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沃土。帮助幼儿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关环境的充分的科学经验,并适当地将部分科学经验上升为初级科学概念;设计指导幼儿操作活动的问题要讲求开放性与可控性相结合;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让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耐心对待幼儿提问;既要做好确定课题、准备材料、设计问题、组织交流等宏观调控.更要做好微观指导;正确评价幼儿、正确评价活动效果;重视自然角、科学桌、科学宫、饲养角、植物园地等非正规科学活动的作用等……是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强调幼儿先要会想再要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要引导幼儿打开固有的思维模式,解放幼儿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去创作;解放幼儿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幼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使他们感受艺术的美,获得美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我在常识教学中,采用以下“三先三后”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在常识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幼儿动手操作的内容,如“认识电”、“会变的颜色”等等,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相信幼儿,让幼儿先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只是在一旁作简单的指导、点  相似文献   

4.
卢艾雯 《早期教育》2011,(12):14-15
自然角设置了丰富有趣的环境:丰富的养种植内容和美观独特的种植容器,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自然角还创设了浓厚的探究环境:适宜的操作材料和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索中,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利用自然角加强对幼儿的实践指导: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和积极表达,使自然角的教育价值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活动卡即记录卡,是幼儿科学活动"动手做——尝试操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幼儿大胆探究、细心观察的科学品质,有助于增强幼儿操作、探究活动的目的性,促使幼儿自主建构知识与经验.它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是教育动力的一种展现,更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显现,巧妙合理地运用活动卡有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区角活动.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的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总之,只有让幼儿在“探索-转化-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其探索的愿望。我根据幼儿学习的活动性、直观性和情绪性特点,不断探索、实践.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科学活动中幼儿操作主动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珍 《考试周刊》2008,(16):225-226
皮亚杰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根据自己的和向他人学习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幼儿有聪明的大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幼儿有灵巧的小手,可以进行快乐的创造.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除了要开拓其想象的空间之外,还应当重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从外表是很难看出来的,这就好比是一朵盛开的创新之花,真正供给其养分的是它的根,这个根就是我所说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史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物理学史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炼就敏锐的观察能力。其次,要激发学生丰富想象,显现创新思维能力。第三,要促使学生锲而不舍,培养科学创新精神。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感受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要求: 1.通过活动让孩子初步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 2.启发幼儿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操作与尝试,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3.让孩子在活动中体味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帮助幼儿树立乐于为别人服务的思想。二、活动准备: 1.知识上的准备①在春秋两季里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观察小草、树木及鲜花,了解这些植物  相似文献   

10.
刘莉萍 《考试周刊》2014,(35):183-184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交流为幼儿积极观察、乐于表达、促进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该明确交流内容,在操作活动时尊重幼儿,选择适宜的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交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要提高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创新精神,使幼儿的科学操作变得生动而有意义,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从作用到时机,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以积累经验,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 科学探索活动是满足幼儿愿望及其强烈好奇心的最佳途径.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关注事物的联系、发展与变化,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怎么办?去大胆地求证事物的发生与结果.他们在观看、倾听、触摸、感知、操作、尝试中了得到了结果,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创造的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科学应该是有趣的活动,是欢乐的游戏.  相似文献   

12.
曹志华 《考试周刊》2010,(53):251-252
据〈辞海〉载:"尝"字有辨味和试探的含义."尝试"一词,古已有之,其本义就是"试一试"的意思,与邱学华先生提出的尝试教学理论实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尝试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我通过尝试教学实验,总结其有三大特点:儿童在先,老师在后;活动在先,讨论在后;问题在先,结论在后.尝试法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幼儿敢于尝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科学品质是个体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是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能力等的综合。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的陶艺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科学认知与操作能力以及勇于探索、大胆想象、坚毅耐心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师要注意在陶艺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力,给予幼儿适当的教育支持并控制不恰当的干预,引导幼儿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表象素材,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过程,关注幼儿科学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朱亚芬 《考试周刊》2013,(99):188-18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幼儿园。教师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领导策略。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特点,创造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采取相应的组织领导策略,让幼儿在观察、操作、游戏的活动中主动与环境中的科学信息产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莉  赵彦 《天津教育》2012,(8):37-38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未来社会更需要一代创新人才。要使一代新人茁壮成长,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必须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从小想说、敢说、会说、能说,还要敢想、敢做、敢玩,使幼儿在大胆的想象中成长,萌发出创造的火花。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最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呢?笔者认为,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尊重幼儿的愿望,为幼儿创设一个赏识的氛围,鼓励和协助幼儿完成既定的目  相似文献   

16.
据《辞海》载:"尝"字有辨味和试探的含义。"尝试"一词,古已有之,其本义就是"试一试"的意思,与邱学华先生提出的尝试教学理论实质: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是大致相同的。而且尝试法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我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一年多的尝试教学实验,总结其有三大特点:一、儿童在先,老师在后:二、活动在先,讨论在后:三、问题在先,结论在后。尝试法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幼儿敢于尝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创意美术,首先是创造力,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幼儿才能大胆作画,会想象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创意。创意美术,也是一种混搭艺术,通过让孩子初步感受、观察、发现生活和艺术的美,运用多种材料的创新,大胆自主操作。在艺术创作中,没有第一,只有唯一。孩子在宽松、愉悦、自主的活动气氛中,用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创造性地表现美。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从说教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以"小发现"科学教育活动为切入口,通过幼儿一系列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发展幼儿个性、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敢于探索、乐于合作、大胆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幼儿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的原理,以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的,重在使幼儿初步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让幼儿的画笔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幼儿的想法与感受,也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科学小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此,教师提供并投放实验材料的策略至关重要。以往的做法是,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仅为实验教具,只起到演示作用,即便为幼儿提供材料,通常也较为单一,基本上和教师的实验教具相同,幼儿不是争抢材料,就是模仿一遍教师的操作,幼儿缺乏兴趣,创造能力也很难得到发展。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教师提供的材料如果恰当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参加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趣,可以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可以提高幼儿的操作技能,拓展幼儿思维,有利于幼儿创新素质的培养。中班幼儿喜欢在探究、思考中学习科学,能借助个体和活动材料去解决问题,逆向思维开始萌芽。所以教师要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适合的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在操作中学会交流,在操作中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