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阅读下面诗文,按要求回答后面各题。月夜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1、这首诗形象鲜明,意境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寒气袭人。诗人在严寒中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的思想。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  相似文献   

2.
作品要求回顾:请根据周杰伦的歌曲《发如雪》内“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所描述的背景,写一段魔幻类文字。字数不超过300字。本期主持长老:说书人,《科幻世界》资深编辑,擅长科幻作品评论。个人说明:她问我,科幻作者是什么样的人?我说:一群疯子。她问,那么,科幻编辑又是什么样的人?我答道:观察疯子的收藏家。!4号作品:外婆外婆舒服地享受着洒满了床头的月光,月光雪白雪白的,柔柔的,就像涟漪,一圈一圈地在她的脸上回荡。她睡去了,安静的呼吸…  相似文献   

3.
圣诞夜的月光似乎格外柔媚,它就像爱神派来的天使,安抚着我这颗难以平静的心。打开从远方寄来的包裹,一张沁着幽香的圣诞卡上写着:“我会等着你长大!”顿时,我的心怦怦地跳得厉害,脸上泛起一阵红晕。透过那皎洁的月光,我仿佛又看到了高大、帅气的他  相似文献   

4.
一、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 下班回家,听见邻居的一位年轻妈妈正在训斥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声音一句高过一句,不时还指手画脚的.平日里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则低着头、哭着脸、嘟着嘴巴,隐约一丝不服气的表情.看到我,年轻妈妈跟我诉起了苦:孩子上一年级了,为了学习上的事我没少操心,可是小孩子还不领情,说我越来越凶,甚至偷偷地在本子上写"臭妈妈",真是想想也伤心!那天盯着她写作业,居然对我说:"写写写,一直让我写,我不如死了算了!"这该怎么办呀?看着母女两张沮丧的脸,让我陷入了沉思:是呀,这该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5.
汉语拼音教学一结束.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音节词和句子后.我就让学生准备漂亮的笔记本开始写绘画日记。先让孩子学习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并配上图画。最初的简单有效的写话训练可采用给词写句的方法。如学了“月”字.可组词“月亮”“月光”“日月”“明月”等.请想象一下.什么样的月亮挂在什么样的夜空?你能画出来码?然后让孩子用上“月亮”一词把自己画的画说一句话并写下来。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纲》对三年级学生提出“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租讲一篇,精讲一段”。在教学《大雪山》这篇读讲课文时,我就抓重点段第六段,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其做法是:一、从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是怎么写的。我在引导学生能达到说出“这一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写风,第二句写冰雹,第三句写雨,第四句写积雪”这个基本要求后,接着告诉学生,这段写“风、冰雹、雨、雪”的话都突出个“大”字,我们先看课文,写风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风卷着雪花,万马奔腾似的,从山顶上呼啸而来,把战士们吹得摇摇摆摆,站不住脚。”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不满  相似文献   

7.
月光     
温馨:有一首歌,唱的是深夜里老师在备课;有一篇课文,写的是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还有一次考试,我得了C。老师常说,写作要联系生活。那我就把这些事情加上自己的愿望和月光写在一起了。李老师: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如果我们能像温馨一样,生活中多一份留心,写作中多一份努力,还怕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吗?月光是传递祝福的灯它让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歌在老师的病床前轻轻地唱月光是诉说心事的灯它让我鼓足了勇气,把今天得了C的试卷拿给妈妈看月光还是点亮思念的灯它让深圳和台湾的小朋友心儿连,手儿牵月光啊让…  相似文献   

8.
《静夜思》(六年制小语第四册第13课)是一首五绝。这首小诗大概是李白晚年的作品,诗人长久在外奔波,对于养育自己的故乡是很思念的,在一个明月高照的深秋夜晚,诗人又触动了思乡的情怀,于是便写了这首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前两句写明亮的月光。诗人辗转反侧,睡到半夜,一觉醒来,忽然看到明亮的月光穿窗度户,照到床前,因为还没有醒清白,迷迷糊糊,看到床前一片水银似的白色,明亮耀眼,因此又疑惑是地上洒了一层秋霜。“床前”二字,暗写出诗人从酣睡中醒来见到月光的情景。接着用“明”来修饰月色,一来是有意强调光的亮度,给暗色画面增强光点;二来更重要的是为下句的“霜”字作铺垫。第二句“疑”字  相似文献   

9.
名家介绍     
《小朋友》2006,(12)
喜欢躺着仰望天空,看银色的月光,挥舞着晶莹的翅膀,从深蓝的天空飞下。它们来到茂密的森林,投下斑驳的影子。故事精灵坐在树枝上,荡着脚,哼唱出一个又一个故事。我藏在树影里,悄悄看着、听着。一个个故事,随着月光,记录在我的脑海里。天亮了,我拿起笔,把这些故事写在纸上。希望小朋友们读到它们的时候,能从故事里闻到月光的清香……名家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月夜     
一缕轻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窗台上.窗台宛如被镀了一层银.我猛然记起,快十五了,现在的月儿一定很美吧! 我便下楼去赏月.月儿虽还不是很圆满,可远处几颗闪烁的星星,给这月夜增添了几分诗意. 沿着通往花园的小路,我漫无目的地走着.整个世界仿佛沉浸在银色的光海中,烘托着这温馨静谧的夜.此时,我也置身在这月光之海中了.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显得孤寂冷清了些,只有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1.
月下漫步     
初春的傍晚,月光淡淡的。我揣着满怀的好心情,独自踏上公园幽径。我背着手,看着月光下斑斑驳驳的树影,听着远处孩子们的欢笑声,悠闲自在地踱步于环形小径间,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所写的一样:“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相似文献   

12.
一、讲习作例文要使学生弄懂什么叫“一句一句讲清楚”,“一句一句写具体”。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习作例文是《课间十分钟》。我着重讲了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爬竿。默读两遍之后,我让学生看看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学生很快知道,第一句话交待了地点和人物,第二句是这段的中心句,点明了同学们干什么,第三句着重写一个小同学爬竿,第四句写他爬到了竿顶,第五句写他爬到竿顶时的神态。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白发     
<正>一指流沙沦落海角天涯,一指流沙几度天真年华。曾经的我,不懂父亲的手指因何粗糙,不懂父亲俊朗的面容因何憔悴,不懂父亲挺拔的脊背因何弯曲,直到那抹白发映入眼帘……(运用排比的修辞,层层递进,引出写作对象:父亲的白发。)柔和的月光轻拂着昏暗的大地,朦朦胧胧的月光勾勒着我紧攥满分试卷时那不可抑制的激动。轻轻敲开父亲的房门,我将写着鲜红分数的试卷递给父亲。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造句训练中让学生由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连贯的话,由写一句平铺直叙的句子到写生动形象具体的句子?我经常进行以下几种练习: 1.先造句后扩句,即让学生先用词造句,再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句练习,使原句变得具体、生动。如用“闪烁”一词造  相似文献   

15.
夜色撩人     
“风寒雨冷人影单,枫涩秋至,气袭薄裳,槐月隐逸谁来伴?孤寂能耐,银樽自盏。”写着写着,我感到困极了。于是,我抓起了一件外套,走出了家门。抬头望了望天空,那古往今来被人吟诵的月亮圆圆的,亮亮的,它的银辉和着寒冷,袭向我暖和的身体,我不禁双手环胸,挽留些热。踏着砖地,砖是老的,比我年纪大,它的裂缝和缺口显示着它的沧桑,是岁月盖的图章吧。踩着月光,我径直走到了门前的小桥。  相似文献   

16.
一、逻辑引读,感知文意 师:<月光启蒙>是诗人孙友田写的,有人称赞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写作,是用煤炭蘸着心血在写作.所以他的作品便成为战斗的呐喊.前进的号角,欢乐的歌唱.是谁培养了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诗人呢? 生:是他的母亲. 师:是啊,他母亲唱的那些歌谣为他打开了文学宝库的大门.今天,让我们也走进这清幽的月光,读读这些当年月光下吟唱的童谣吧.  相似文献   

17.
天上的云,哪一朵集自山间蒸腾的烟,哪一朵来自海上的雾,它们不断地变幻,哪一朵是完美的典范?世界上的人,要经历多少成功,要看到多少辉煌,才算得完美的人生?像所有的人那样,我在不断追求着完美,找寻着完美。众里寻他千百度完美,也许藏在一张90分的卷子里,我埋着头写着背着。月光如洗,照在写字台上,与那黄色的灯光交杂在一起,渐渐模糊了。我放弃了皎洁的月光,放弃了相伴的散文小说。终于,一张90分的卷子拿到手里,我喜滋滋地望着卷子,下一次,还要更好,下一次,要向满分迈进。  相似文献   

18.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词的小序虽寥寥数语,却如散文一般清新优美.春夜里词人在蕲水之畔打马而行,途径一酒家,饮醉而出.乘着清幽的月光,词人经过一座溪桥.词的开头两句就写了词人月夜溪畔所见之美景.月光照在旷野和水面上,溪流汩汩,水面浅浪涟涟,应是有清风相送,月光映照在水中就好像月光在动一样.  相似文献   

19.
一位云南边防战士写了一首诗:“吃亏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幸福十亿人”这句诗就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而来的一种“使动”句,意思是“使十亿人幸福”。现代汉语中的使动用法主要有三种情况。一、动词用如使动。例如:1.喊得比崩石岩的炮声还惊人。(赵树理《求雨》)2.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杨朔《香山红叶》)3.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朱自清《荷塘月色》)4.她的成功表演倾倒了千百万观众。《最矮的女演员》载83年3月13日《湖南日报》)  相似文献   

20.
夜晚     
月光是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我喜爱月光,因为月光是乡亲们生活的一部分。夜晚,月亮从树阴里洒下满地的光斑,闪烁着,飘忽不定。茶园里、禾苗上飘摇着月光,溪流上跳动着月光,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也牵动着虫鸣和鸟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