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生死教育为契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今天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以生死教育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唤醒大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的需要;是应对当下国人(大学生)精神困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的主要问题,也是庄子人生哲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道论出发,庄子认为生死由命,应顺其自然;生死由气的聚散而形成,二者相互依存,首尾相连,构成生命的整个过程。对生死的超越彰显了一代哲学大师豁然达观的人生态度。庄子生死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死问题凸显,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中轻视生命、漠视生命的现象大量存在,这反映了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深邃的生命智慧。从伦理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生命,认为生死由命,注重人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从“道”的视角认识生命,认为生死自然,重其“生”之个体价值;墨家则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生命,反对“宿命论”,提倡“非命观”。这些思想对当代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加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5.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浅论庄子的生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死问题是庄子生命伦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道”是其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气化”是生死的本质,生死的变化其实是气的聚散;“善生善死”为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一方面要善待生命,使生命本性得以自然发挥,注重养生。另一方面,以旷达的心胸面对死亡,顺其自然。对生死的超脱为现实人生一切利害关系超脱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生死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对生死教育还很陌生。从生死教育的提出与发展来看,生死教育与生命教育关系密切。大学生生死教育主要包括面对死亡、临终关怀与哀恸者抚慰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中国的学者对生死观有着独到的见解.先秦儒道生死观中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珍惜生命;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而不朽,死而不亡”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先秦儒道生死观中死亡意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  相似文献   

8.
孙月红 《考试周刊》2011,(78):202-203
进入21世纪,大学生群体中的自杀、他杀、犯罪等现象不断增多,此种对生命的漠视及责任意识的淡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而且是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更显得迫在眉睫,高校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书”的同时要做好“育人”工作。本文从生命成长的角度,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教育途径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使其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是我国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死的思考和探讨主要有宗教和哲学两方面。宗教方面主要是指佛教和道教中的生死境界,哲学方面主要是指儒家和道家的生死智慧。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借鉴生命道德教育的历史经验,分析高校生命道德教育现状,有利于探究当代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四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发展概况“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问题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不断探索的谜,而对生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却始于现代。  相似文献   

12.
儒家在生死观上重个体生命的本体存在,主张以“义”来构建现世的生活,同时又不否认“死”的存在。认为超越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摆正义利观,做到生死两安,生死和谐。儒家这种主张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个体生命于众生之中,超越生死,实现永生的生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个体的塑造、教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死问题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道”是其生死哲学的理论基础;“气化”是生死的本质,生死的变化其实是气的聚散;“善生善死”为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一方面要善待生命,使生命本性得以自然发挥,注重养生。另一方面,以旷达的心胸面对死亡,顺其自然。对生死的超脱为现实人生一切利害关系超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境界,超脱生死实现精神自由。庄子这种以生死相通来反观现实人生的哲学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中漠视身心健康、践踏自己生命或者伤害他人和他类生命的事情时有发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的缺失。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生命责任教育,可以促进当代大学生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梅萍 《高教探索》2007,(3):108-112
调查呈现: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能较理性地对待生命,注重生命的责任,关注生命的意义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但现实、功利的价值观消解了大学生的生活满足感和精神信仰,出现了信仰迷失和心理危机,相当多的大学生把世俗的幸福和内心的宁静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对“如何而生”的生存关心已超出对“为何而生”的价值关心。所以引导大学生主动探索生命的真义和内在的幸福,建立明确和谐的人生目标,投身于实现目标的有价值感的活动,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西方生命教育工作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一种生死观教育,包括“关于生死的教育”和“为了生死的教育”。前者是知识性学问,后者是生活智慧。人生在世须务本求实、积德行善、追寻生命的社会价值,我国这种传统的道德文化观导致我国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生命的长久与安宁,重在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是大学生对生命及生命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本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情况展开调研,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对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对生死问题思考最深入、影响最大的一位。他以理性主义、自然主义、个体主义为出发点来探讨生死问题,形成了“全生”、“保身”、“逍遥”的生命观和超越、达观的死亡观,调和了生与死之间的紧张、对立和冲突,最后达到对生死的超越,以实现人生的大,自由。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90后”显然已经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90后”一代特殊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使得他们在生命情感价值观方面存在诸多消极负面状况。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生命情感教育的主力军,应全面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倾向,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应该从生命本体的尊严和生命实践价值两个方面来培养90后大学生正确的生命情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生命教育”,且在文化断裂的情境中疏离了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生命内蕴。独立的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具有体系性,是促成大学生生命意识全面形成的关键。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意识体现在生存智慧、人格修养、人文价值等层面,对现代大学“生命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所以。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传统文化精华性的生命精神为资源,设置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其课程内容可设置为“生命构成”、“神话与文化”、“人生意义、人性与人伦”、“性别、青春与爱情”、“角色与荣誉”、“国家、民族与历史”、“自由、平等与民主”、“苦难与死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