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安徽师大学报》1984年第三期发表于琨奇同志的文章,就商鞅变法之性质提出不同看法。文章说,关于商鞅变法的性质,史学界一般认为:这是一次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通过它在秦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然而近年来出土的秦律,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次变法的新的珍贵而可靠的史料。从秦律中我们没有看到废除奴隶制的痕迹,却发现了许多巩固奴隶制的条  相似文献   

2.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时代,即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并逐步向封建制社会过渡,战争连年不断,使得“礼崩乐坏”,社会十分混乱。这样的局势,使过去“统于王官”的档案,遭受到了重大冲击,周王朝档案有的流向他国,有的被毁损,而诸侯各国的兼并战争使得档案的流失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孔子对档案文献编纂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生活的年代处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末期,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转折时期.长期的诸侯纷争、群雄割据导致西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载籍残缺,文不足征.  相似文献   

4.
孔子编辑活动与编辑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家,是中国编辑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为中国编辑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卓越的。他的编辑思想对后世的编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我们当代人思考和借鉴。孔子的编辑活动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整个社会“礼乐崩坏”,孔子作为一名知识分子,面对这种令人不安的社会形势,没有像有些看破红尘的知识分子如长沮、楚狂接舆、荷丈人等一样,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而是积极地四处奔走,为使天下重回太平穷尽毕生精力。他有一种兼济天下的使命感,曾对子路说…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史”是我国的一套极其重要的历史巨著。它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长达四千多年,包括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几个时期的我国历史。  相似文献   

6.
郑毅 《报刊之友》2011,(1):62-66
作为曾经“代表封建奴隶制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孔子如今完全恢复为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处在这样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孔子的形象传播也注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错杂。从备受争议的于丹《论语》心得,到奥运会开幕式上三千儒生齐颂《论语》:从打着圣贤招牌收费不菲的国学班,到有官方背景的大规模祭孔……孔子的形象与功能不断变化并被改造。本文根据对孔子形象的认知与梳理,恩考娱乐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孔子,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孔子。  相似文献   

7.
秦律是中国封建法律的开端,许多法律制度具有着商周时期的制度特点。秦律最大的贡献是将奴隶制法律规范过渡到封建制规范。在婚姻解除条件上也有所体现,秦律规定的婚姻解除条件以周礼为实质标准,以秦律为表现形式和后盾。  相似文献   

8.
秦律是中国封建法律的开端,许多法律制度具有着商周时期的制度特点。秦律最大的贡献是将奴隶制法律规范过渡到封建制规范。在婚姻解除条件上也有所体现,秦律规定的婚姻解除条件以周礼为实质标准,以秦律为表现形式和后盾。  相似文献   

9.
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无不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中国古代兵法谋略以其博大精深、垂范千古的思辨哲理,为人们提供了智慧之钥、聪明之术。自西周,至清末,3000多年的奴隶制、封建制的古中国,产生了大量不同流派的兵书,今天存世的亦相当可观。除了像《孙子》、《吴  相似文献   

10.
郑毅 《今传媒》2011,19(1):62-66
作为曾经"代表封建奴隶制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孔子如今完全恢复为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处在这样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孔子的形象传播也注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错杂。从备受争议的于丹《论语》心得,到奥运会开幕式上三千儒生齐颂《论语》;从打着圣贤招牌收费不菲的国学班,到有官方背景的大规模祭孔……孔子的形象与功能不断变化并被改造。本文根据对孔子形象的认知与梳理,思考娱乐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孔子,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孔子。  相似文献   

11.
孔子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文章受孔子管理思想的启发,结合图书馆管理实际,提出了“治”、“和”、“仁”、“类”、“艺”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对于促进图书馆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非常尖锐。经济、政治的巨大变化,反映在社会思想领域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和激烈的思想交锋,其中以儒家、法家倡导的人治和法治两种治国思想理念最具代表性。客观分析其合理因素,对探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4,(10):52-53
最不合礼法的亲子疑惑:据说孔子本人是由父母“野合”而生,有人借此推断孔子父母当初尚处于“试婚”阶段,倘若那个年代有亲子鉴定技术,不晓得孔子的爸爸会不会了解个究竟?  相似文献   

14.
韩特 《兰台世界》2007,(6S):61-6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目录学的思想萌芽于编订“六经”的实践,即作了一些与目录有关的工作。关于孔子与目录学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姚名达认为:“与其过而尊之,不如付之缺疑。吾人考查目录之渊源,固不能曲援孔丘为其祖先也。”基本上否定了孔子在古籍整理方面所作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孔子之后有孔明甲乙两人,胸无点墨,却常常不懂装懂,卖弄“文才”。一天,两人一同参加宴会,在议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又高谈阔论起来。甲煞有介事地说:“孔子是大圣人,当然也是大善人。善有善报嘛,所以子孙中出了个多谋善断的孔明……”乙不甘落后,没等甲...  相似文献   

16.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女性美审美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上古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以高大健壮、结实健康为美。随后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一直到两汉时期人们都提倡女性细腻柔弱、秀外慧中的审美倾向。魏晋时期,审美标准出现巨大转变,美女大多妖艳玄迷、婀娜多姿。以唐代雍容华贵的健康之美和宋代淳朴淡雅的阴柔之美为典型的女性美标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审美主流。  相似文献   

18.
马英典 《兰台世界》2007,1(4S):61-62
孔子被后世的人尊为“圣人”,是因为孔子是一个天才,很伟大,知识很渊博。作为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主流化——儒家化的创始人,每每为后人提及时,这位“老夫子”总是被认为只是以见长,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于将“儒士”视为柔弱之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赵成林 《新闻三昧》2004,(11):37-37
10月15日《中国财经报》第二版上,一篇题为《孔会计理论——孔子2555年祭》的章中说:“在孔子诞辰2555年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做了会计和准备做会计的,都应时时回溯会计第一人——孔子。”中关于孔子诞辰2555年的说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0.
胡说     
《兰台世界》2007,(6X):65-65
有一次,胡适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在演讲中,他引用孔子、隈子和孙中山先生的话时,便在黑板上分别写道:“孔说”,“孟说”,“孙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