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给娱乐谈话节目下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先对谈话类节目进行一个描述性概括,所谓谈话节目,在形式上表现为由主持人、几位特邀嘉宾、一群现场观众在演播室里围绕某一特定话题展开讨论,是一种面对面的、双向的、即兴的、平等的交流。中国的谈话类节目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而现如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娱乐谈话类节目作为谈话类节目的一种新模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与传统的谈话类节目相比,娱乐谈话类节目的叙事性不强。现如今的中国有很多档娱乐谈话类节目,但能被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却很少,《天天向上》作为一档长时间高收视率的娱乐谈话类节目,有着其自身的叙事特点,今天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论述。本文以叙事学的结构、技巧为重点进行研究说明,总结其叙事特点,最后得出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湘茜 《青年记者》2016,(35):60-61
如今娱乐节目很受观众欢迎,城市电视台都在加强娱乐节目发展战略.而低成本、适度购买节目源成为城市电视台的必然选择. 依据娱乐节目的内容分类,娱乐节目有综艺游戏类娱乐节目、叙事类娱乐节目、谈话类娱乐节目、娱乐新闻类节目、娱乐欣赏类节目、深度娱乐类节目等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和网媒体验式、文博类舞台短剧节目《国宝很有戏》有着共同的节目特征和创新手法——在传统的文博类节目中注入综艺元素,改变故事叙事方式,变讲故事为"演"故事,一扫文博类节目"冷"介绍之风,使节目变得有"人气"、有温度,跳动着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脉,让文物会"说话",使国宝"活"起来,极大地激活了观众的收视热情。本文着重从传统题材与综艺元素结合的视角,来分析两档文博类视频节目故事叙事方式创新的手法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营迪 《新闻世界》2009,(11):60-61
电视谈话类节目兴起之后,许多电视台着手制作此类节目,但是节目质量良莠不齐,收视率高的更是屈指可数,而《鲁豫有约》作为叙事型谈话节目的成功典范,在节目可视性的把握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以其为例来分析叙事方法在故事类谈话节目中的体现和运用,探讨叙事型谈话节目如何让观众乐于倾听。  相似文献   

5.
电视谈话节目可分为"交谈式"和"访谈式"等几种类型.在众多的主持人节目类型中,对主持人综合素质与技巧要求最高的就是谈话类节目,任何一档成功的谈话类节目都离不开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6.
程章芳 《传媒》2012,(10):42-43
正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地方电视媒体纷纷推出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至今已十多年。眼下,不少地方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存在后续乏力的问题。在新媒体和电视娱乐化的双重夹击下,原本以深刻、广博见长的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节目形态老化、观众忠诚度降低、节目市场份额遭挤压等诸多问题。而对于地方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来说,由于制作经费较少、嘉宾分量  相似文献   

7.
谈话类节目与其它类节目最大的不同是:参与谈话的人物是作为第一个要素进入观众的视线的。正是在这个人物的基础上,才有节目中将要展现的情感、故事、新闻事实等等,因此,访谈人物应该是吸引观众的第一个要素,也就是说,他应该是节目取悦观众的第一个“卖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美食类节目应运而生.美食类节目创新节目形态,与娱乐相结合,不仅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还有故事、有竞技、有情感,成为了一档打动观众的暖心对胃的节目.  相似文献   

9.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①电视节目的本质是娱乐受众,谈话节目则是由话语角色完成的故事呈现达到此目的.话语角色本是指参加交际的任何一方与话语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谈话类节目中,通过话语信息的表达、传递、交流、沟通呈现出故事的主体.一个调解类的民生谈话节目,以关注民生、调解矛盾、助力和谐社会为宗旨,归根结底也要使用“话语角色”讲好故事,这是赋予谈话节目吸引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谈话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或者新闻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都会直接给节目的感染力和质量带来影响。那么,作为当代的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怎样才能使广播节目更能受到观众的喜欢、更能提高所播节目的感染力?为此,本文针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中的一种重要形态.现在,在西方国家,电视谈话节目己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谈话节目曾经风靡我国,从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到在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在全国掀起一阵"谈话旋风",其表现为:一方面,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节目如黑龙江电视台的《北方直播室》、广东电视台的《岭南直播室》等;另一方面,谈话的方式也渗透到许多新闻、娱乐、纪录片节目中.  相似文献   

12.
电视读书节目与其他娱乐类或谈话类节目相比,有其独特性,相应地对主持人的素养要求也就更高。电视读书节目主持人究竟应该具有何种素养才能胜任该节目,我们可以从境外品牌电视读书节目"奥普拉图书俱乐部"中窥豹一斑。一、美国"奥普拉图书俱乐部"中的奥普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创办于1996年,由奥普拉与观众互动讨论,并不定期向观众介绍新书,有  相似文献   

13.
打开电视,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想要寻找一档谈话类节目真的不算难事.叙事型谈话节目、辩论型谈话节目、讨论型谈话节目;日常性谈话节目、社会性谈话节目、娱乐性谈话节目、情感性谈话节目,几乎是任其所求,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会把谈话节目分为四类:叙事型访谈节目、辩论型访谈节目、专题讨论型谈话节目和清谈型谈话节目.当然,不同的谈话节目有着不同的收视群体、风格和样式.比如<鲁豫有约>轻松,<非常静距离>娱乐,<一虎一席谈>激烈,<天下女人>温情,<锵锵三人行>随意等.但无论哪类谈话节目,主持人都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主持人都要营造和谐、愉快的交流氛围,走进嘉宾和观众的心灵深处."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于是主持人的情感表达的方式也就成了谈话节目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谈话类节目"是现今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从西方的《奥普拉脱口秀》到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谈话类节目的特点就是不同的主持人有不同的主持风格,从而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而国内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中《鲁豫有约》是为数不多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谈话节目,其主持人的谈话语言风格,便是它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电视谈话类节目一般由主持人、特邀嘉宾和演播室观众直接参与组成,并就新闻事件或社会生活中群众关心及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或争鸣。这种现场参与式电视谈话节目的显著特征是开放性、参与性与娱乐性。  相似文献   

17.
王珏 《新闻传播》2010,(8):51-51
目前.国内电视节目跟风现象屡见不鲜,央视学国外、省台学央视、地市台学省台,特别是读报类节目、谈话类节目和娱乐类节目,更是被竞相克隆的热点。近几个月来,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为代表的婚恋类节目再次将这个议题推入观众的视野,清一色的节目形式和低质量的节目内涵极大地考验了观众的耐心,也再次对电视节目发展模式提出了严肃的考量。  相似文献   

18.
景琦 《今传媒》2011,19(1):81-82
"娱乐谈话节目"是台湾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一种类型,是深受电视观众喜爱的一种节目形态。本文从电视传播角度客观介绍了台湾电视娱乐谈话节目的现状,分析总结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各层面所发挥的作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叙述,对于读者与观众科学认识台湾电视娱乐谈话节目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谈话节目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某个话题或案例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关于谈话节目的讨论与探索由来已久,1954年,美国NBC推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从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开播的《实话实说》,到后来的长寿节目《鲁豫有约》《艺术人生》《杨澜访谈》等,多档优秀的谈话节目至今仍旧活跃在电视荧屏,然而究其发展,却存在着高龄长寿而日渐式微的趋势.其原因也多种多样,最主流的说法是谈话节目形式单一,资源匮乏,与丰富多彩的综艺节目相比,故事一次性被消费,容易使观众产生疲劳感.  相似文献   

20.
孙晨  陈旭 《新闻实践》2008,(8):51-51
从1996年央视推出第一档大型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以来,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此类节目形式,涌现出大量不同形式、不同领域的谈话类节目。强劲的"谈话风"抢滩中国电视黄金档,大有压倒娱乐综艺节目之势。嘉宾对谈话类节目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与主持人的交流过程中。好的嘉宾不仅仅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回答主持人的问题,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