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红樱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近几年的童书市场上销量很好,她的创作原则是以儿童为本位,以本土原创为特点,其作品感动了中国儿童,充分显现出本土作家的创作优势,对于拉动中国本土原创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和吸引更多的孩子来阅读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儿童文学产生于儿童教育。"五四"时期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开始重视儿童教育,儿童教育催生了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又对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阅读是儿童一生的精神财富,笔者从儿童阅读文学的数量、阅读结构、阅读现状、童年生态、作家作品的思想力和表现力等几个方面考察发现,中国儿童文学阅读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剖析了产生中国儿童文学阅读危机的深层原因,认为中国儿童文学阅读要想摆脱危机,必须明确“儿童本位”的阅读方向,走亲子共读的全社会阅读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发展到今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西化问题,致使创作陷入了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有的作家完全无视儿童文学的艺术性沦为商业写作的工具。本文以郭大森的最新作品《长白雨燕脱险记》为依托,探讨了郭大森在返还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其创作为中国当下儿童文学创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的回归无疑起到警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启动"挖掘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排舞采风活动"开始,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不断涌现。运用文献研究法、视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以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融入排舞原创作品的必要性、排舞原创作品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创新要点、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的推广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中国的排舞采风活动应具有长期性,须与我国民族地区建立沟通机制,以融入中国不同民族舞蹈元素的排舞原创作品的推广先例发挥带动作用;对不同民族舞蹈风格排舞原创作品认证要严格审核,确保创编出的排舞原创作品的全面性、普及性、科学性、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阅读》2009,(12):6-8
同学们,在中国儿童文学剑作领域,有一个非常受人关注的奖项——冰心奖。它是1990年春天,在冰心老人九十寿诞之际,由著名学者雷洁琼、世界著名作家韩素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瀑琳共同倡议、创办的。  相似文献   

7.
儿童时期对于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文学恰恰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精神食粮,是儿童成长的关键。国外存在着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亟待呈现在中国儿童的视野范围内,儿童文学翻译因此引起了大量的关注。接受美学理论这一文学理论的出现,为儿童文学翻译理论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以张白桦的《格林童话》译本为例,首先对接受美学理论进行介绍,再试图探寻该理论指导下儿童文学翻译所需遵循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对于这一问题都莫衷一是。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论"主要有四种观点:"古已有之"说、"晚清"说、"清末民初"说、"五四"说。这四种观点虽都有合理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认为儿童文学的起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走过了一段从"自发"到"觉醒"再到"自觉"并最终在五四时期定型的漫长道路,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儿童文学放到过程中去做有序的、动态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爱的主题与自然主题、顽童主题一起构成了儿童文学三大主题。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在对父爱主题与儿童成长的书写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作品中的父爱主题与儿童成长的书写主要集中表现在革命斗争的叙事中,1980年以后对父爱主题和儿童成长的言说更加丰富和多面;进入新的世纪,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更多的关注新的环境-FJL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产生于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其在中国的引入不仅开启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大门,更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性的基调。周作人作为五四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之一,他在各种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活动中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尤以其具现代性品格的思想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周作人进行西方儿童文学翻译时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儿童文学思想中的现代性品格,以及现代性品格的形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的童年想象有三种形态,即“人的想象”、“田园想象”、“民族想象”。三种形态充分体现于现代儿童文学的理论观念及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更上一层,对于自然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对于教导孩子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与英美国家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生态伦理进行对比,以探讨儿童文学作品中生态伦理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红色儿童形象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一直陪伴着中国儿童的成长,影响和激励几代少年儿童奋发向上,其独特的精神指向和深刻内涵品质感染着无数小读者,成为几代人的榜样力量,是红色革命文化历史传承和宝贵的精神遗产。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塑造应在继承传统成功经验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正确理解“成长本位”之于中国儿童文学与红色儿童形象塑造的意义,平衡文学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在两者互动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中,将红色儿童形象置于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中,将塑造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自然融合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创构中,使其精神指向和价值旨归更贴近中国儿童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离不开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离不开教育.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具有审美教育功能.这些教育功能可以从儿童文学读者审芙倾向得以体现.儿童读者的儿童文学审美倾向主要有:愉悦性、游戏性、生活性、模糊性.  相似文献   

15.
王全根在2006年发表的《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一文中指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把劝人向善、与人为善、避恶趋善、惩恶扬善、择善而从这样的信念传递给儿童。本文正是从这点出发,着重分析"以善为美"在E·B·怀特所著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是培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的阅读教学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学客体对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多属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和阅读教学具有极强的亲缘性和契合性,在实践应用的内容、载体上具有着同一性。但师范生的儿童文学应用能力和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能力不强,故本文从儿童文学角度研究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阅读教学能力培养,以提高准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与儿童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儿童文学在儿童的生命成长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健康人格的的养成,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儿童言语品位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儿童文学应该真正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在接轨世界文化的同时,着力从自身民族文化底蕴中挖掘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内核,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儿童文学得到多方向。的发展,以期更好的繁荣我们的儿童文学市场,找到适合我们的儿童文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体现了成人与儿童两种审美意识的互补与融合.本文从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情趣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儿童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儿童文学是阅读教育的核心内容 ,要重视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把培养儿童阅读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安排、策略选择到阅读评价 ,多层面、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可以真正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