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泥沙处理的必要性 近二十年来,进入河口地区的水量急剧减少,输沙入海的能量显著降低,河口河段呈持续淤积态势。从河道冲淤演变分析可以看出,除清8出汊和小浪底实施调水调沙的当年汛期河道发生冲刷外,其他年份河道均以淤为主,且淤积的主要部位在主槽。如1997年10月~2005年4月,清4-汊2段河道淤积838.3万m^3,淤积强度37.8万m^3/km。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自古以来以水土流失严重著称于世,也是困扰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因此,根治黄河应以疏浚整治流域干支河道、水库、塘坝的泥沙淤积为主.据此,笔者提出利用黄河巨大输沙能力,人工改道山东段河口和下游,进行莱州湾和黄海辐射状沙洲群填海造陆两项设想工程,作为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全局的首要工程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1入海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清水沟入海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1.1河道淤积严重决定了河道不稳定。 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利津站有21年发生了断流,1987年至1998年几乎年年断流,并且断流时间越来越长,断流河段不断上延。由于常年来水量小,河道输沙力降低,导致河口河段淤积严重,河道淤塞不通,行洪不畅。1987年伏汛,利津站洪峰流量仅2750m^3/s,河口地区便已漫滩,滩区油田生产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按以往河口自然规律和预筹的流路安排,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黄河流域干旱少雨,河道基流减小,河槽淤积萎缩,过洪能力降低,河势摆动变化加剧。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后对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部分河段出现了不利河势,严重威胁着黄河滩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1前言 黄河是多沙河流、泥沙淤积在河口区,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因此,要提高河口的治理水平,仅重视修防洪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合理调度、利用河口区的水沙放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目前,黄河河口段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即大堤防洪标准及通讯管理与艾山以下河道一致,但是河口的防洪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其主要问题是,处理河口淤积及其影响的有效措施甚少。黄河口治理与泥沙利用尚未很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6.
1概述 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中上游来水不断减少,黄河下游两岸引黄水量不断增多,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平滩流量明显减少,河口河段主槽淤积萎缩严重,中常洪水漫滩后防洪压力越来越大,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成为悬河中的悬河。为有效改变黄河下游防洪不利局面,1997年后国家分别采取“拦、排、放、调、挖”等措施对黄河下游进行治理,其中挖沙固堤作为治理措施之一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库区推移质输移特性及人类活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移质资料对研究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河床演变及河道整治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和论述了长江三峡库区的推移质输移量和输移特性及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河道是经过长期输沙淤积塑造而成的,在自然条件下,水流宽浅散乱,主流摆动不定,易形成横河、斜河威胁堤防安全。为防止洪水直接冲刷堤防,增加防洪的主动性,在河道的适宜部位修筑丁坝、垛及护岸等河道整治建筑物,对控制河流的走向,进一步疏导水流、稳定河势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白驹凹陷近年来在勘探领域取得突破,多口井在泰一段获工业油流或油气显示活跃,展现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潜力.在岩心的观察描述、粒度分析、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标志识别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泰一段以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等5种微相.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延长区块是延长探区重要的勘探地区,对该区山西组地层的专题研究很少,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研究更少.利用测井、地震、地质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测井相、地震相、地层厚度、地震资料构造成图,结合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延长区进行了沉积相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类型主要为河流三角洲,并识别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等多种沉积微相,对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倪刚 《考试》2010,(Z1):82-84
河口三角洲是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河流入海时,因流速减低,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延伸,填海造陆,洪水时漫流淤积,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往往是成为经济潜力较大或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我国三大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嘉陵江金家滩河段成库前后通航水流条件及河演趋势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金家滩河段的整治方案,并通过模型试验,对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修建整治建筑物的方法,可以解决金家滩河段的泥沙淤积和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倪刚 《考试》2010,(5):82-84
河口三角洲是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河流人海时,因流速减低,所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延伸,填海造陆,洪水时漫流淤积,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往往是成为经济潜力较大或较为发达的地区,如我国三大经济罔(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高考模拟试题中均出现了一类特殊数列的应用问题.请看一例: 例题2000年,某市政府开始全面整治市内某河道,预计到2001年底清淤率达到30%,从2002年开始出现这样的局面:原有河道面积的16%被清淤整治使河水变清,成为标准河道,而同时原有标准河道面积的4%又被污染.  相似文献   

15.
牛亡牛河是大清河系北部地区的重要排沥河道,在除涝、引水、灌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促进了永清、固安、霸州三县市的经济发展.目前河道淤积严重,致使排水能力偏低,一旦发生较大降雨将给沿河两岸乡镇和农田造成灾害,急需对该河道治理工程进行设计,以期通过治理更好地发挥牛亡牛河河道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河道整治建筑物设计的标准、整治建筑物高程的确定、整治建筑物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整治建筑物的投资分摊等进行了探讨,指出河道整治建筑物的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的条件下,应向多功能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河山东河段位处黄河下游,是黄河防洪的重要地区之一。周定王五年(前602)宿胥口河徙后,流经鲁西北,黄河穿行山东千余年。现行河道是清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决口改道后形成的,具有堤距上宽下窄、纵比降上陡下缓、输沙能力上大下小、泥沙淤积严重、地上悬河突出等特点,造成防凌及河口治理任务繁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对维斯瓦河上游河道整治的结果进行地貌形态学和水文学的分析。该河段的河道整治始于19世纪中叶,主要是满足通航要求的整治。选择该河段进行研究还因为该河段有关河道走势、河宽变化的资料较全,上溯至1780年,跨度达220年左右,可以进行整治前后的对比。从1930年起建立了水文网站,进行水沙观测。  相似文献   

19.
1问题背景 黄河在历史上处于不断淤积抬升改道摆动过程中。明清黄河故道在600多年间淤积抬高15~20m左右,于1855年被废弃。黄河至今经流140年后,也因淤积高出两岸地面3~7m,而且仍然淤积不止。黄河为什么会长期持续淤积?这个问题是黄河研究中的一个争论已久的焦点,其中关键是对河口延伸与下游淤积关系的认识不同。在大量的研究成果中,不乏真知灼见,为黄河研究和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0.
蜿蜒型河道的特点是外形迂回曲折,并易使河床出现冲刷或淤积现象,从而影响整个河道的河势演变,甚至会影响周边人民的生存环境。为了兴水利、除水害,研究天然蜿蜒型河道的成因及其演变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泸河新房桥段河道演变规律,对该段河道的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