红的网络现象,随着其对相关新闻事件的不断介入,以及所形成的相应社会舆论影响,已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8年6月,英国<泰晤士报>相关报道即称"人肉搜索"对于这个数字化的时代而言,就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①.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媒科技》2009,(2):32-32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谷歌中国正在秘密研发全新的语音MP3搜索技术。通过该技术,谷歌用户只要通过“哼歌”的形式,即可进行MP3歌曲搜索。与此同时,谷歌的竞争对手微软,也不遗余力地开发相关的语音搜索技术,并即将推出名为Recite的语音搜索工具。所不同的是,该工具是用于手机终端的录音记录搜索。虽然两者各有侧重,但说明语音搜索将成为继文字搜索后的新的搜索业务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谷歌"版权门事件"将新媒体的领地又推进一步.出版人可与谷歌一起分享下载,广告等权益,且占63%.自报刊缴械投降之后,书籍亦将投怀于新媒体.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谷歌版权事件"引出机构知识库的版权问题,分析了机构知识库所收资源的版权状态,指出了机构知识库在获取、存取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版权风险,介绍了国内外知名机构知识库对版权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对机构知识库版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时间1月13日凌晨,加勒比板块与北美板块的碰撞引发了海地7.3级强烈地震;当天,世界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公司对中国网络管理的直接冲撞也引发了一场“地震”,3.84亿网民关于“谷歌退出中国”的争论如地震波一般席卷中国互联网。随着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批评中国对网络信息进行管制,并呼吁中国对谷歌及其他美国公司受到的网络攻击展开彻底调查。谷歌退出中国之事甚至演变成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一起外交事件。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词.眼下有关人肉搜索的新闻就不绝于耳:社会学家陶宏开,有"中国戒网瘾第一人"之称,因就"魔兽世界"游戏接受央视采访发表反对意见而遭到游戏玩家的人肉搜索,极受侵扰;以一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在网上离奇蹿红而成为一大热门的"贾君鹏事件",日前被媒体证实以"贾君鹏"的车祸人亡而宣告终结,家人透露,贾君鹏之所以丧命是因为不堪网友的人肉搜索精神恍惚导致疲劳驾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11,(2):50-51
谷歌搜索结果预览功能(Instant Preview)推出后,搜索广告和技术公司Greenlight就把2011年称为"网络设计年"了。该公司预测,谷歌和Bing年内将会推出应用软件搜索功能,另外由于这两个搜索引擎将要采取更强力的措施限制在低价值内容上资源占用,重复过滤将会更加的严格。这两个搜索引擎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Greenlight公司的10大预测涵盖了2011年的自然搜索及付费搜索市场。  相似文献   

11.
蔡尚伟  曹旭 《今传媒》2010,(4):44-48
年初,全球互联网巨头和世界搜索引擎"龙头"谷歌公司通过其官方博客宣布正在考虑全面退出中国市场(简称"谷歌事件")。消息爆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谷歌的去与留成了各方高  相似文献   

12.
1月12日,谷歌高级副总裁DavidDrummond在公司官方博客宣布,因不再愿意继续对谷歌中国的搜索结果进行审查,可能将关闭Google.cn站点和在中国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13.
从谷歌学术搜索性能测评、谷歌学术搜索对图书馆的影响及图书馆的应对策略、谷歌学术搜索的检索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对我国谷歌学术搜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能对本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与舆论监督、网络暴力之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锐 《新闻记者》2008,(9):87-89
自从2001年"人肉搜索"进入中国网民的视野,已历时7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发生的几起事件,如"辽宁女事件"、"重庆女生事件"和"范晓华事件"等,使"人肉搜索"再次处于风口浪尖,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综观对"人肉搜索"的评价,欢呼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是网络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谴责者有之,认为"人肉搜索"无异于网络暴力.那么"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监督、网络暴力的关系到底如何?认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人肉搜索"的实质,引导"人肉搜索"的走向,规避"人肉搜索"固有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发展历程与版权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首先对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进行简单介绍,并对图书馆计划实施至今所发生的事件进行简单历史回顾,然后分析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的经济目的与文化目的,最后重点对该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合理使用、"opt-out"与和解协议存在的版权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谷歌不能以合理使用来抗辩其行为.  相似文献   

16.
搜索网站"谷歌"(www.google.cn)因为搜索结果包含大量色情淫秽内容,被政府暂停其境外网页搜索功能和关键词搜索功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此制作节目,采访了一位大学生.这位大学生痛斥这家搜索网站链接色情信息,认为黄色信息害得他的同学"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这种网络传播行为或许是中国互联网上一个独特的景观,根据文献与访谈记录,普遍认为是猫扑网(www.mop.com)首先使用人肉搜索这一概念.至于是否发端于2001年的"陈自瑶事件",则无从考证.但可以确认的是,5年之后的"女子虐猫事件"真正让人肉搜索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迅速蹿红.本文根据"人肉搜索,的传播路径分析出事件的共性,并对其传播模式与传播特征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一、"谷歌退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冲击关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事件,在各种版本的新闻报道中和网上论坛上,都提及政府对网络行业内容信息的控制。这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极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09,(5):14-14
5月21日,谷歌中国今日正式发布谷歌搜索百宝箱平台,首批推出时光隧道、神奇罗盘、时间限制等七类搜索结果定制工具。  相似文献   

20.
网络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任何人的想象.同样.网络又带给了人们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口号终于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化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的每一步发展都将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最近红得一塌糊涂的"人肉搜索"。说"人肉搜索"可爱,主要是因为这种互动型平台的出现把WEB2.0发挥到了一个极至。而"人肉搜索"的可怕之处,不完全在于它"搜查"的彻底.而在于它的"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以及被搜索人的"有口难辩"。客观地来讲."人肉搜索"本身谈不上是一件坏事.即使是本文提到的这种"可怕的‘人肉授索’".依然未必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最起码,他有效地把网络和现实世界结合了起来.让网络更加人性化.也让现实中发生的事件能够更快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传播出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肉搜索"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什么事情该被搜索.什么样的人该被搜索。这种搜索该怎么进行,又该怎么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