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灵感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科学发明、人类进步无不与之有关。通过对灵感思维科学机理以及人才战略的论述,阐明了灵感思维成为培养创新人才重要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述了静思是培养灵感思维最具系统性的方法,学校、家长、学生都要认识到静思的益处才能使这一方法得到推广和普及。阐述了传统教育中一些优秀的教育方法对培养灵感思维能力的作用,以及传统道德教育的纲领性作用。进一步分析了从培养灵感思维的角度考虑,需要为学生创造体验现实生活和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这就必须修改现行教学大纲,缩减理论教学的内容;减轻学生负担的问题有必要通过立法来解决。最后指出了考核灵感思维能力以选拔创新人才的方法,这个导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试图从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上,论述审美教育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关系;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人的思维品质,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明显标志。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拓展创新思维的途径;训练学生直觉思维,激发创新思维灵感;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增强创新思维的情趣。通过不同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试图从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上,论述审美教育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关系: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人的思维品质,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许多中学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通过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散思维和数学灵感,阐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萍 《成才之路》2014,(28):32-33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为主要目标。针对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语文阅读教学应是一门师生协作创造的和谐艺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应有教师自觉的思维能力水平的体现,更应有学生独到、活跃、多元的思维能力水平的真实体现。从激发——培养感受性阅读思维,衔接——培养把握主旨情感能力,提升——培养创造性阅读思维三个环节,论述如何开启学生的思维门扉,转动学生的思维"发条",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自从新课程改革后地理学科教学方式逐步改进,新课程改革提出新的教育方向与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为基础探讨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以及有效的教育手段拓展学生思维深度与广度,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通过培养学生各方面思维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此,接下来本文就辩证思维内涵、辩证思维特点、辩证思维作用以及初中地理教学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及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将形成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巨大需求,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这使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改革,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创造性的诸构成要素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良好的校园网络设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始,学生自己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创新思维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实质与核心.人类社会的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其创新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开拓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核心,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探讨了创新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即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具本质性,它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核心概念和根本宗旨。不仅要在设计基础训练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引导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本,贴近生活,作为艺术设计创作的灵感来源,在向传统和生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灵感、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油画创造力是创造性的思维和富有想象力的操作的结合。油画创作是艺术活动 ,不局囿于科学性的概念。通过思维灵感在操作技法上的互动方能得到有价值的画面。艺术创造力在艺术思维方向上具有多种预期发展 ,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归纳思维基础上的发散形式 ,是艺术灵感在操作技法上的发散  相似文献   

13.
掌握和运用思维启迪方法以及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电脑技术带给设计的变革毋庸置疑,但同时应看到,电脑的应用也存在诸多的负面效应。电脑不是"一切",它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展,它无法替代人们的大脑,无法替代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的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技术,运用技术,但在需要深刻理解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徒手训练,培养设计思维和启发创意灵感,提高其创造性思维。未来的设计师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汇的表达,自如地运用电脑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人和电脑之间的交互才能真正达到"人机结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与研究“创新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新人格,使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当前实践,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出适应改革需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新途径,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将传统疆化呆板的历史教学注入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灵魂,必将引发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标准的更新与变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建构创造教学模式的立体框架。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目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它的关键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改交传统思维和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从种种聚合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去追求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给人带来的种种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思维能力,它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要特征,讲究科学理性和艺术感性的融合,并强调灵感和直觉的运用。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发散思维;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会捕捉灵感,形成创意;要改进评价机制,营造富有竞争力的艺术设计教学氛围来激励和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它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而且能引导人们去获得知识或以前未曾发现的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定势有多种.创造性思维应在最佳才能上寻找突破口,要善于捕捉大脑思维宇宙中的"灵感闪电".  相似文献   

20.
To understand creativity is to recognize and develop the creative potential within oneself and others.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at creativity is not and then what creativity is. First, the six leading misconceptions about creativity are discussed: Creativity belongs solely to the arts; creativity is quickly recognizable; innovators always work alone; mental illness enhances creativity; creativity is a divine flash of inspiration; and newness is a prerequisite to creativity. Then, using the research-based CATs model, what creativity is and how creativity develops into innovation are discussed: (a) cultivate creative climates; (b) nurture creative attitudes; and (c)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Creativity does not come from nature but from nurture, and developing gifted children’s creativity should be the goal of parenting and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