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生活单调、贫乏,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以致写作时产生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的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又不知从何写起,如何来写;有的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篇作文,老师也并不满意.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没了兴趣.针对这一情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注重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2.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作文课上,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觉得有好多东西要写,可就是觉得无从下手,一提起笔来,就什么也写不出来;有的说觉得很复杂的事,只一两句话就写完了。  相似文献   

4.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生活单调、贫乏 ,加上一些教师不注重作文教学 ,导致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写作时产生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觉得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 ;虽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但又不知用什么语言文字进行表达 ;有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成一篇作文 ,老师还不满意。久而久之 ,学生对作文丧失了信心 ,教师也感到束手无策。针对上述情况 ,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突破 :一、从内容入手在解决素材上突破小学生的写作素材大体来源于阅读和生活两种渠道 ,从这两种渠道搞好双向积累是解决写作素材的前提。1 语言文字积累。小学…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的最大尴尬是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理由是"没什么可写"和"不知道怎么写"。觉得"没什么可写"是因为学生没注意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写作不必舍近求远,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内心世界、科学自然等,皆为素材。"怎么写"的问题需要动用一些技巧,比如制造悬念、营造误会、顺势翻转等。  相似文献   

7.
<正>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有的说没内容可写,有的说不知从何处下笔等,总之,就是不想写,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有限,觉得无话可说;写法没有掌握好,训练不够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近  相似文献   

8.
尽管小学高年级学生学过许多词语和句式,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能灵活运用的更是寥寥无几。语言的贫乏导致运用语言能力的下降,口头发言时,有的同学连基本的完整性、条理性和组织性都没有;写出的作文,语言苍白无力、空洞无味。学生在写命题作文时,有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的觉得可写的事很多,却不知写什么好;有的不分主次详略。  相似文献   

9.
观察在于尽量地有所发现王金香面对作文题目时,很多学生经常感到没什么可写的;还有些学生虽然认为有东西可写,但拿起笔时又忽然觉得要写的内容很模糊,难以写清楚。对于这一现象,老师们不无慨叹: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缺乏作文素材。但若把作文题材缩小到学生已有的...  相似文献   

10.
正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没有砖瓦,岂成大厦?没有材料,谈何表达?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觉得没什么可写。究其根源,是缺乏素材的积累。因此,指导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这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拓小学生的作文题材呢?一、立足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讲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而昼夜不息。"《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生活单调、贫乏,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以致写作时产生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的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又不知从何写起,如何来写;有的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篇作文,老师也并不满意.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没了兴趣.针对这一情况,&lt;语文课程标准&gt;提出:小学阶段应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注重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2.
每当和学生谈到作文,大多数学生“谈虎色变”,不喜欢作文。有的说没有东西写,有的说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还有的担心写的不具体达不到要求。这正是因为学生的知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所造成。如何解决学生总觉得“没什么可写”这一难题,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题目后,有的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有的觉得虽有东西可写,但印象模糊,总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没有什么可写”,说明平日对事物没有留心观察,缺乏作文的材料。“印象模糊”,说明对接触的事物观察得不细致,脑子里只有一些浮光掠影。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朱景衡老师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个方法好!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朱老师是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很难,其原因:一是学生生活积累沉淀少,觉得没东西可写;二是学生生活感受不深,作文内容空洞。我们平常总说生活处处是语文,学写调查报告,是我们将课堂作文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写作能力是学生一生应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思想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但是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总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相似文献   

16.
很多学生觉得,每天在学校与家里之间生活,接触的事情比较少,况且作为学生,生活比较枯燥,根本没有太多东西可写。为此,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像白开水一样,可读之处较少,甚至有的班级,同一作文要求,大家却不约而同写出千篇一律的内容。其实,这是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想象。可以说,不论学到多么高超的写作技巧,都很难写出一篇感人的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害怕作文,常常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写,尽管绞尽脑汁,也难以落笔成章。甚至有的想到哪写到哪,就是勉强写下一篇文章也是内容空洞,语不达意,废话连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作为水平呢?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改中,我发现小学生作文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害怕上作文课。因此,我在小学生作文教学课改中,做了许多新的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一、处处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小学生作文普遍感到头疼的事就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有的学生甚至害怕上作文课。归根结底还是盖房的"料"没准备  相似文献   

19.
江可佳 《教师》2010,(29):78-79
很多学生畏惧作文,觉得作文太难,无材料可写或是不懂从何写起,久而久之成为“作文奴隶”。怎样促使学生成为“作文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是:作文要求适度宽松,让学生觉得作文不难;作文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作文指导范文引路,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作文评价欣赏激励,让学生乐意去写。帮助学生感受写作文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潘学廷 《广西教育》2010,(28):57-57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常觉得写作难,主要原因是觉得没有内容可写。由于对身边的事物很少关注,学生提起笔来,往往一片茫然。观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要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难,首先要解决学生写作材料难的问题,有了材料,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养成观察习惯,从而让学生在习作时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