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原是河南豫剧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戏曲对河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河南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借鉴.文章探讨了豫剧的发展及其特点,并从戏曲文化推动中原经济发展方面论述河南戏曲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对当今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河南豫剧发展史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河南豫剧群体创作、重乡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娱乐性强、适合人群广的特点。在论述其音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豫剧无曲无谱、口头传唱的独有特性,揭示了豫剧兼收并蓄、注重自我超越的优良传统,指出豫剧在传承中原文化,展现河南精神,演绎地方文化,幸福百姓生活,展现河南形象和推进文化大省建设方面的巨大作用,并希望河南人通过河南豫剧搭建根亲文化平台,传播中原文化,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创建文化大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豫剧作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篇章,对于实现我省旅游立省的目的很具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豫剧文化的艺术特色剖析,探讨豫剧文化如何促进河南旅游的发展,并针对豫剧文化与河南旅游的结合从产品开发、营销机制、政府扶植和人才培养四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豫剧是我国有着鲜明艺术特征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我们中国千年戏曲文化的重要部分,豫剧艺术同时也代表着中原文化精神。豫剧充满了民族特色与艺术品格。本文通过分析豫剧的艺术价值,进一步对豫剧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豫剧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戏曲之一,对中原的文化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结合家乡豫剧近年的发展情况,简要阐述豫剧发展历史,结合时代特点重点讨论豫剧在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育的运用,这一融入不仅可以构建多维文化视野中的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增姿添色,而且有益于豫剧社会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化能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源于中原地区长期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则是长期的翻译活动帮助了中原文化的建构.本文梳理了中原文化发展史上发生的翻译活动,指出中原文化的辉煌与沉沦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翻译活动有关,而中原文化的振兴也需要翻译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7.
吴颖 《华章》2012,(21)
河南地处中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何挖掘、整理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并赋予现代的文化内容,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本文认为,文化的发展需要差异化,需要多样化,有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才能构成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河南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注重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中原文化.只有大力弘扬和振兴中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戏曲翻译是当前翻译研究的冷门,地方戏翻译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豫剧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研究的数量、规模、质量尚有待提高。加强豫剧翻译研究,既是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求,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现实需求。豫剧翻译应该以文化传播为出发点,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制定翻译的规范。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对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它有着深刻的文化意蕴.作为一把双刃剑.全球化既有利于我们解放思想、拓宽文化视野去吸收国外先进文化质素、借鉴西方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快中原文化传承与创新速度,同时也对主流文化领导权、精英文化的话语权和大众文化的自主意识等构成挑战.遵循科学原则、运用恰当方法,是传承与创新中原文化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0.
中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应当充分认识中原"古都文化"的潜在价值,遵循历史上业已形成的内在文化脉络,实现文化资源开发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深度结合,凭依"商都文化"资源发展郑州大都市经济,用"五都文化"资源打造城市珍珠链经济带,以"中原文化"资源构建城市经济群落,形成点、线、面发展格局,加快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从而实现中原经济区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