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出版》2004,(3):58-58
11月25日,设立在北京东方新天地的爱普生影艺坊(epSITE)隆重开幕。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副总裁丹羽宪夫等为影艺坊剪彩。此次开幕的影艺坊是爱普生在中国设立的首家以展现高水准数码影像艺术为中心内容的展示大厅,也是爱普生数码影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艺坊开幕的同时,由中国多位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以长城为主题,通过爱普生数码打印设备制作而成的摄影作品展也拉开了帷幕,这个题为《长城万里》的影展将持续到明年1月5日。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2004,(3):59-59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摄影报承办的"爱普生杯"中国人像摄影年度大赛(CCP)颁奖典礼,于2004年3月10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隆重举行。颁奖典礼中,大赛评委会向评选出的80余幅获奖作品的作者颁发奖品。全球著名数码影像设备厂商爱普生公司大力支持本次比赛,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提供了全部的奖品。对中国人像摄影业数码化的进程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16-22日,备受瞩目的200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隆重开幕。爱普生在此次大展中再次大放异彩,和用爱普生“世纪虹彩”颜料墨水系列打印机及最新的“世纪虹彩K3”颜料墨水打印机为众多摄影名家的近千幅作品提供了打印输出服务。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美国市场调查研究顾问公司I.T.Strategies针对由美国1451名摄影师参与的有关打印机的调查中.在涉及到的2426台打印机中.爱普生喷墨打印机的比例为86%。无独有偶.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平遥摄影节上.针对184名专业摄影人士进行的有关打印机的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有74%的用户在使用爱普生的打印机.而且有82%的用户认为目前最好的照片打印机的品牌是爱普生。一个美国,一个中国,两个市场的调查结果如此惊人的相似.这不仅再次显示了爱普生在专业的喷墨打印机领域绝对领先的地位.同时也昭示了爱普生在美国及中国市场同样出色的市场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5.
爱普生耗材网页正式开通,用户只要登录爱普生公司网站(www.epson.com.cn),就会在主页上找到耗材网页的链接。网页分为《动态追击》、《产品信息》、《会员天地》和《绿色环保》四个版块。爱普生公司此举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好、更细致入微的服务,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其用户服务体系和水平。为了庆祝这个网页的开通,前一千名在网页上注册成为  相似文献   

6.
人物档案:李仁臣,1941年生于山东烟台,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78年5月起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1983年任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1986年3月任副总编辑。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我在现场》、《春天的气息》、《三连冠》等书,还出版《李仁臣摄影作品》、《李仁臣风光摄影作品》、《灵性南极》、《如诗如画》、《山水情怀》等多种摄影集。记者印象:他是一位“老总”——在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七年。他认为.  相似文献   

7.
在刚刚结束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协会联合举办的“人类贡献奖”大型活动中,平顶山市卫东区委宣传部高鸿勋的一组系列摄影《祝寿》12幅,荣获人生礼仪类专题一等奖。高鸿勋还被授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荣誉称号。这对一个刚刚三十岁的青年摄影者来说意味着事业追求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在荣耀的背后,又包含了高鸿勋数年来对摄影的执著追求,就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高鸿勋先后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香港《摄影画报》、《大众摄影》、《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等多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摄影艺术作…  相似文献   

8.
《电子出版》2003,(10):45-45
近日,数码影像行业的领导厂商爱普生发布了一款专业级的平板式彩色扫描仪——Perfection 3170Photo,此款产品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够满足摄影专业级用户对胶片扫描的需求。与传统的底片扫描仪和电分扫描相比,爱普生3170Photo扫描效果丝毫不逊于以上两者,但从投入成本来看,爱普生3170Photo4780元的价格,完全可以让广大摄影爱好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刘俊华 《今传媒》2005,(8X):62-62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摄影艺术家李庚元。谈话中得知,他是个迷恋了大半辈子摄影的摄影爱好者,拍了数万幅新闻、山水风光、民俗风情等多种多样的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10.
我很喜爱摄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曾是出国部队新闻资料摄影员、兵团宣传干事、大学校报总编兼新闻摄影,《解放军报》、《兵团战士报》、《安徽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摄影通讯员,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摄影作品一百多幅,可以说是一名业余新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白发的增加,我特别珍惜过去那难忘的战地摄影岁月。  相似文献   

11.
《摄影世界》、《中国摄影》、《人像摄影》同属于摄影类杂志,对于色彩的准确性要求都极高,而其承印商同为杭州影天快速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影天)。在这些“相同点”下,亦存在一个相同的原因,让我们去一究竟。  相似文献   

12.
胡伟出生在豫东大平原的一个农民家庭,叔叔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摄影师。受叔叔的影响,小胡从小就迷上了摄影,上中学时开始崭露头角,多次在全国青少年摄影比赛中获奖。1998年底,高中毕业的胡伟带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入伍来到驻鄂空降兵某团,成为一名伞兵战士。入伍后,火热的军营生活更加激发起胡伟钻研摄影的兴趣。为拍摄出好的新闻照片,胡伟刻苦学习摄影知识,潜心钻研摄影技术,先后自费购买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摄影理论与技巧》等摄影专业书籍,并在刻苦自学的同时,还不断向军内外摄影界的老师请教摄影知识,摄影技艺…  相似文献   

13.
全国首次摄影报刊座谈会最近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出席这次座谈会的28人,分别代表13家公开发行的摄影报刊。它们是《光与影》、《人民摄影报》、《人像摄影》、《大众摄影》、《中国记者》(原《新闻摄影》杂志并入该刊)、《中国摄影》、《青年摄影》、《国际摄影》、《摄影》、《摄影之友》、《摄影世界》、《摄影报》、《摄影家》。座谈会上,代表们交流了工作经验和体会,阐述了坚持报刊特包的认识和做法,同时指出当前面临的  相似文献   

14.
我1978年3月入伍,同年底开始学习摄影。从一个门外汉,逐步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摄影干事。特别是调往集团军任摄影子事的7年中,带领各师、旅、团的摄影骨干拼命工作,先后被q解放军报》采用照片930余幅,其中在《解放军报》举办的军事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得4个一等奖,7个H等奖,12个三等奖。被《解放军画报》刊登20多个专题,其中4个专题获《解放军画报》的优秀作品奖。是全军连续7年在《解放军报》上用稿最多的单位。我们每年在军报、画报刊登的新闻照片占北京军区的三分之一。我们集团军共有摄影骨干36名,因摄影工作成绩突出,有10人由…  相似文献   

15.
在我担任报社摄影记和图片编辑的13年中,通过不断地向《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及各军区、军兵种报学习、求教,既使自己的摄影水平和编辑能力有了提高,也使自己分管的《火箭兵报》摄影工作有了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摄影专题报道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得到了上级领导和读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在军内新闻摄影界名声远噪的张军荣给人的印象是粗线条的,嘴不离烟,且特好客:“到南京来,找我!”这话出现的频率之高,令我时常联想起去年春节晚会上小品《有事您说话》原主人公──一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青工。对此比较,张军荣不置可否,只是一脸弥勒佛的笑坐上南京军区司令部摄影干事这把交椅的张军荣,初搞摄影时并没想到日后要凭这家伙闯荡天下。那是10多年前的一天,高中毕业的张军荣借老家滁州报社一哥们的海鸥120相机,爬到离家不远的山上对着山水楼台和如织人流“咔嚓”了一天,觉得“好玩的不得了”,从此,便对摄影…  相似文献   

17.
丁开 《新闻导刊》2005,(6):37-38
90年代初期,我国传媒采用组照或图片故事还仅局限于画报类的杂志中,报纸刊登的组照也仅局限于专栏,登个3、4张照片,报纸的摄影专版定位在欣赏性的画刊上,而一般的杂志没有组照的位置,就更别提什么图片故事了。1995年,《中国青年报》开全国报纸之先河,将每周一次的画刊改为了“报道类摄影专版。”《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北京青年报》、《粤港信息报》、《羊城晚报》等紧随其后都推出了以成组报道和图片故事为主体的摄影专版。1999年的《北京青年报》已发展到每周数版的专题类摄影专版。  相似文献   

18.
邱焰,男,1961年8月生,籍贯湖北。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武汉晚报摄影部主任记者。曾当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81年毕业于宜昌大学,1985年又考入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开始系统地学习新闻摄影。他拍摄的《忏悔泪》、《十年的沉默》等新闻摄影作品,荣获’92、’95中国新闻摄影奖铜牌、银牌和全国“神州风采”新闻人物最佳奖;《迟到60年葬礼上的陈细妹》和《流动人口子女何处求学?》获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年赛铜奖。《母女重逢》、《望家园》获中国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才展览“国际摄影勋条”奖和“评委推荐”奖。其中《…  相似文献   

19.
王孝简介:王孝,山西省阳高县人,1941年生,1960年工作,1961年参军。1963年从事新闻工作,在团报道组当报道员,1965年当团新闻干事。1966年当军宣传处摄影干事,期间在《解放军画报》摄影集训队学习摄影半年。1971年调北京军区《战友报》当摄影记者。1972年调北京军区政治部新闻处当摄影干事,期间兼新华社驻北京军区记者、《解放军画报》驻北京军区记者。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函授中文专业,1988年毕业。1993年任《战友报》主任记者,大校军衔。王孝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08,(6):I0102-I0108
1969年学习摄影,先后在军队、《中国体育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87年被派往日本棒球杂志社研修体育摄影一年。回国后,发表了许多介绍国外体育摄影的文章和图片,对我国体育摄影记者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