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文革"刚一开始,身为公安部部长的谢富治,与"文革小组"成员遥相呼应,夺了北京市公安局的权。受此影响,北京市公安局有1600多人受到迫害,72人被捕下狱。为鼓动造反派接管公安事务,1966年12月31日,谢富治与周恩来在接见北京政法学院造反组织"政法公社"时,谢富治"突发奇想"对造反派说":你们是不是可以搞一个试点,把西城公安分局完全包下来,由你们去管。"当时,周恩来愤怒地反驳道:"这是你说的,我不能同意!这事你决定不了,  相似文献   

2.
母亲离世后,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父母留下的照片非常少,1949年以前的几乎没有. 记得小时候,曾看到过父亲穿着长衫、戴着圆形眼镜的一张照片.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1967年底"造反派"来抄家,照片被当作罪证搜走了,而且一定是搞丢了,因为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张照片.那是个寒冷的黑夜,"造反派"抄完家,就把父亲押走了.他被押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我十四岁.  相似文献   

3.
一 "威权"坐在山顶上, 指挥一班铁索锁着的奴隶替他开矿. 他说:"你们谁敢倔强? 我要把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 奴隶们做了一万年的工, 头颈上的铁索渐渐的磨断了. 他们说:"等到铁索断时, 我们要造反了!" 奴隶们同心合力, 一锄一锄的掘到山脚底. 山脚底挖空了, "威权"倒撞下来,活活的跌死! 此诗题为《威权》,是一首典型的左翼诗,作者是胡适.《威权》的末尾有一个注释:"八年六月十一夜.是夜陈独秀在北京被捕;半夜后,某报馆电话来,说日本东京有大罢工举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左翼诗歌非常时尚,连郭沫若为自己的诗集《女神》写的序诗,也会写成这样:"我是个无产阶级者:/因为我除个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或许可以说是我的私有,/但是,我愿意成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我把她公开了."  相似文献   

4.
黄楚九是我从未谋面的曾外祖父,我是在他离世近二十个年头后,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知道他的名字,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而当时对他的所谓了解,则是来自张贴在父亲单位还有居所外墙上的大字报.无数触目惊心的字眼,至今仍然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掉:"奸商"、"万恶的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不劳而获者"……我实在不愿--回忆这些不堪人目的字眼.父亲因为有这样一个外公,也被那些造反派"顺理成章"定性为"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甚至被打成"里通外国"的"特务",因为黄楚九的长孙黄绍组在台湾……我也自然被列为"黑五类",再加上我"划不清界限"而被认定不能成为"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我的"阶级立场"遭到拷问,说我不能背叛自己出身的"资产阶级",说我不肯坐到"无产阶级"这一边.我实在不明白,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人,怎么就会影响了我的"阶级立场"?而他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5.
相声大师侯宝林虽然去世了,但他留给我们的相声是那么幽默有趣,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而今我们从电视上还可以看到他的笑脸,听见他幽默诙谐的语言.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与他的第一次会面,留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我始终被他意味深长、幽默诙谐的谈吐牵着鼻子走,不知不觉与他上演了一出对口"相声".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吉林省通化市档案馆的档案查阅室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双手捧着一面绣着"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锦旗,两眼噙满激动的泪水,向通化市档案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说:"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我无法面对今后的生活,没有你们我也失去了活着的信心,是你们挽救了我的家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你们不愧是百姓的好公仆!"  相似文献   

7.
女人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没有自叙的余裕.那时我被指定为临时书记,曾将桌上所说,拉杂写下.现在整理出来,便是以下一文.因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见,便用了第一人称,作为他自述的模样;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认吧?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睡     
蔡欣怡 《出版经济》2003,(10):49-51
我喜欢…… 我是1977年出生的,在外国念书多年后回到台北,头一次听到别人问:"你是几年几班?"后来才知道是问我民国几字头出生的,我是六年六班的,我常被问:"你们六年级的女生都喜欢什么?"根据我的观察,我的朋友们,一群六年级的女生听到某些事情都会眼睛发亮.  相似文献   

9.
我名叫奥克塔夫,我身上的服饰都是专门定制的.我是个广告人:不错,我污染这个世界.我就是那个向你们卖垃圾的家伙,让你们梦想那些你们永远得不到的东西:天空湛蓝湛蓝,女人永远美丽;一种经过Photo Shop处理过的圆满的幸福、无瑕的影像、最时髦的音乐.当你们省吃俭用,终于买下梦想的汽车,也就是我在上次促销中推出的那种,我却早已让它过时了.我总是比你们更时尚,更超前,而且总让你们望尘莫及.奢华荣耀是人们永远无法抵达的国度.我用最新的时尚来毒害你们,而新时尚的好处就在于无法维持,总会被另一个更新的时尚所淘汰.  相似文献   

10.
"我认识他比认识你们还早得多"   新中国建立不久,有一次毛泽东到上海视察,召周谷城相见,当时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同等也在座.落座后,毛泽东对许建同等人说: "周谷城是我的老朋友.我认识他比你们还早得多."……  相似文献   

11.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的发展等方面看.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的一天,市档案局局长陈利众同志收到一封来自于大连机车车辆厂女职工毕丽华同志寄来的《感谢信》.她在信中说:"感谢葫芦岛市档案局的领导以及为我热情服务的有关同志",你们"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是你们"使我多年不能解决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3.
1967年10月,苏琼与小王这两位先是被造反派们称为"资产阶级保皇派",继而又被说成"逍遥派"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结为"秦晋之好".  相似文献   

14.
王彪 《档案天地》2011,(3):29-33
彭德怀被"打倒"之后,曾经多次上书中央和毛泽东,希望能够冼清罪名.在痛苦不堪的日子里,他写下了日后轰动中国的<彭德怀自述>.可是,彭德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被专案组和造反派认定是"翻案"文章.这部珍贵的文稿,是如何写成的,又是如何劫后幸存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0月29日晚,深圳一名中年男子欲将一个11岁女童拖进洗手间内猥亵.当女童的父母找到该男子讲理时,男子竟叫嚣:"我是交通部派来的,级别和你们市长一样高,敢跟我斗!你们这些人算个×呀!"此事经网友报料,由深圳广电"第一现场"栏目报道后,掀起轩然大波.30日下午4时许,奥一网独家挂出事发视频,视频随后被疯狂转载.新闻经各大网站转载后,该男子的无耻举动,引发全国网友的极大义愤.11月2日一则"我搜索到猥亵11岁女童的'北京高官'是谁了!"的帖子出现在论坛上.经网友对比照片,涉嫌猥亵女童的男子身份很快曝光:林嘉祥,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当日下午,深圳海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部海事局也发布对此事的调查声明,证实林嘉祥已被停职调查.  相似文献   

16.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  相似文献   

17.
辛航 《北京档案》2000,(2):14-16
1999年7月的一天,崇文区档案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您好,请问是姚局长吗?"是,我是姚淑云."我是市档案局人事处,您单位今年被我局推荐为全国先进单位,请您将事迹材料准备一下好吗?"姚局长听后,狐疑地问到:"你们打错电话了吧?我是崇文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一、如果说上期你们杂志是有较大进步,那我觉得这个合刊可以说是你们的一次大跨步了。首先是封面,醒目的颜色让我耳目一新,很有视觉冲击力。里面的内容,我最欣赏的是《中国通讯员调查》。这个角度很新,你们操作得也很到位。四川游华二、看了贯刊五、六期合订本中以特大号标题、图文并茂,长达十六页的《中国通讯员调查》专题报道,使我这个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并曾担任过通讯员,特约记者的人来说,感到特别亲切:当通讯员的初衷被列在"我当通讯员的理由"里,当通讯员的喜怒哀乐被你们进行"问卷调查"后归纳为"悲哀、激动、无奈、梦想",还有"十大报谈通讯员"可真的有点让我们受宠若惊了……我想,每一个当过或正在当通讯员的人,看了这组报道,都会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面对这份工作,因为我们对通讯员的工作意义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的4月中旬,一个阴霾的中午,一封李银河寄自剑桥的信被投进我们在伦敦的家.我夫人丹阳拆开信封,发现银河的短函和一叠我们给她的书目单.信中她仅匆匆写了两句话:"小波出事了,我要马上赶回去.十分抱歉无法为你们继续核对论文所列书目的出处."读完此信,丹阳马上给银河在剑桥的住处去电.  相似文献   

20.
一个成功的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 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一看那双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道:"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我心里一动,说:"妈,我要布鞋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