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电是影响电力系统稳定的重要诱因,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如果遭受严重的雷击事故,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系统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需要将人们的生活放在首位,重视雷雨天气对生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提高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意识,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对变电站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2.
王宪磊 《大众科技》2012,14(3):137-138
变电站的稳定可靠运行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总体安全运行,但变电站极易受到雷电过电压的影响,特别是雷电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影响后果更加严重,为了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有必要加强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防雷保护,以保证电力系统总体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伺保证电力的供应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雷电如果击中输电线路,则会导致线路跳闸或本体受损,影响持续供电,如果对输电线路接地,就可以加强防雷,不但可以减少由于雷电击中输电线路而引起的跳闸次数,还可以有效保护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维持电力系统持续、可靠供电的重要环节。防雷措施的维护可以长期的保证电力的供应和稳定,可增加巡视站,清理线路旁的树枝,及时检修等,降低雷电跳闸率。本文主要介绍输电线路防雷接地的几项措施,及输电线路的维护方法,为大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庆荣 《今日科苑》2009,(24):36-36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何保证电力的供应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雷电如果击中输电线路,则会导致线路跳闸或本体受损,影响持续供电,如果对输电线路接地,就可以加强防雷,不但可以减少由于雷电击中输电线路而引起的跳闸次数,还可以有效保护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维持电力系统持续、可靠供电的重要环节。防雷措施的维护可以长期的保证电力的供应和稳定,可增加巡视站,清理线路旁的树枝,及时检修等,降低雷电跳闸率。本文主要介绍输电线路防雷接地的几项措施,及输电线路的维护方法,为大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电力系统防雷的重要保护部位,一旦产生损坏,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产生瘫痪现象,因而对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变电站电气设备运行中,一旦有雷电侵入,很容易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可以说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变电站电气设备接地防雷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6.
工业的发展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的供电量已将无法满足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电力行业不断提升发电量,在原来标准上提高输送电量的容量。电力系统包括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电力行业要做好各环节的质量保证工作。由于我国是雷电频发的国家,南方地区每年的5、6月份是雷电频发的高峰期,如果雷电侵入变电站系统中的二次设备造成雷击事故,将会产生很大的损失。文章主要通过说明雷电对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入侵途径,以及二次设备的耐雷电强度,阐述变电站系统中的二次设备防雷接地技术,以实现我国发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
雷电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来说有着很大的威胁,如果防护不当,就会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电力行业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日常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关键行业来说,变电站的电力设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雷击的影响。因此,变电站一定要做好防雷电的措施。在当前我国的变电站设备中,高压设备的防雷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防雷效果已经十分明显,但是对于弱电设备来说,由于在这一方面的技术和研究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弱电设备很容易受到雷电的破坏,所以一定要加强变电站弱电设备的防雷保护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变电站弱电设备受到雷电影响的具体表现,然后提出了变电站弱电设备需采取的相应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设备的更新换代,我国的很多变电站都面临着改建;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建过程中技术要求很高。本文主要介绍了变电站改建过程中,电气主接线设计、主变压器选择、电气设备选择和防雷接地等电气一次设计的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7)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电力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质量,所以高电压,强电流的输变电工程就是这一保障的唯一方式。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变电站的防雷系统的基础参数进行分析,对变电站存在的雷电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并提出补充和完善的防范对策、措施,以满足变电站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也为变电站的防雷装置检测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雷电现象产生的高电压可高达数千千伏,常常引发各种雷电灾害事故。雷电现象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于雷电灾害事故应该以预防为主。本文则针对电力系统的防雷保护问题,以降低雷电灾害事故率为目标,分析了高压电电力系统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现代防雷技术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其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典型,电力自动化防雷技术的应用,使得雷电损失有所降低,尤其是保护人畜安全的作用十分巨大。一般而言,电力自动化现代防雷技术主要有载波机过电压保护以及接地电阻与屏蔽等。主要通过对雷的类型以及危害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防雷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对我国防雷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我国江浙一带属雷电多发区域,为了确保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做好有效的防雷电措施。我国各地区的气象站中,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电设置,虽然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们和高层建筑的安全,但是在阻止雷电电磁脉冲对于重要设备的损害方面却没有任何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观测技术已经显得非常滞后,逐渐被地面遥控系统取代,正因为如此,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防雷与接地技术开始逐步被引入了各大气象站。本文就靖江市气象站引进的ZQZ-CⅡ型自动防雷与接地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研究雷电电磁脉冲对于系统设备安全的威胁程度,来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防范雷电灾害,以期为我国的防雷电技术的创新提供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成铿 《科技风》2012,(21):161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交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雷电就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变电站如果遭受雷击,会严重损害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甚至包括建筑物,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做好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问题,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16)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我国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系统的防护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虽然我国电力行业整体处于进步的状态,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配电的过程中,高压配电线路经常会受到雷击等的危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本文通过收集一些地区的电力系统的建设情况和雷电事故发生的情况,以部分地区的用电状况作为依据,对于其配电信息和配电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得到了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晟 《科技风》2012,(17):8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力资源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们对输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由于雷击输电线路引起的跳闸、停电事故日益增多,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做好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雷电对输电线路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防雷措施,以期对防雷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背景下,电力系统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发展需求。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受到雷电的直击、侵入等危害,导致过电压具有波峰陡等特点,严重情况下,还会对设备、线路构成直接损害,影响供电稳定性。但传统防雷技术多为被动形式,防雷效果不尽人意。而主动防雷方式,能够将防雷技术与自动化系统有机整合,使得防雷更加准确,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文章梳理了主动防雷优势,并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电力系统主动防雷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煤矿供电系统防雷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雷电的形成和危害,然后针对煤矿供电系统防雷,分地面输电线路、变电站两部分进行介绍。地面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有架设避雷线等,变电站防雷主要为装设避雷器等。  相似文献   

18.
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雷击对变电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防雷是一项非常重要艰巨的工程,要想防止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在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做好防雷保护措施,从而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正常运行。简述了电力系统中的防雷技术,从防雷的重要性、雷击的分类以及防雷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典型的二次设备雷害事故,通过雷电入侵途径和原因的剖析,对综自变电站的二次系统防雷提出一些见解,探讨雷电入侵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主要途径以及相应的综合防雷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雷击对110KV变电站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本文在110KV变电站的雷电灾害形式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安装避雷装置、SPD以及接地防雷等110KV变电站的主要防雷措施,从而确保110KV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