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虹》代表劳伦斯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以其灵活多变的叙事视角,对位性和开放性的叙事结构以及隐喻象征的叙事手法,寻求到了表达生命精神的恰当的合奏形式,体现出了作品独具特色的现代审美品格和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色彩词汇几乎惯见于劳伦斯的所有作品,然而相关论述却只是只言片语。以雅克布森关于语言隐喻和转喻的理论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劳伦斯小说中色彩词汇的使用包含着深刻的隐喻意义,体现了劳伦斯精心布置的叙事策略。这不仅是劳伦斯小说本身的文体需要,而且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其隐喻意义的感悟,并对全面把握小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D.H.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的分析,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D.H.劳伦斯与哥哥之问的手足情结关系的探寻,从而揭示他无意识里与哥哥爱与恨的感情纠葛.  相似文献   

4.
浅析D.H.劳伦斯的自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劳伦斯自然观的内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着重就劳伦斯的三部小说《白孔雀》,《虹》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进行分析,展示劳伦斯自然观,从而得出结论:从根本上说,劳伦斯相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活生生的联系,提倡两者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郭笑甜 《海外英语》2013,(5X):184-185
叙事学提供了一个分析劳伦斯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的新角度。通过对叙事,开篇,主人公以及他们爱情,和结尾的解读,揭示小说中看似突然、荒诞爱情的合理性以及劳伦斯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的叙事手法,着重从意象与叙事的融合、独特的心理描写(叙述性分析、叙事性独白)两方面来探讨劳伦斯的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既探索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丰富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刘竞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3):115-116
根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双声"语境下对文本进行考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得到了丰富,而欲要通过回忆获得救疗的劳伦斯在叙事过程中其意识的犹豫不定,是文本双声语现象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以《儿子与情人》、《虹》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斐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从《木马优胜者》出发剖析劳伦斯小说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继续探讨在工业文明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心灵和本性受到机械力量的严重压抑和摧残,在金钱的腐蚀下,人们失去了爱的能力,沦为金钱的奴隶。劳伦斯的作品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精于描绘人的内心世界,喜欢用具有丰富想象力和鲜明节奏感的语言来表达到生动逼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精神生态解读下的劳伦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的两极关系理论,虽然在现实操作上有一定的悖反和局限,但它代表着劳伦斯对于人类精神生态超前的探索.以劳伦斯的最后一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为范本,通过文本细读发现,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在自然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后.人的自然本性逐渐消失和萎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化.把劳伦斯的男女两性关系放到生态视界中解读,不仅符合劳伦斯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一贯主题,更能接近其自然生态思想和精神生态思想的本真.  相似文献   

11.
劳伦斯的小说主要从男女关系的独特视角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这是他的小说观决定的。劳伦斯的“小说是生命之书”的观点基本能概括其小说观。他的小说观既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有密切联系 ,又有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一面 ,尤其是他对性爱是使人类再生的唯一途径的看法 ,世人争议很大。总的说来 ,劳伦斯的小说观是有进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D·H·劳伦斯是一位才华横溢且颇为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的文学大家.在其文学作品中,他善于运用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为其小说创作服务,从而刻画出一个个寓意深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文拟从其象征主义手法,在其几部主要小说作品中的灵活运用及其表现特点等方面略作阐述,旨在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中的象征意蕴,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小说作品,深刻理会其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及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拯救情怀。劳伦斯的忧患意识源自于现代机械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对人性本质异化而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的忧思。而构建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性爱关系则是作者拯救世人于苦难中的法宝,这一独特的拯救方式则是基于他崇高的生活激情(信念)和他那张扬人性的血性哲学观。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笔下的厄秀拉是一位现代恋爱与婚姻关系的探索者。她的思想随探索而演变。恋爱和婚姻是厄秀拉生活的中心。她的性爱观点表现了劳伦斯所说的人类感情现实,是劳伦斯性爱理论的诠释者。在恋爱婚姻方面,厄秀拉的斗争不是为争取支配权,而是为了寻求一位能引导她走向创造性生活的男人。她与两个男人有过恋爱和婚姻关系,与前者由于彼此个性和思想的差异而分手,与后者虽然彼此也有分歧和斗争,但经过磨合,最终实现了尊重彼此个性,实现了一种“行星式均衡”的婚姻关系。劳伦斯这一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母与女》讲述的是一对被称为"女巫"的母女反目成仇的故事。母亲"老女巫"的原型是邀请劳伦斯到陶斯的女巫梅布尔,劳伦斯在给他岳母的信里对梅布尔的描述,与在《母与女》对控制欲极强的"老女巫"母亲的描写几乎相同。女儿"小女巫"的原型是曼斯菲尔德,她们的人生结局基本一致。了解故事里的人物原型对于更好地理解《母与女》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 ,《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 ,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 ,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 ,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 ,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 ,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 ,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善于在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创作主旨———揭示自然与工业化的对立,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从《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这三部劳伦斯的代表作中的自然界中的四季的景物描写入手,从象征、烘托情节和二者结合这三个角度分析了景物描写在反映作品主题方面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解读劳伦斯作品创作的第二语言。这三个角度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全新的视角,为读者理解景物描写在劳伦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小说创作的主题是男女之间的关系 ,其性爱理想是两性之间灵与肉的和谐交流 ,这与其生命哲学和性宗教思想息息相关。然而 ,他在小说中表现的男女之间的三种关系却与其性爱理想存在着深刻的悖论。因为劳伦斯性爱理想的实质是树立男性霸权地位并对女性的独立进行压制 ,这是与作者自身的特殊经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